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專題】前稱「牛池灣邨」 原來全港首座雙連座工字型大廈在此誕生?——牛池灣彩雲邨

by aikooosan
1 minutes read
牛池灣彩雲邨

1970年代興建落成的彩雲邨,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牛池灣邨」,呼應它本身的位置:清水灣道。事實上,不論是昔日的《華僑日報》和《大公報》,以至以英文撰寫的建築雜誌期刊,均曾以「牛池灣邨」稱呼,直至1978年,屋邨才被正式易名為今日的彩雲邨。

1970年代的彩雲邨。

圖片來源:Digital 
 Repository@HKUL
1970年代的彩雲邨。

圖片來源:Digital Repository@HKUL

彩雲邨原稱「牛池灣邨」

有關彩雲邨名稱確實來由,其實已不可考,但有指是由於有居民認為前稱「牛池灣邨」鄉土味太濃,加上彩雲邨一名字更富含意,呼應了它位於鄰近的彩虹邨之上,所謂「虹之上為雲」,故此命名。

彩雲邨與已變成一般餐廳的冬菇亭。
彩雲邨與已變成一般餐廳的冬菇亭。

全港首座標準雙連座工字型大廈誕生記

位於清水灣道的彩雲邨,同時擁有香港最早期出現的標準雙連座工字型大廈(又稱H型大廈,「H Block」),分別為1979年落成的觀日樓和伴月樓。根據《Asia Building & Construction》的報道,房委會當初設計工字型大廈,主要有以下的考量:採光及通風更佳,單位設計能給予住戶更多的私隱度,建築期比過往的舊長型及雙塔式更短,以至工字型結構容許興建更多樓層,能讓更多住戶搬入,以至進一步舒緩當時人口膨漲的問題。

從平山遠眺彩雲邨。
從平山遠眺彩雲邨。

除了觀日樓和伴月樓,彩雲邨的不少大廈均有採用雙連座工字型大廈設計,例如游龍樓、飛鳳樓、日月樓、星辰樓、時雨樓、甘霖樓、玉麟樓、白鳳樓、瓊宮樓及玉宇樓等。

彩雲邨與不少屋邨都有的招牌「凱旋門」。
彩雲邨與不少屋邨都有的招牌「凱旋門」。

題外話,首座單座工字型大廈出現在稍早落成的柴灣環翠邨怡翠樓,而在彩雲邨亦有採用單座工字型大廈設計,白虹樓正正就是例子。

彩雲邨商場平台層。
彩雲邨商場平台層。

注:若果大家對其他公屋樓宇類型,或是對彩雲邨有興趣想知道更多,歡迎留言分享和告訴我啊!


屋邨資料——彩雲邨(Choi Wan Estate)

屋邨類型:出租屋邨
地點:牛池灣清水灣道45號
入伙年份:1979至1981年(彩雲一邨);1978年(彩雲二邨)
樓宇數目:16(彩雲一邨);5(彩雲二邨)
樓宇類型:雙連座工字型、舊長型、單座工字型、雙塔式
樓宇名稱:伴月樓、長波樓、紫霄樓、飛鳳樓、甘霖樓、景新樓、觀日樓、銀河樓、白鳳樓、白虹樓、繡文樓、星辰樓、時雨樓、游龍樓、玉麟樓、日月樓(彩雲一邨);豐澤樓、啟輝樓、瓊宮樓、明麗樓、玉宇樓(彩雲二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香港房屋署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