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是「全港最美公屋」的祖堯邨聞名已久,說實的我也對遊走祖堯邨有一定的期待,最終亦決定趁初三赤口,不如跟朋友連同麗瑤邨和荔景邨一次過遊走。
結果亂打亂撞下,祖堯邨成為了第一站。
初到祖堯邨的第一印象就是:好靚啊,真係好靚啊!沒想到新春行大運連同收爐短短數天,已有2個屋邨成為個人至愛的屋邨top5了(另一個就是興華二邨)。
言歸正傳,其實我跟祖堯邨亦有點淵源。事關我會考及高考中文科口試,就是在祖堯邨內的中學應考的。而且當時很幸運,兩次都成功奪A,故此心目中早已默默認定祖堯邨可能旺我(笑)。
說回遊走祖堯邨的經驗。不少人早已到祖堯邨拍攝美美的相片,珠玉在前,不贅;事實上祖堯邨的設計除了很美麗,例如樓宇的橙黃白色顯得舒服又和諧,整齊的線條以至對稱結構也讓人印象深刻;還有樓宇依山而建,整體屋邨都設計得極富心思,相信居住在祖堯邨的街坊,從家中遠望荔景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醉人風景,尤其在黃昏時間,也會相當享受吧。
祖堯邨的屋邨命名是紀念房協始創委員關祖堯爵士,它早在1976至1981年間落成,但單從它的建築設計,卻不會有過時的感覺。當年祖堯邨落成時,有很多威水史的,例如祖堯邨就是全港首個設有泳池的公共屋邨,不是開玩笑,屋邨面向葵涌貨櫃碼頭景緻,可跟現時極為instagrammable的infinity pool有得揮,個人認為;另外樓高38層的啟敬樓,是當年全球最高之公共屋邨建築物,祖堯邨更憑著優美的環境設計,完善的屋邨社區規劃奪得建築設計獎項,可見即使在當時,祖堯邨的設計是獲得業界肯定的。
遊走祖堯邨的最大感受,莫過於屋邨的公共空間設計可說是相當有心思。跟近年落成的屋邨不相同,祖堯邨的公共空間明顯是充足和闊落得多。上文講述過,祖堯邨位於山上,全邨8座樓宇均散布於不同高度的平台之上,形成高低錯落有致的獨特視覺效果,並與毗鄰的荔景山互相呼應。
其中祖堯邨最具特色的樓宇設計,莫過於是部分樓宇,例如啟敬樓、啟恆樓、啟勉樓及啟謙樓的錯層式設計,即是一梯兩伙為一個單元,樓宇均由多翼大樓組成,並於每3層設置的空廊或天橋連貫,而每一翼樓宇則由多個單元結合而成。
有關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座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有助減省大廈建築成本及日後大廈設施運作成本,大廈從外面觀賞,也呈現獨特的美態。
屋邨對於公共空間的如此強調,相信是一來當時對私隱和保安意識沒有這麼強烈,二來是當時屋邨單位設計不算大,但每戶居住人數多,設計師也預計到街坊對於使用屋外的公共空間的需求較大,三來設計師的本意也希望增強街坊對鄰里以至居住地方的歸屬感,所以才在公共空間方面花了不少筆墨呢。例如多設立公園,球場,以及單位走廊特意設計得寬闊一點等等。
當然,祖堯邨雖美,屋邨規劃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但缺點不是沒有的。例如屋邨的交通不算特別方便,對老人家出入不算很便利(當然,跟往後介紹的麗瑤邨相比,已不算是差了);還有錯層式的樓宇設計,始終不是每層都有升降機,對於老人家和輪椅人士就很麻煩了,故此錯層式大廈設計亦在往後慢慢消失了。
但若果單從遊走屋邨的體驗而言,祖堯邨確實是不負盛名,全港最美屋邨果然是名不虛傳呢。
小小插曲:遊走祖堯邨時,走到專為長者而設的松齡舍,地方雖小,只有3層,但它不設門閘和保安,進內參觀的體驗也是滿有趣的。只是沒有想過,地方空間不算大的松齡舍,我跟朋友也走得差點迷路了……
【info】
地點:葵涌麗祖路1至5號 / 念祖街2及3號 / 榮祖街2至6號
入伙年份:1976/1978/1979/1981
樓宇數目:9
單位數目:2,546
樓宇類型:中央走廊式及露臺走廊式、中央走廊式、錯層式長型、錯層式井字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