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可說是我相對不算熟悉的地區。至於我對於太和邨的印象,其實還停留在大學時期,曾跟同學一起在仍是屋頂形設計的舊式麥當勞中待過通宵的時光。
我的記憶仍停留在屋仔形麥當勞
那時候的麥當勞改變不如今日般徹底。當時的麥當勞仍是淺啡地磚,仍有麥當勞叔叔雕像,門口還是典型屋仔形狀,配上極為搶眼的紅底黃色「M」字。當時仍將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在這裡不知渡過了多少個跟同學促膝詳談的時光。
曾經我認為屋仔型的麥當勞,正正是太和邨的標誌,僅此而已。關於太和邨的其他事,大抵還停留在屋邨商場很大很易迷路,還有試過中學時期跟同學到大埔踏單車,而太和邨是其中一站。那時正值夏天,太和邨真的很炎熱,還有不知何故蚊子出奇地多,所以我的記憶還停留在「太和邨有好多蚊」的印象。
然後大學過後,已經有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踏足過太和邨了。即使日後再到大埔,也僅限於廣福邨和附近公園一帶。
直到數個月前一次完成工作後,心血來潮想逛逛多年沒去過的太和邨,想看看那個記憶中的屋邨究竟改變了多少。
繼續一如以往地易迷路的商場
結果——走到商場還是很容易就迷路,但今次亦因迷路關係,才發現太和商場除了很大部分早被領展化,原來仍有保份位於平台層的舊式小店有保留到,例如診所,還有曬相店和文具店,連外牆都是卡其色的點點格仔設計,頗有懷舊感的。
舒服廣闊的屋邨公共空間
另外,要不是今次遊走太和邨,我根本不會發現太和邨的面積是比想中大得多,最記得就是屋邨內盡是80年代常見的Y型大廈設計,原來太和邨共9座大廈中,Y型大廈就佔了6座,只有亨和樓、安和樓和愛和樓是採用同為80年代常見的新長型設計。我個人認為Y型大廈設計通常四周的公共空間都會很廣闊很大,太和邨也不例外,所以遊走太和邨時,也覺得附近公園和遊樂設施等都好大好舒適。
喜愛新居,翠麗雅緻,安福永亨
有趣的是,我上網查找資料,才知道原來太和邨原定是12座大廈,有意思的是大廈名原以「喜愛新居,翠麗雅緻,安福永亨」為名,可見政府給即將入住的街坊寄寓期望。只是後來屬於太和邨第二及三期的三幢大廈,即是雅和樓、緻和樓及永和樓甄選為寶雅苑,並以居屋形式出售,故此最終太和邨才演變為今日的9座大廈。
另外,我在網上找到資料,指太和邨的落成,是用作安置沙田及大埔區的大型臨時房屋區的村民,但孰真孰假則留待之後再探討。
那個已經改變的太和麥當勞
最後,想言歸正傳說說遊走太和邨。最後不得不提的,當然是那個我曾經認為是太和邨地標的屋仔型麥當勞。其實早已透過新聞得知屋仔型麥當勞已不存在,而今日的太和麥當勞,已變成為以「綠色餐廳」為設計賣點的餐廳,設計上當然現代化得多,而且(應該)環保得多,只是當日的想再看麥當勞後的遊樂場,很可惜到訪當天就沒有開放。
看來回憶中的太和邨,還是繼續長駐在心中就好呢,至少它曾經在我心目中是如此美好過。
屋邨資料——太和邨(Tai Wo Estate)
類型: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點:大埔頭大埔太和路12號
落成年份:1989年
樓宇數目:9
樓宇類型:新長型、Y3型
樓宇名稱:福和樓、亨和樓、喜和樓、居和樓、麗和樓、愛和樓、安和樓、新和樓、翠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