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03AB77 4FC1 4E1D A3FE AC7D02053CFB
觀塘區遊走香港屋邨系列 - 九龍區

【香港公屋】打卡攝影以外的樂華北邨 特有中式元素現代合一設計美化環境

1 Mins read

「樂華邨」這個名字對我而言,可說是別有一番意義。全因在一年多前,我決定開設「遊走香港屋邨誌」(當時更不是用這個名字……),第一個遊走拍照及寫文章的屋邨,正正就是樂華邨(有關文章可按此)。但眼見第一篇文章不論文筆以至內容鋪排都甚為生澀,而且當時遊走拍照亦相當打卡導向,拍照位置亦以打卡勝地:藍色時光隧道和Pantone粉紅外牆所在的南邨為主,故此後來決定不如再一次遊走樂華邨,但今次選擇集中遊走之前沒有走到的樂華北邨,看看遊走感受方面會有何分別。

23B0C209 EAB3 4985 A61C 83632DD0D1A6 1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當然,在街坊立場,我相信樂華邨就是樂華邨,一般而言並不會特別區分南邨和北邨,畢竟兩者的位置相連,而且屋邨商場和巴士站等等是共用,起碼在開初1980年初規劃樂華邨時,房委會亦沒有區分南邨北邨兩者,相信是後來為了方便管理,才將屋邨一分為二。但既然全港258個公共屋邨,就是將南邨和北邨當成兩個公共屋邨,那麼就趁這個機會以寫北邨的名義,再一次遊走和感受樂華邨吧。(再一次戴頭盔:有關全港屋邨數字,是截至寫文章這一刻仍是258個)

房委會的標誌設計,同時成為了樂華邨的特色之一。
房委會的標誌設計,同時成為了樂華邨的特色之一。

規劃為更多小型家庭而設的單位

坦白的說,你問我南邨與北邨有分別嗎?我都是會回答你「沒有」的,畢竟屋邨就是在開初規劃了就是當成一個屋邨對待,充其量只是分過四期興建而已。而恰巧地,相信北邨落成的時間比南邨略晚,主要是在1985年就入伙。至於我找到最早期有關樂華邨的報章報導,相信就是1980年的《華僑日報》,當時報導標題正是《牛頭角新屋邨定名樂華邨 新廈為小家庭着想 提供更多小型單位》,在此提及到當時「夫婦生育較少子女已成為社會趨勢,故正興建更多小型單位,以配合所需」,亦可見樂華邨當時規劃已是決定興建更多的小型單位以迎合需要,看到當時1980年初的社會發展。

DB16DD8B 74EE 4A77 BC9D 9FF8DC00DA4E
聚集了不少老人家的平台。
背後「樂華商場」字樣的廣告版其實頗具80至90年代特色。
背後「樂華商場」字樣的廣告版其實頗具80至90年代特色。

我在樂華邨觀察到的有…..

既然對上一次已分享了樂華邨著名的打卡地點,今次不贅了。反而重點想說說自己觀察到樂華邨的無聊物事種種。例如,我其實沒有想過,明明樂華邨只有不足40年歷史,但屋邨內的老人家數量出奇地多,雖然這亦可說是不少觀塘區舊屋邨常見的現象,但不知怎的,起碼樂華邨在屋邨內活躍的老人家還是佔多。我想遊走當日,應該差不多有接近八成都是老人家。有的坐在巴士站對面平台聊天,有的在商場下棋,亦有人就這樣坐在長椅上吹吹風,感覺悠閒寧靜得很。(當然屋邨內還是有伯伯限定的屋邨拉斯維加斯,但不在今日討論範圍之內。)

牛頭角樂華邨。
樂華北邨的大廈。
牛頭角樂華邨。
樂華北邨的大廈。
樂華北邨的大廈統一都是採用雙工字型設計。
樂華北邨的大廈統一都是採用雙工字型設計。

有別於樂華南邨有着Y型大廈和舊長型設計,樂華北邨的大廈不難發現都是統一採用雙工字型設計(H Block),即是兩座單座工字型組合而成的大廈,並分為高座和低座。事實上,雙工字型大廈亦在1980年代相當常見。那麼,雙工字型大廈設計有何好處?它主要的好處為不少單位設計都是三面環窗,通風佳,亦因此而採光更好,光綫更為充足;另外,這種設計更能讓建築師可彈性修改樓宇的不同組合,按照地盤的地勢和公屋大廈分佈,讓公共屋邨的編排有着更多變化。

屋邨大廈樓下的特色辦館,真的買少見少了。
屋邨大廈樓下的特色辦館,真的買少見少了。
屋邨大廈地下的超級市場,其實算方便,同時多選擇。
屋邨大廈地下的超級市場,其實算方便,同時多選擇。
屋邨內的7-11便利店。
屋邨內的7-11便利店。

遊走樂華邨的時候,同時發現屋邨除了設有商場,同時部分大廈地下亦設有士多、便利店、超級市場等多家店舖。我個人認為跟其他屋邨相比,樂華邨內的民生配套設施算是不錯,至少種類多,選擇亦多(當然物價貴不貴就不得而知了),起碼能應付住在山上的居民的需要,只要到家樓下購物日常生活品就可以。另外,個人亦比較喜歡部分大廈地下設有商店這種設計,當然缺點亦有,例如開賣食品的店舖樓上單位有機會有衛生問題,但總體而言,這種設計除了更方便街坊購物,同時亦讓街坊與屋邨之間的連繫更緊密,不會如千禧年代的屋邨般,雖然設有商場但反而太有疏離感。

樂華街市附近的糧油雜貨小店。
樂華街市附近的糧油雜貨小店。
牛頭角樂華邨。
樂華街市。

屋邨不止於中式特色設計

至於樂華邨個人認為另一需要提及的,就是整個屋邨都有以中式設計連貫,這亦為樂華邨平添點點特色,同時美化環境,起碼我在其他屋邨亦找不到相類似的設計。雖然之前的樂華南邨文章中,已有提及過屋邨內的中式設計,維基百科亦對此有以下描述:「屋邨主要由房屋署建築師楊俊傑設計;設計上滲透了中國建築的元素,呼應快樂中華的設計意念,例如在曲梯往邨的入口設置了月門一道,上方有一塊花崗石牌匾以中式書法刻有樂華邨三隻字、商場正門入口、大廈外牆選色、商場的中式通花磚、黑色木製涼亭、行人天橋上的紅色三角形裝飾等也是由中式建築的細部抽象化後,再以現代簡約方式表達出來,北至振華道、南至功樂道、東至康寧道。」

牛頭角樂華邨。
中式設計的拱門。
不難發現樂華邨主要以蝦肉淺粉紅與淺黃作為設計主色。
不難發現樂華邨主要以蝦肉淺粉紅與淺黃作為設計主色。
不難發現樂華邨主要以蝦肉淺粉紅與淺黃作為設計主色。
不難發現樂華邨主要以蝦肉淺粉紅與淺黃作為設計主色。
屋邨地下正正有當年屋邨開幕時的紀念碑,但內容已開始看不清了。
屋邨地下正正有當年屋邨開幕時的紀念碑,但內容已開始看不清了。

我嘗試過搜尋更多資料有關上文提及過的楊俊傑建築師,但苦無結果,無從得知孰真孰假;但樂華邨有着特色中式設計是事實,而且它的中式設計跟其他屋邨最不同之處,就是在於它抽取了中式元素,但配色和線條配搭方面則相當現代簡約,提高了屋邨整體格調,亦可見到建築師在背後的心思。例如個人最喜愛的,就是商場平台層的天花板設計,用上簡約三角及長方、正方等幾何圖案加上撞色形成對比效果,視覺效果上尤為印象深刻。

個人很喜歡這個天花板設計,很有特色而且視覺效果突出。
個人很喜歡這個天花板設計,很有特色而且視覺效果突出。
另外亦是中式元素(圓拱設計)配合現代的簡約線條設計,同樣讓人一見難忘。
另外亦是中式元素(圓拱設計)配合現代的簡約線條設計,同樣讓人一見難忘。

比想像中好逛的樂華商場

至於商場方面,其實個人頗喜歡樂華邨這種半露天開揚的設計,畢竟屋邨位於山上,加上計算下亦能達到一定通風效果,感覺較為環保之餘,亦適合我這種不太喜歡冷氣的人。至於商場的店舖,可說是「有老有嫩」,即是既有老舊小店,亦有新開小店,同時亦有連鎖超市及商店等,感覺較為平均,起碼在街坊而言,購物多選擇,捱貴價生活用品的機會都較低。

樂華商場內的老舊小店。
樂華商場內的老舊小店。
牛頭角樂華邨。
樂華商場內的連鎖店。
前文曾有介紹過,個人很喜歡的森林麵包,麻糬麵包,好食!
前文曾有介紹過,個人很喜歡的森林麵包,麻糬麵包,好食!

小小題外話,後來上網再搜尋更多有關樂華商場的資料,發現商場除了是在1985年落成,當時時任布政司鍾逸傑亦有到樂華商場對出主持屋邨開幕禮,而當時的紀念碑亦在屋邨內;另外,我再搜尋更多有關樂華商場資料時,才發現商場原來有家影相店,名為金禧照相店,它有着很多年歷史,但當時可能走漏眼看不到,希望下次可再有機會看到它的盧山真面目。說實的,畢竟樂華商場面積頗大,一路遊走時,我有少許覺得自己是走在迷宮裡,哈哈哈!

牛頭角樂華邨。
樂華商場內的店舖。
牛頭角樂華邨。
樂華商場內的店舖。

最後遊走的一站,就是再一次走到平台層,細看樂華邨的風景,同時看看平台層的公園和特色設計是怎樣的。今次遊走我才發現,原來平台層是有公園的,而且環境清幽,實在是跟朋友把酒聊天的好地方。(笑)

很鮮豔奪目的設計。
很鮮豔奪目的設計。
我覺得這座建築設計其實很美的,雖然不太清楚它的實際用途是甚麼,哈哈!
我覺得這座建築設計其實很美的,雖然不太清楚它的實際用途是甚麼,哈哈!
樂華邨的巴士總站。
樂華邨的巴士總站。

總括而言,撇除比較多老人家這一點,個人認為樂華邨的屋邨規劃以至環境設計,去到民生配套等等都算是相當不錯,難怪我身邊有朋友會這麼喜歡住在樂華邨啊。篇幅關係,不能一一介紹,亦沒有機會補回介紹集中在南邨的冬菇亭,希望下次再有機會遊走,到時再試試冬菇亭餐廳內的食物吧。


屋邨資料——樂華北邨(Lok Wah North Estate)

地點:牛頭角樂意山振華道70號
入伙年份:1985年
樓宇數目:8
樓宇類型:雙工字型
樓宇名稱:勤華樓、立華樓、寧華樓、普華樓、秉華樓、信華樓、達華樓、欣華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牛頭角新屋邨定名樂華邨 新廈為小家庭着想 提供更多小型單位》,《華僑日報》,1980年11月2日
  • 《鍾逸傑昨替港督主持儀式樂華邨舉行啟用禮 尤德演辭稱當局將建更多屋邨廿六幢公屋拆建無阻建屋計劃》,《大公報》,1985年12月7日
Shopping cart0
There are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Continue shoppin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