【淺談台灣公共屋邨遊】遊走台北國民住宅——大安國宅與南機場國宅

by aikooosan
1 minutes read
台北南機場國宅

香港的公共屋邨大家可能見得多,但有否想過世界各地的公屋又是怎樣的一回事?講解過那麼多香港公屋,不如來個環球版公屋遊,繼之前的日本大阪公屋和北海道公屋後,第三站就來到有一海之隔的台灣,看看當地的公營住宅是怎樣的一回事。

南機場國宅。

台灣國宅=香港居屋公屋混合體?

是次主要集中遊走位於台北的公共住宅,分別為大安國宅,以及南機場國宅共兩個。說到台灣的公共住宅,先要簡介一下它的背景。台灣的公共住宅被稱為「國民住宅」,但一般人都會稱之為「國宅」,指中華民國政府為落實居住權利,改善市民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所興辦的公營住宅。

南機場國宅。
南機場國宅。

至於台灣的國宅,主要分為出售式國宅,以及出租式國宅兩者,當中以出售式國宅為大多數,約195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就以提供國宅優惠價格售予軍警公教人員,及一般需要住宅而且收入比較高的民眾。有趣的是,台灣的出售式國宅,指的不單是政府興建的住宅,即使是政府輔助人民自購的住宅,同樣亦被定義為出售式國宅。

大安國宅。

一般而言,第一手購入之出售式國宅,價格為市價的60%左右,可見開始的時候,國宅出售時定位仍是價格比一般市價為低,好讓市民能到較低價錢買入;但一經轉手後的國宅流入私人市場,國宅的價格亦因而提高,情況就有點像今日香港之居屋。

大安國宅。

出售式國宅以外,其實還有出租式國宅,同樣直接由政府興建住宅,它們主要集中在台北市一帶,自1980年起開始提供,租金為市價的40至60%左右,情況就跟香港的公屋,即是出租屋邨類同。但由於種種原因,出租式國宅的數目遠比出售式國宅為少,所以對比之下,出租式國宅可謂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大安國宅。


先說台北大安國宅

說完台灣國宅的定義和背景,當然要看看當地的國宅是怎樣的一回事。我跟朋友首先到位於台北大安區的大安國宅。大安國宅於1984年落成,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而大安國宅的前身,則為眷村大安新村、建南新村、建國新村、富台一村、電聲二村,為台北市較具規模的軍眷村群,而原建築為在台灣日治時期興建的日式宿舍。

走入大安國宅,我跟朋友的第一個印象是——它的格局好像位於九龍美孚的美孚新村。紅磚外牆加上十數層的舊式建築設計,一看就知道它的樓齡至少超過30年以上。大安國宅其中一大特色,在於它融入了中式庭園設計,例如假山、亭台、已乾溏的水池、拱門等,即使是有蓋行人通道,亦是以紅磚加入盆栽裝飾,加上國宅種滿了樹木和灌木,有種旺中帶靜的舒適感。

大安國宅。

有趣的是,雖然我們無緣進內參觀,但不難發現數件即使是香港居屋也未必會有的畫面:其一是原來地下樓層也用作住宅用途,部分單位更會在門口及窗口外,擺滿多個盆栽點綴環境,相當寫意;另外大安國宅的單位很多都有設置露台,雖然現今不少單位都直接封起露台,或索性擺放冷氣機,但如此情景也是香港居屋相當少見。

大安國宅。
大安國宅。
大安國宅。

可惜的是,有別於香港居屋的齊全交通及民生配套,大安國宅相對之下,雖然交通尚算方便,距離捷運站也不過是3至5分鐘步程,但大安國宅內不設學校、商場及店舖,就是很純綷的住宅區,這一點相信對習慣方便的香港人來說,就會相當不習慣。

大安國宅。

然後說說南機場國宅

遊走完大安國宅,然後我跟朋友去另一個同樣位於台北市的國宅——南機場國宅。

南機場國宅。

由於它的獨特歷史因素,以及別具特色的古老社區風貌,使得南機場國宅成為話題度較高企的一個國宅,更吸引了不少電影劇組到場取景,當中較為著名的電影,就是由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Lucy》(中譯《露西》)。

南機場國宅。

有着60年歷史的南機場國宅,走進去參觀,今日看起來有點像香港位於土瓜灣的益豐大廈——老舊同時開始發黑剝落的石牆告訴你,它已經有着多年的歷史;建築如架床疊屋般的存在,整棟大廈的單位都是塞滿了住客,而且走廊的燈光都是忽明忽暗的;每個單位門口都是晾起尚有點濕氣的衣服,然後擺滿如洗衣機、鞋架和其他雜物等,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極其眼花瞭亂,但同時亂中有序,每個單位與單位間有條清晰的楚河漢界,不得僭越,看起來相當有趣,從走廊看着其他單位,你會有種看到五彩繽紛的LEGO積木同時堆疊一起的感覺,每個方格子都有它的自身特色。

南機場國宅。

至於大廈外地下樓層的世界,又是另一片紛亂的天地:今日的南機場國宅另一特色而且聞名之處,在於它的「南機場夜市」,地下盡是售賣珍珠奶茶等特色台灣小吃的店舖與攤檔,偶爾還付來陣陣美食加上多輪電單車的機油混起來獨有的香氣;再走進一點,才發現南機場國宅地方雖然雜亂但同時五臟俱全,由社區中心,至鞋店、曬相片行、中藥店、甚至彩票店和檳榔店等都應有盡有,解決民生需要這點可說是極為方便,情況就有點像走進了香港的深水埗社區般。

南機場國宅。
南機場國宅。
南機場國宅。
南機場國宅。

今天看來很老舊,甚至有點日久失修感覺的南機場國宅社區,原來在落成初期,曾是當時最為現代化的社區住宅,當時的建築方法更是引用最新的歐美建築方法,南機場國宅其中一個地標:五層高的旋轉樓梯,就是採用當時最新的建築方法興建。此外,共分為3期落成的南機場國宅單位內在當時已設有抽水馬桶,在60年代的台灣,又是非常前衛的設計,故此在南機場國宅落成初期,是吸引了不少外國政要人物特地參觀。看着這段歷史,不知怎的我聯想到同樣是60年代初期落成的香港彩虹邨,當時彩虹邨沿用最新最流行的巴洛斯(Bauhaus)設計,單位講求實用簡潔設計,同樣在落成初期吸引了不少外國政要參觀,情況跟南機場國宅類似。

南機場國宅。

當然,隨着台北城市化發展,更多更新更高的建築物在南機場國宅四周落成,加上日久失修,昔日之南機場國宅的得光亦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環境變得髒亂,而且面對都更(都市更新)等多個議題,南機場國宅亦變得暗淡無光,但這亦變成了具特色的台灣代表國宅之一。

南機場國宅。

隨着政府在1999年宣布停止興建國宅,國宅已變成了今日歷史產物。希望日後再到台灣,可以參觀更多別具特色的台灣國宅吧。

南機場國宅。
南機場國宅。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
Buy Me A Coffee
請我飲杯嘢支持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