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北區

沙頭角邨。

沙頭角邨,可能是全港最為神秘,而且最少香港人踏足過的屋邨,相信大家也不會反對吧。

與沙頭角邨大廈合照。
與沙頭角邨大廈合照。

可能仍是全港最少人踏足過的屋邨

它的神秘,連其他位於地方隔涉的郊區房屋,也要望門興嘆。為何沙頭角邨會那麼神秘?原因好簡單——這個全港方位最北的屋邨,同時是全香港唯一一個位於禁區範圍內的屋邨,雖然近年政府開始逐步開放沙頭角自由行予遊客進內參觀,但畢竟每日參觀人數有限額,加上仍要申請禁區紙,只是門檻比昔日須找禁區內原居民或相關要員作擔保為低,但門檻始終仍然存在,故此我到訪沙頭角邨當日,仍可享受到香港市區所沒有的難得寧靜。

很有異國小鎮風情的沙頭角邨街道。
很有異國小鎮風情的沙頭角邨街道。

還記得遊走沙頭角邨當日,正正是香港氣溫甚低的一天,北區的氣溫更是攝氏7度以下,寒風刺骨。當時趁下午天氣較為暖和,緩緩的走入沙頭角,好快就看到沙頭角邨——因為沙頭角邨確實跟禁區入口只有三數分鐘步程的距離,好快就看到「沙頭角邨」的標牌。

沙頭角邨迎海樓。
沙頭角邨迎海樓。

外國風情鄉郊房屋建築設計 顏色鮮明印象深刻

首先映進眼簾的是一排排比薰衣草紫略深色的大廈,中間就有着淺啡卡其相間的地磚鋪成的行人路,路上人流很少,只見三兩個人悠然自得的踏單車經過,然後住在地下樓層的街坊,就靜靜的晾衣服和準備食物煮飯,安靜但不死寂。寧靜的行人路,旁邊種植了三兩棵樹點綴環境,配合大廈景致,這些畫面感覺很不真實,很不像平日所見的香港,但這裡確確切切是位於香港的沙頭角。

眺望多座大廈,並緩緩的在多座大廈間穿插遊走,沙頭角邨的大廈只有5層高,絕大部分不設升降機,須以樓梯出入。屋邨大廈外型線條簡單俐落但細膩,用上鮮明顏色作大廈牆身主色如Barbie極搶眼粉紅、薰衣草紫、三文魚橙、草綠和海藍,配以純白邊框作點綴,加上橙色斜面瓦頂,感覺很像外國的鄉郊房屋,甚具異國風情。對了,沙頭角邨同時是擁有全港最多座數大廈的屋邨,連同2017年落成的迎海樓,足足有52幢。

俗稱「三文魚樓」的沙頭角邨部分大廈。
俗稱「三文魚樓」的沙頭角邨部分大廈。

可以自給自足的一個小市鎮

基本上,遊走沙頭角,至少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範圍都是圍繞着沙頭角邨。畢竟沙頭角邨位於禁區內,故此屋邨更有必要發展成可自給自足的小市鎮,配套方面至少是充足,由超級市場、郵局、圖書館、銀行、餐廳、便利店、學校、社區會堂等等都一應俱全,屋邨附近更就是消防局和警崗,還有公共交通工具總站,基本上完全足不出戶,只留在沙頭角邨內生活,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沙頭角邨內既有便利店,同時有超級市場,以便居民購買日用品。
沙頭角邨內既有便利店,同時有超級市場,以便居民購買日用品。

當然,若果要看病的話,又怎麼辦?原來禁區內是沒有政府診所,但禁區外附近是有普通科門診的,總算聊勝於無(同時是可能最少人看病的政府診所呢)。但若果嚴重一點的,看來最就近都是北區醫院了,但仍跟沙頭角禁區有一段距離。

沙頭角邨的廣場一帶。
沙頭角邨的廣場一帶。

為何沙頭角邨會出現?

我也好奇過,沙頭角邨為何會出現?原來沙頭角邨的落成比預期中短,最久遠的入伙年份,也只是1988年,即是有36年歷史。我看看房協官網的屋邨介紹,指出「興建沙頭角邨的目的是為配合安置鹽寮下及菜園角受清拆影響的原居民」。但為何當時政府會有清拆行動?

沙頭角邨的街坊以單車代步為生活日常。
沙頭角邨的街坊以單車代步為生活日常。

後來我再找找舊報紙,看到《華僑日報》在1986年12月的報道,就有詳細說明當年的政府是有意重建沙頭角,而報道更以《動屋協會獲貸款 沙頭角建公屋邨》為題,內文指出原來當時沙頭角人口為5,500人左右,當中不少人都是住在環境衛生情況較為惡劣的寮屋區,而寮下及菜園角兩個位於沙頭角內的寮屋區,就已佔了該區人口的一半以上。除了住屋環境和衛生問題,當時政府更認為居民住在寮屋區,意味生命財產隨時易受颱風及火災威脅,故此當局最後決定清拆寮屋區,取而代之的是興建全新的郊區房屋予居民入住。

沙頭角邨月租比市區更低?

根據1987年9月的《華僑日報》報道,沙頭角邨前後共分為四期興建,以安置寮屋區居民。根據房協官網顯示,「由於政府豁免地價,故此租金亦遠較市區屋邨為低」,那麼,即是租金有多低?當時的報章已報道,時任北區政務專員張建宗表示,沙頭角邨第一、二期單位,由最小的2-3人單位月租$370至$395不等,到最大的10人單位月租$910至$980,若以樓面實用面積計算,沙頭角邨的租金遠比粉嶺祥華邨上水天平邨西貢對面海邨等為更低。

沙頭角邨內的兒童遊樂場。
沙頭角邨內的兒童遊樂場。

那麼,今日的沙頭角邨,月租又是多少?那就要分為兩部分來看看:第1至51座部分,以及於2017年落成的迎海樓。

面向大海的迎海樓。
面向大海的迎海樓。

先說前者。我嘗試到房協網站尋找不過並無所獲,可能是因為屋邨是位於禁區的關係,並不會輕易對外開放申請,那就沒有必要透露屋邨的月租資料予公眾。但若果房協的描述「由於政府豁免地價,故此租金亦遠較市區屋邨為低」為事實,我再看看房協官網中現時羅列的出租屋邨,租金最低廉的是西貢對面海邨,現時月租由$1,018至$2,639不等。那麼,即使計算通漲在內,假設沙頭角邨租金比其他屋邨更低,現時住在沙頭角最小型單位,隨時也不到$1,000月租呢!當然,上述也只是推敲,實際情況還是留待房協官方或當地在住的街坊就最好了。

沙頭角邨第50座。
沙頭角邨第50座。

說回在2017年落成的迎海樓的月租,可能是全新住宅的關係,它的租金則相對貴得多,甚或是貼近市價。根據《經濟日報》及《香港01》等報道,迎海根單位面積分為22及32平方米,適合1人至4人家庭居住,每月租金(不包括差餉)介乎$1,988至$3,253不等,比貼期訂租的安達邨還要貴。

沙頭角邨街道,可見大廈並不高,只有5層。
沙頭角邨街道,可見大廈並不高,只有5層。

更重要的是,沙頭角邨的單位人均面積,達到50平方尺,比其他屋邨的35平方尺多予整整15平方尺,可見當時的沙頭角邨除了改善居住環境,同時為居民提供更大更闊的住宅環境,加上租金低廉,相信也令不少人羨慕不已呢。

好有《Star Wars》字體感覺的沙頭角邨招牌。
好有《Star Wars》字體感覺的沙頭角邨招牌。

屋邨資料——沙頭角邨(Sha Tau Kok Chuen)

屋邨類別:郊區公共房屋
地點:新界沙頭角沙頭角邨
入伙年份:1988年、1989年、1991年及2017年
樓宇數目:52
樓宇名稱:第1至51座、迎海樓(第52座)

資料來源:房協維基百科《經濟日報》《香港01》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前身為天平山村寮屋村的天平邨,於1986年入伙,是香港少數有齊Y2、Y3及Y4型設計大廈的屋邨,同時是上水 / 粉嶺新市鎮下第4個落成的屋邨。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天平邨相信是繼彩園邨、寶石湖邨等後,另一個較為接近上水火車站的屋邨。據說由於屋邨鄰近石湖墟,故此晚上較易受到光污染影響。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由於地理位置便利的關係,故此是次選擇到天平邨遊走。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臨近聖誕遊走 簡單但美好的佈置

抵達天平邨的出入口位,好快就看到簡單而富氣氛的聖誕主題佈置——對了,不經不覺好快就到聖誕節,現時仍有心思佈置聖誕裝置的屋邨,說實的不算很多。看到的時候,內心還是有絲絲暖意的。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屋邨設計小細節 盡顯對以人為本的執着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繼續走進天平邨,不難發現昔日的屋邨多多少少還是對設計細節,有一定的執著:對稱的設計雖然不明顯,但不少都一一隱身於屋邨內,還有多個圓拱形的設計,例如圓拱形大廈入口位,梯形簷蓬位,還有大三角梯形的露天劇場等,這些細節都點綴了屋邨的環境。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想經過商場走到停車場頂層,才發現商場已改名為天平新城,看來是想嘗試去除屋邨味已特此命名。至於商場外的出入口位置的簷蓬,我會形容它為「麥當勞色」:鮮黃頂部配以鮮紅樑柱的簷蓬在屋邨內尤為突出,不知怎的覺得很有親切感。(可惜屋邨內的麥當勞早已翻新為現今的標準樣式,不再是昔日的啡磚地板的模樣)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走到停車場頂層,眼前盡是另一片天空——可飽覽全個天平邨的景色,多座大廈齊整地並排列,灰黃及灰紅大廈相間出現。在此亦享受列屋邨獨有的寧靜,身旁的鴿子堆也很寧靜的飛翔和休憩。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離開停車場,繼續漫步天平邨,才發現原來邨內有個饒有詩意的中式庭園,隱身了在茂密的樹林內。圓拱及六角形的門口設計再次出現眼前,在庭園中央則有涼亭,亭上有數位老人家,一邊開大收音機音量播放新聞,劃破屋邨的寧靜,一邊靜靜的休息或談天說地。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至於涼亭四周的水池,早已被填平成花糟,花糟的草木並長得茂盛,讓人差點遺忘昔日水池的存在。相信是屋邨管理單位為安全及方便管理而這樣做吧。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屋邨內總少不了公園和健身設施。至於公園,雖然看出翻新過的痕跡,但小朋友哪管新舊,還是熱熱鬧鬧的奔跑和攀爬,或是坐鞦韆,為屋邨帶來熱鬧而歡樂的氣息。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最後走到屋邨巴士站。巴士站不算大,只有三數輛出市區的巴士。巴士站沿用舊式的露天設計,天氣不好下雨的話就不甚方便。但猶幸巴士站旁就是商場,總算有個有瓦遮頭的位置。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這次遊走雖然沒有甚麼開心大發現,但漫步的目的不就是為一一細味屋邨的環境嗎?感受到屋邨內難得的寧靜,讓人心曠神怡,一切雖簡單,但已經很足夠。

上水天平邨
上水天平邨

屋邨資料——天平邨(Tin Ping Estate)

地點:上水天平路48號
入伙年份:1986年至1990年
樓宇數目:7
樓宇類型:新長型、Y2型、Y3型、Y4型
樓宇名稱:天祥樓、天賀樓、天明樓、天怡樓、天喜樓、天朗樓、天美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我承認,粉嶺是個人甚少踏足的地區,充其量是工作關係才會到訪,但亦很少,故此我對粉嶺一帶屋邨的認知近乎零。至於祥華邨,其實亦是因為要遊走屋邨,事前要做些準備時才接觸和認識。不過這樣的前設,反而讓自己在遊走祥華邨時,反而可用遊客角度觀察和感受,頗為有趣的。

粉嶺祥華邨
祥華邨的日常風景。

祥華邨是北區第二個屋邨,同時是粉嶺新市鎮的第一個屋邨。屋邨分為3期建造,並於1984至1986年間落成入伙。

個人頗喜歡祥華邨的佈局設計,讓人遊走得很舒服。
個人頗喜歡祥華邨的佈局設計,讓人遊走得很舒服。

祥華邨本名為黃崗山邨 意頭差所以改名

不知街坊有否聽說過,其實祥華邨並非其本名。由於屋邨所在地為黃崗山,故此在規劃其間及入伙前,屋邨名為「黃崗山邨」。事實上,在1981至1982年間多份報章,如《工商晚報》和《華僑日報》在介紹屋邨時都是稱它為黃崗山邨。但畢竟黃崗山邨這個名字,令人容易聯想到黃花崗起義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要是不知道黃花崗起義是甚麼,可自行尋求google協助),意頭當然不好,尤其在傳統圍村林立的粉嶺,相信不少較為傳統的居民也不能接受吧。

很有中式色彩的「祥華商場」字樣。
很有中式色彩的「祥華商場」字樣。

至於後來為何改成祥華邨?恰巧翻查到《蘋果日報》於2002年9月的報導,已退休的物業管理總監李敬志表示,時任房屋司的廖本懷(對,即是「公屋居屋之父)就建議不如改為「藏霞邨」,那是取自屋邨附近,現有過百年歷史的道觀「藏霞精舍」,但藏霞二字實在難寫難讀,於是取其諧音,正式命名為祥華邨,當堂好意頭得多。

祥華商場用上紅綠色為主調加上橫樑和柱子等形成類似亭台,感覺很古色古香。
祥華商場用上紅綠色為主調加上橫樑和柱子等形成類似亭台,感覺很古色古香。

大廈名字富詩意兼有心思 寄語美好生活

除了屋邨命名花了心思,其實邨內10座大廈的命名亦相當古色古香和好意頭。大廈名同樣以「祥」字開頭,若果細心留意,並將全部大廈名字分成5組,就會得出和樂、順景、豐裕、禮頌、德智等詞彙,都是寓意美好生活及做人處世的期望。

粉嶺祥華邨內的Y2型大廈。
粉嶺祥華邨內的Y2型大廈。
另有雙工字型大廈出現在祥華邨內。
另有雙工字型大廈出現在祥華邨內。

驚喜處處的遊走屋邨體驗

說回遊走祥華邨的體驗。首先,其實我沒有想到祥華邨是那麼接近粉嶺火車站,好方便(笑)。其次,我亦沒有想到,祥華邨的公共空間設計亦頗為中式,例如有蓋行人通道,祥華商場等,加上屋邨內種植了不少樹木,綠草如茵,環境甚有優美,這些細節都感受到建築師的心思,美觀程度不輸比同區的華明邨,可說是配合粉嶺傳統圍村背景。

祥華邨的天台樓層,同時亦是街坊出入和休憩的好地方。
看起來有一定歷史的屋邨指示牌。
看起來有一定歷史的屋邨指示牌。

看到《華僑日報》在1984年4月的報導簡介祥華邨設計,更指「為配合周圍的鄉郊景色,祥華邨商場的特色,是採用紅牆綠瓦的古代中國式建築,邨內並有一個中國式花園和其他康樂設施。」但我反而對邨內有中式花園沒甚麼印象,它指的是否就是屋邨旁邊的中式花園嗎?實在不得而知。

同樣甚具中式色彩的設計。
同樣甚具中式色彩的設計。

漸見成熟的屋邨小社區規劃

除了中式設計,畢竟祥華邨是粉嶺首個屋邨,故此在規劃初期,其實亦是設計成可自給自足的小社區,商場、街市、冬菇熟食亭、社區會堂、中小學等都一應俱全。眼見屋邨亦有多個籃球場和兒童遊樂場給小童玩樂,但原來還不足以應付開邨初期的需求。後來政府發現屋邨的兒童及青少年比例高,《大公報》在1986年的報導更指當時邨內青少年比例超過4成,故此後來才在區內加建幼稚園和青少年中心等設施。

祥華邨。
祥華邨。
祥華邨內的冬菇亭。
祥華邨內的冬菇亭。

大廈隱藏空中花園?

說到遊樂場和休憩區,原來在祥德樓35樓,就設有一個空中花園,花園有氹氹轉和滑梯等設施,更是當時香港公共房屋之中最高的花園,昔日亞洲電視亦有在1986年播出的節目中介紹。當時我沒有嘗試進內看看今日空中花園的狀況,相信也已不會再對外開放吧。

祥華邨內的遊樂場設施。
祥華邨內的遊樂場設施。
祥華邨內的遊樂場設施。
祥華邨內的遊樂場設施。
祥華邨日常風景。

昔日的兒童及青少年,不少已長大成人。當日遊走祥華邨,偶然還看到幼稚園學生熱熱鬧鬧的參加活動,但反而覺得中年人就佔多。

很可愛的學童排列成隊在屋邨內遊走。
很可愛的學童排列成隊在屋邨內遊走。
祥華邨。
祥華邨。

意想不到的是,遊走時才發現部分大廈的地下樓層亦是單位,當天還遇到有人在門口外晾衫,並看到有人索性打開門閘,任人看到裡面人們在打麻將。這種地下樓層就已有單位的設計,相信又是有一定歷史的屋邨才有。(我只記得是停車場旁邊,忘記名字了)

地下樓層原來亦有住人的單位。
地下樓層原來亦有住人的單位。
祥華邨。
祥華邨。

全港首個Y2型大廈在此誕生 比Y1型更早

還有另一小彩蛋,事後查看資料和報導,才知道Y2型大廈原來首先出現在祥德樓和祥智樓,其中在1984年就入伙的祥德樓,更是全港首幢落成的Y型大廈。有關講述Y型大廈的設計,可追溯至1981年在《工商晚報》的報導,當時報導標題是「最新三叉型公屋 首批在粉嶺興建」,當時採用字眼「三叉型」代表Y型。若果有興趣知道更多詳情,可以留待日後講解。

祥華邨。
祥華邨。
我沒有看錯嗎?是九廣鐵路啊!好感動!
我沒有看錯嗎?是九廣鐵路啊!好感動!

最後,遊走當日居然可看到尚未完全凋謝的魚木花,好感動。

春天的祥華邨魚木花盛開。
春天的祥華邨魚木花盛開。
春天的祥華邨魚木花盛開。
春天的祥華邨魚木花盛開。
春天的祥華邨魚木花盛開。
春天的祥華邨風景很優美。

屋邨資料——祥華邨(Cheung Wah Estate)

地點:粉嶺新運路38號
入伙年份:1984年至1986年
樓宇數目:10
樓宇類型:雙工字型、舊長型、Y2型
樓宇名稱:祥禮樓、祥智樓、祥豐樓、祥頌樓、祥景樓、祥樂樓、祥順樓、祥德樓、祥和樓、祥裕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參考資料

  • 《最新設計三叉型公屋 首批在粉嶺興建 樓高35層有三種面積單位》,《工商晚報 》,1981年6月15日
  • 《廣福邨蝴蝶邨黃崗山邨沙田頭邨 批出地基工程合約》,《華僑日報 》,1981年9月4日
  • 《房委會簽約五份總值逾千五百萬 其中包括建粉嶺黃崗山邨》,《大公報》,1982年4月17日
  • 《粉嶺黃崗山邨 展開次期工程 全座可容萬二千人》,《香港工商日報》,1982年9月1日
  • 《祥華邨首期已落成 居民月底可以入伙》,《華僑日報 》,1984年4月24日
  • 《粉嶺祥華邨缺青年中心》,《大公報》,1986年7月18日
  • 《李敬志講祥華村村名典故 – 李八方》,《蘋果日報》,2002年9月14日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說起來也很慚愧,其實要不是有朋友曾經住在太平邨,告訴我上水有這條屋邨,我一直還以為太平邨即是天平邨的。但原他們不單是兩條屋邨,而且位置上也相隔有點遠。

屋邨內的水池,相信是地標吧。
屋邨內的水池,相信是地標吧。

典型的舊式屋邨

說回遊走太平邨的體驗。我覺得太平邨是一條很典型的舊式屋邨,雖然嚴格而言,它是在1989年入伙,即是只有34年的歷史,從數字而言,它當然不是甚麼老牌屋邨,但遊走太平邨,就是覺得它滲透着點點的八十年代舊式屋邨情懷。

屋邨內的老舊遊樂場設施。
屋邨內的老舊遊樂場設施。

上水太平邨不是大型的屋邨,全邨只有4棟大廈,分別為平治樓、平靜樓、平熙樓和平易樓。比較有趣的是,太平邨亦是新界北唯一一個採用相連長型大廈的公共屋邨。所以進邨不久,我就有種身置九龍區舊屋邨的錯覺。

太平邨亦是新界北唯一一個採用相連長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太平邨亦是新界北唯一一個採用相連長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滲透出點點老舊屋邨情懷

遊走太平邨最驚喜的地方,當然就是上文提及過的點點舊式屋邨情懷。而這種氣氛的出現,相信是因為太平邨內保留了很多八十年代出現的設施,並沒有刻意翻新,例如屋邨內的遊樂場設施,那些搖搖動物,正正是採用八十年代常見的鐵設計,今日看起來還有點點生繡和脫色的古老痕跡,而非今日遊樂場常見的膠質地。即使是其他滑梯等設施,亦看見生繡的痕跡,那些痕跡正正訴說了他們多年來的故事,甚有懷舊的味道。

太平邨內的遊樂場。
太平邨內的遊樂場。

保留屋邨水池設計

另一很有驚喜的地方,當然就是太平邨內保留了水池,而且更重要是——水池是有!水!的!水池採用的是偏向中式的設計,水池中央有個同樣中式設計的涼亭,旁邊更有條天橋接駁至不同大廈,感覺相當愜意,有着美化環境的作用。但可惜這種設計,如今已經買少見少了。

很中式的涼亭設計。
很中式的涼亭設計。

太平邨地方雖然不大,邨內不設商場,只有一家便利店,但屋邨的空間比想像中寬敞,遊走的時候也覺得相當舒適。聽說太平邨內有2隻可愛的小松鼠偶然會在邨內出沒,但到訪當日無緣遇到呢(哭)。


屋邨資料

入伙年份:1989
樓宇數目:4
單位數目:100
樓宇類型:相連長型第一款
樓宇名稱:平治樓、平靜樓、平熙樓、平易樓

資料來源:房委會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眼見今天天氣不怎好,每個地方都儼如仙境般,罩上厚厚的濃霧,這令我想起早前到訪粉嶺華明邨時,天氣也相差無幾:蓋上濃濃的霧,後來更下起陣陣雨絲,遊走和拍攝不怎的順利。

不過不要緊,還是先分享遊走粉嶺華明邨的物事種種吧。

說實的,要不是工作關係,我想我人生會到粉嶺以至北區的次數,相信是五隻手指已可數完。以往我對粉嶺的公共屋邨的印象幾乎是零,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對粉嶺的認識:舊區加新市鎮的重疊,應該沒有甚麼特別的。

粉嶺華明邨巴士站。
粉嶺華明邨巴士站。

說回遊走粉嶺華明邨的體驗。我對華明邨的第一印象,是當巴士停泊在華明商場附近的巴士站那一刻——哇,乜有個咁有特色嘅屋邨喺粉嶺。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外的水池和涼亭。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外的水池和涼亭。

說它有特色,指的是華明邨的屋邨商場:用上紅磚傳統瓦片舖蓋屋頂,加上帶有點點中式色彩的類似鐘樓的設計,以及商場旁的涼亭和水池等(雖則沒想到冬天拍攝也是好鬼多蚊),讓華明邨平添了點點特色,如此彷古的設計印象中只在華明邨看到,亦有別於同樣用上紅磚,但風格西式得多的沙田廣源邨。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

遊走華明邨的商場,商場當然已被大財團收購,但仍不失華明邨商場本來的特色,例如商場分為南座及北座。商場除了地下一層,還有一樓,眼見連鎖店當然少不了,但仍有一些小店,而且眼見商場繼續沿用紅磚地板等,並沒有換上標準的白地板,不知怎的就覺得有點安慰。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外。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外。

遊走當日為農曆新年前夕,屋邨亦掛上不少新春主題布置,例如大紅燈籠,配合屋邨商場本身走中式風格,我覺得兩者結合得相當和諧而且舒服。

掛上新春布置的粉嶺華明邨。
掛上新春布置的粉嶺華明邨。

然後遊走華明邨的其他地方。華明邨本身在1990年開始入伙,共有7座大廈,7座皆用上當時流行的Y型設計,分別只是Y3和Y4而已。越遊走華明邨越感受到Y型設計的好處,就是樓下的公共空間亦會較為廣闊。90年代屋邨常見的公共廣場、遊樂場、足球隊、籃球場等當然少不了,為街坊帶來日常的休閑和娛樂。

粉嶺華明邨的公共廣場。
粉嶺華明邨的公共廣場。
粉嶺華明邨的公共廣場。
粉嶺華明邨的公共廣場。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外圍。
粉嶺華明邨屋邨商場外圍。

近日遊走近十年落成的屋邨,發現新建的屋邨許多好像沒有了公共廣場,市問是為什麼?

粉嶺華明邨內的公園遊樂設施。
粉嶺華明邨內的公園遊樂設施。

另外,沒有想到在華明邨還找到舊式的遊樂場設施,就是木造的滑梯和攀架,那時又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

粉嶺華明邨的「華明夜市」。
粉嶺華明邨的「華明夜市」。

【info】
地點:粉嶺華明路21號
入伙年份:1990
樓宇數目:7
單位數目:900(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
樓宇類型:Y3型、Y4型
樓宇名稱:頌明樓、富明樓、康明樓、禮明樓、信明樓、添明樓、耀明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上水彩園邨

關於上水彩園邨,對上一次到訪已經是2014年冬天:當時街道涼風陣陣,街上還是充斥一大班拖着行李的自由行和水貨客的年代。


北望神州,鄰近上水站的彩園邨當然也不例外。即使身在住宅區,仍不難發現商場一帶人滿為患,眼前盡是收拾水貨塞到行李內的水貨客和自由行。彩園邨已經不算很大,加上人多,更見壓迫感。

上水彩園邨
上水彩園邨門口。

時至今日,一切光景已人面全非了。


今日的彩園邨,自由行水貨客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小朋友在商場外的新建遊樂場嬉鬧;昔日到訪時的小店「開心地」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連鎖店舖。除了開心地,更多的小店已不再存在,早已被集團式經營店舖一一取代。

上水彩園邨天橋尚有些小店繼續營業。

說回彩園邨歷史。過往曾好奇為何彩園邨名為彩園而非石湖墟邨,畢竟彩園邨位置正正屬於石湖墟範圍一帶。翻看資料才知道這條上水新市鎮的首個屋邨,前身正正名為「菜園村」,後來政府取其諧音,於是命名為彩園邨。

上水彩園邨的休憩空間。
上水彩園邨的休憩空間。

個人認為1980年代建成的公屋,仍為相當有個人特色的年代。至於彩園邨,個人最記得的分別是它咖啡色的牆身,還有天橋上的多間特色小店,不少都看得出有一定的歷史:水族魚產品店、曬相店、診所等,相信伴隨了彩園邨渡過多個春夏秋冬。

典型老舊屋邨常見的露天劇場。

慢步走進彩園邨邨內,才發現彩園邨老人家數目為數不少,符合彩園邨自1982年落成,已有40年邨齡的事實。不少婆婆伯伯都喜歡靜靜的坐在公園一隅休息放空,所以別被商場遊樂場一帶的假象欺騙(笑)。

上水彩園邨的公園。
上水彩園邨的公園。

話雖彩園邨商場早已被領展化,屋邨商場特色已不復見,但猶幸屋邨其他地方多年如昔,仍保有往日的美好畫面。不知未來彩園邨發展如何,但願能以文字及相片,略盡綿力為屋邨保留2022年冬日時的此情此景。

以天橋接駁大廈間的彩園邨。
以天橋接駁大廈間的彩園邨。

更多上水彩園邨精選相片。


屋邨資料
地點:上水彩園路8號
交通:上水港鐵站A1或B1出口
入伙年份:1982年
樓宇座數:6
樓宇類型:舊長型、三座相連「I」字型
樓宇名稱:啟祥樓、啟樂樓、啟盛樓、啟賢樓、啟裕樓、啟寧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