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屋邨可以說是易寫,亦可以說是難寫的一條公共屋邨。 不過想着想着,還是I don’t give a fuck,按照自己意願寫了才算吧。 說回遊走蘇屋邨的體驗。總體而言個人覺得是驚喜處處,甚為喜歡的。本來我以為重建後的屋邨,相信都只會變成一條全新的屋邨,是居住環境好了,但不會有甚麼個性,但一切原來都是錯了。
九龍區
要我形容對興田邨的印象,相信就是「蘇州過後無艇搭」。 不過解釋何謂「蘇州過後無艇搭」前,容許我談談對興田邨的其他印象和遊走感受。
早前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曾問我一條相當有趣的問題——遊走多個屋邨後,有否試過遊走自己居住的地方? 當時我的答案是沒有的。 但想着想着,目前遊走了全港74個屋邨,明明自己住的就是公屋,附近亦有許多的屋邨,但之前的確就是沒有很大的意欲,遊走自己的居住地域。 那就不如試試遊走一趟吧,說不定會有不一定的體會呢。 故此今次就選擇了寶達邨,心想盡佔主場之利。 結果遊走後才發現,其實我不如自己預料的,那麼熟悉居住的地方。
記得大坑西邨是我較為早期就有遊走的屋邨,去年設立專頁不久,就好快去了拍照和寫文章分享,之後亦有重遊數次拍片和拍照。只因它的老舊屋邨格局呈現的古早香港情懷,進去屋邨宛如入到把時間定了格的隧道內。大坑西邨一直在九龍鬧市中這樣靜靜的守護着,內裡的寧靜跟街外的喧鬧形成強烈的對比,有時低調得會讓人忘記。但近日看到較多有關大坑西邨的新聞,大抵跟屋邨重建有關。對了,住戶須在明年3月前就要遷出,代表大坑西邨的歷史任務即將完成,內心就是有種不能言喻的百感交集。
繼續介紹觀塘區的屋邨。繼之前的九龍灣啟業邨後,今次介紹的是位於觀塘半山,有着超過 40 年歷史,屬於「四順」之一的順利邨。偶然亦會聽到有關於順利邨猛鬼的傳聞,那麼背後會否與它的歷史背景有關?事關有人曾表示,順利邨的前身真的是墳場。經過查證後,發現原來所言非虛,更恐怖是有段時間,曾出現過木屋寮屋區居民與墳場為鄰的情景!
之前連續介紹了兩個位於沙田的屋邨:廣源邨和禾輋邨後,今次介紹的香港公屋一於回到九龍區,走訪到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看看跟啟德以及英國皇家空軍甚有淵源的屋邨,究竟背後有甚麼故事。
第一個想遊走的香港公屋,是位於牛頭角的樂華邨。身為公屋膠如我,當然少不了要講講香港公屋,個人認為是極能反映本地歷史及社區變化的代表。從追溯至首個公屋的誕生,至多個公屋樓型的轉變,到公屋設計小社區等多個部分,多少能一窺香港的社會需求變化。而今次則會則重在遊走樂華南邨,畢竟南邨以有着多個打卡靚位着稱,例如藍色時光隧道和粉紅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