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天耀邨:原來當初叫天瑤邨?細看落足心機規劃屋邨

by aikooosan
5 minutes read
天水圍天耀邨
天耀邨的中央廣場。
天耀邨的中央廣場。

天水圍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一直嚴重逃避遊走的地區。

天耀商場。
天耀商場。

先旨聲明,原因絕非因為我歧視大西北路途遙遠(畢竟11歲前我也是在屯門長大,大學三年讀書也是在屯門),只是因為我一直主觀地認為,天水圍是遊走香港多個屋邨來說,預計到是較為麻煩和難處理的地區。

天耀邨出入口。
天耀邨出入口。

直到我終於的起心肝,終於選擇遊走天水圍的首個公共屋邨——天耀邨,一切才令我改觀起來。

俯瞰角度看天耀邨。
俯瞰角度看天耀邨。

早期天耀邨於規劃時被稱為「天瑤邨」

查看資料,才發現早期規劃的天耀邨是被稱為「天瑤邨」,是到後來才正式命名為天耀邨。早期的天水圍是尚未開發的新市鎮,在尚未開發前的它,其實是一片沼澤,居民離要住在用泥漿蓋搭成的房屋。直至1980年,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收購了所有的土地;而在1982年,該公司與政府簽訂協議,共同發展天水圍成為另一個新市鎮,以解決香港日益增加的房屋需求。

天耀邨日常。
天耀邨日常。

而天耀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作為首個天水圍新市鎮的屋邨,天耀邨當然要有示範的作用。故此政府在規劃天耀邨時,也擺放了不少心思在內,務求讓街坊可有舒適的住屋及屋邨環境。

天耀邨原來都有個尚在運作的水池。
天耀邨原來都有個尚在運作的水池。
天耀邨的水池景色。
天耀邨的水池景色。

Y型大廈與和諧式大廈

天耀邨共分為兩期,分別為一邨和二邨,一邨大廈大多數採用的是Y3及Y4型設計(同時天耀邨是少數設有Y型大廈而不作租者置其屋的公共屋邨的);至於二邨則引進當時嶄新的和諧式大廈設計(Harmony Block),不論在單位面積、廚房浴室露台位置等亦作出改良,讓街坊可得到更佳的住屋體驗。

天耀邨中央廣場可看到Y型大廈在兩側。
天耀邨中央廣場可看到Y型大廈在兩側。
天耀邨內的公園。
天耀邨內的公園。

認真調色的大廈外牆顏色

不過個人更為欣賞的,反而是天耀邨的大廈外牆配色,它明顯是有心思調配。後來才知道房署曾就此請教一位世界知名的色彩設計專家意見,特地設計了一套色譜,重新營造出天水圍原有景物結平靜特池水、青蔥的提岸、雲霧般的群山等等主要色調,以呼應天水圍的名稱,予人水天相連的遼闊感。

紅底黃黑間的圓柱成為了天耀邨一大特色。
紅底黃黑間的圓柱成為了天耀邨一大特色。

最後不得不提,除了實用的設施,其實天耀邨在美化環境方面亦花了一定功夫。除了在屋邨內種植了不少草木以美化環境,還有甚富中式色彩的紅黑行人走廊,加上最最最重要,屋邨是設有水池達到美化環境同時散熱。但據街坊所說水池的水並非長期開放,甚為可惜。

天耀邨日常。
天耀邨日常。

天耀邨都有推出明信片套裝,利用相片紀錄天耀邨的特色風景,一套共有4張,如有興趣的話可到購買呢!

屋邨資料——天耀邨(Tin Yiu Estate)

屋邨類別:租住屋邨
地點:天水圍天湖路2號
入伙年份:1992(一邨)、1993(二邨)
樓宇數目:6(一邨)、6(二邨)
樓宇類型:和諧二型、Y3型、Y4型
樓宇名稱:耀富樓、耀興樓、耀民樓、耀康樓、耀盛樓、耀逸樓(一邨);耀昌樓、耀豐樓、耀澤樓、耀隆樓、耀泰樓、耀華樓(二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委會網站


參考資料:

《天水圍訂成兩發展藍圖 分建公私屋邨》,《華僑日報》,1984年8月12日
《四年內擬建二萬單位 天水圍公屋開建 天耀邨昨動土 天水邨快動土》,《大公報》,1989年5月26日
“Hong Kong 1993 – Report for the year 1992”,Hong Kong: Government Printer,1993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