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對寶林邨的印象,就是它的屋邨設計,跟將軍澳區內的其他屋邨很不同——嚴格來說,就是它看起來老舊一點,跟翠林邨有點相似,採用的不是今日常見的和諧式大廈設計。後來才發現有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啊,全因寶林邨正正就是將軍澳的第一個屋邨,早在1988年就入伙,歷史比翠林邨還要久呢。
不過若果論遊走寶林邨,很抱歉,先前從來只是經過寶林邨的出入口,連屋邨內部設計是甚麼模樣,一概不知道。
所以遊走寶林邨,倒是一個頗為新奇的體驗。
分享遊走體驗前,我不如先說說少許自己搜尋到有關寶林邨的往事。目前我找到有關寶林邨的最早期報導,相信是在1983年,當時已有報導講述寶林邨為將軍澳新市鎮的首個屋邨,報導中房委會發言人並指屋邨工程「正分三期興建,而第一期兩座樓宇的打樁工程已經展開。」
另外,查看以往相關報導,相信早期政府在面對如何改善居住環境方面亦下了不少功夫。原來寶林邨在正式落成前,屋邨附近為工廠,故此空氣質素方面亦備受關注。而根據1986年《大公報》和《華僑日報》先後亦報導,為此屋邨附近的兩間鋁廠和黃銅廠將於1988年中遷出,而且「工廠會用各種方法,將空氣污染減至環境保護署的標準,以免已入伙的居民憂慮。」我一直都不知道原來寶林邨附近前身是如此,相當有趣呢。
說回遊走今日寶林邨的體驗。可能始終它是屬於80年代末落成的屋邨,加上是將軍澳第一個屋邨,不難發現寶林邨的設計和配套算是較為全面,起碼除了基本的學校、商場街市、社區服務中心,還有看起來面積也頗大的文娛活動會堂和體育館等。而且戶外公共空間亦相對寬敞,不會有近年屋邨的擠逼公共空間問題。
對於寶林邨較為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它的商場設計以及個人認為是屋邨地標的噴水池(遊走當日還看到噴水池是有正常運作,thanks god!)。
先說屋邨商場。遊走屋邨前,從來沒有想過在寶林邨在外觀上保留到80年代的樣貌,沒有如大部分的屋邨商場,經歷過大翻新的洗禮,連商場的地板,也是保留灰灰沉沉的深啡色,看起來很簡單同時樸素,這樣才更像典型的屋邨商場啊。不過我猜想沒有在外觀上大翻新的原因,應該是寶林商場本身就是採用較為通風的設計,不是典型商場的全密封設計,所以在翻新上亦有一定的難度。
至於商場外的屋邨地標噴水池,噴水池的設計相信是以往屋邨喜歡加入的設計,有美化景觀以及散熱的作用。但這種設計後來也逐漸淘汰了,還有正常運作水池的屋邨着實不多,所以看到寶林邨的水池還是正常運作,內心是很開心的。另外可留意的是,水池一帶可看到寶林商場的徽標,是採用較為罕見篆體題字,感覺也是頗特別的。
最後想說說一個聽起來很傻的問題:我曾經以為屋邨的名字為「寶琳邨」,事實上我亦曾經寫錯過很多次,是後來才發現應該是寫成「寶林邨」;此外,當我嘗試搜尋有關寶林邨在80年代的相關報導的時候,亦發現部分報導亦有寫成「寶琳邨」,希望上文不會再不小心寫錯屋邨名字吧。
屋邨資料——寶林邨(Po Lam Estate)
地點:將軍澳寶琳北路18號
入伙年份:1988年及2001年
樓宇數目:7
樓宇類型:新長型、小單位大廈、Y2型
樓宇名稱:寶德樓、寶智樓、寶儉樓、寶勤樓、寶寧樓、寶泰樓、寶仁樓
資料來源:房委會、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 《分別位於屯門及黃大仙兩公屋合約昨批出 三年後落成將容納一萬九千人 寶林邨二期打樁工程招標承建》,《大公報》,1983年11月26日
- 《將軍澳寶林邨展開次期工程》,《華僑日報》,1983年11月26日
- 《將軍澳第一個公共屋邨寶林邨明年初入伙 八八年三期工程完竣 可住三萬人 翠林邨首期四座大厦明年中落成》,《大公報》,1986年11月16日
- 《將軍澳第一個公共屋邨 寶林邨明年初入伙 工廠確保不會污染》,《華僑日報》,1986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