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廖本懷

不經不覺,已經寫了超過100篇遊走香港屋邨的文章了。當時選擇寫第100篇的屋邨,就是位於屯門,同時是房委會轄下第100個屋邨的安定邨,作為這個意義重大的一篇文章。雖然安定邨之行不算太順遂,第一次遇上下雨天,而且拍下的相片不算太滿意,相片數量又不算多,但幸好最終第二次都總算成功目標達到,已經算是不錯的一次經歷吧。

屯門安定邨
這是我最愛安定友愛邨的風景。

小時候對安定邨的印象

說回安定邨。安定邨對我而言,就是小時候到屯門市中心必經的輕鐵車站之一,感覺上它跟市中心很接近,好方便,但不知怎的總覺得安定友愛邨品流複雜,自己從來沒有試過在此站下車看看。記得小時候每次乘輕鐵經過安定站時,可能因為它位於室內關係,最記得就是它黃黃橙橙的昏暗燈光,還有一些便利店等店舖,總之混在一起的氣氛就是有點不太舒服。

屯門安定邨
屯門安定邨。
屯門安定邨
屯門安定邨。
屯門安定邨
屯門安定邨。

反而正正式式地遊走安定邨,就是在之前「發緊夢」的訪問。第一次遊走,行了未到一半,天色就暗得儼如傍晚,然後就哇哇聲起下起大雨。但意不到的是路經隔壁的友愛邨時,看到仍盛放的宮粉羊蹄甲,總算是不幸中的小確幸。到第二次再次遊走安定邨,總算放晴,還散發着點點熱氣,感恩。

屯門安定邨
安定邨平台樓層。

房委會第100個屋邨

誠如文章開首所言,安定邨是房委會轄下的第100個屋邨,同期的還有隔壁的友愛邨,以往的報導亦將安定邨和友愛邨兩者形容為姊妹屋邨。但由於時間關係,兩次遊走都沒有機會順道遊走友愛邨,只好留待日後有時間再到訪吧。雖然安定邨不是屯門首個屋邨,但可能是由於與友愛邨同期興建規模之大,加上安定邨為房委會的第100個屋邨,故此當時安定邨在1980年開幕時亦相當隆重期事,邀請了時代房屋司廖本懷主持開幕及致辭。可能有心水清的讀者已覺得廖本懷這個名字很眼熟,事關他就是香港公屋之父,亦是規劃設計華富邨的背後推手,有關他與香港公屋發展的故事,可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詳細講解。

屯門安定邨
意不到的是路經隔壁的友愛邨時,看到仍盛放的宮粉羊蹄甲,總算是不幸中的小確幸。

今日之安定邨商場好難明

說實的,可能我對小時候的安定邨印象實在太模糊和狹窄,唯一肯定就是安定邨的商場(嚴格而言應該是跟友愛邨共用)早已被領展化,可能早至我大學時期已經變了樣。經過商場時,只是覺得以「HANDS」每個英文字母作分區,對於我這個過客而言實在很難看懂,跟港鐵九龍站的圓方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劃分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句講晒:好難睇,好難明。

屯門安定邨
已翻新的安定邨平台樓層其實頗美麗的。

至於商場內的店舖嘛,很抱歉,可能看得不夠深入,只覺絕大部分都是連鎖店,實在沒有多少記憶點,故此商場範圍的相片也沒有幾多張。

屯門安定邨
已翻新的安定邨平台樓層其實頗美麗的。

真的要說商場的最大看點,莫過於平台層的休憩空間和籃球場,除了可把安定、友愛邨及附近市中心的景色一覽無遺外,更將平台設計得美侖美奐,感覺更為年輕化,難怪近年會有這麼多人特意前來打卡了。(笑)

屯門安定邨
安定邨平台樓層。

那麼,房屋署第100個屋邨,會否有不一樣的面貌?現時的安定邨,還是繼續維持它在80年代落成入伙時的模樣,全邨6幢大廈採用的都是80年代常見的雙工字型和舊長型大廈,部分大廈的二樓可連接商場頂層平台,讓街坊更方便到樓下玩樂和遊憩。

屯門安定邨
安定邨平台樓層。

另外,話雖安定邨是在80年代落成和入伙,但它沒有九龍東區同期的部分屋邨般嚴重人口老化。雖然都看到屋邨內有不少中老年人坐在椅子聊天休息,但至少我一路遊走時,看到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分別在遊樂場和籃球場揮灑汗水,為屋邨平添多點活力。

屯門安定邨
安定邨內的公園。
屯門安定邨
屯門安定邨的公告牆。

由於時間關係,自己兩次都錯失了一併遊走隔壁的友愛邨的機會。希望日後可正式遊走一次友愛邨之餘,同時補回安定邨紀念碑的相片,並嘗試更深入看看安定邨現有的特色小店(如果有的話歡迎大家提供),好讓自己的遊走安定友愛邨之行可更完整。

屯門安定邨
兩次遊走都不能去到隔壁的友愛邨,只好留待日後再到訪吧。

屋邨資料——安定邨(On Ting Estate)

地點:屯門鄉事會路2A號
入伙年份:1980年至1982年
樓宇數目:6
樓宇類型:雙工字型、舊長型
樓宇名稱:定祥樓、定福樓、定康樓、定龍樓、定泰樓、定德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屯門安定邨打樁工程房屋委會今招標承投》,《工商晚報》,1978年9月8日
  • 《香港第一百個公共屋邨 屯門安定邨揭幕》,《香港工商日報》,1980年12月5日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若果要數香港典型「打卡」屋邨,除了大熱的彩虹邨和勵德邨,相信位於石硤尾大坑東的南山邨必定榜上有名。而且南山邨鄰近大學,更成為大學生及一眾愛好打客遊客的好去處。但南山邨除了兩大攝影打卡熱點,以及美食聞名的茶餐廳「品香樓」,還有甚麼特色之處嗎?說實的,以前我也對「打卡屋邨」先入為主,認為他們在打卡背後就沒甚麼特別,但一切原來都錯了。

南山邨
南山邨風景。

真的跟「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有關?

以為聽到南山邨這個名字,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句傳統中國吉祥語句。至於有關南山邨的名稱來源,根據《香港工商日報》在1977年的報導,當時房屋署的發言人解釋:「此一名稱之起源,是由於當地人士稱該區以前之一個木屋區為南山里。南山在華人心中象徵長壽。」可見南華邨名字部分原因確實與寓意吉祥有關,但亦同時透露了屋邨的前身為木屋區。

南山邨
南山邨邨內風景。

「華富邨之父」也曾到訪南山邨

南山邨在1977年至1979年間落成入伙,全邨共設有8座大廈,主要採用的都是舊長型的設計,《香港工商日報》亦報導過,在南山邨入伙初期,即1977年,「華富邨之父」廖本懷亦有到訪過南華邨探望居民及視察環境。遊走南山邨前,我以前大學讀書時期對它的認識,就只有以凍朱古力等美食聞名的「品香樓」,偶爾跟大學同學「莊聚」就是到此吃飯聚聚會。至於其他的,則近乎一無所知了。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為何屋邨會變成打卡屋邨?

直到疫情前,亦陸續多了本地居民和外國遊客到部分屋邨打卡,而位於街市上方,有着特色兒童遊樂場的南山邨,因為三個半圓爬行架背後就是一整排的舊式屋邨單位,相當富舊有屋邨情懷,於是成為屋邨的著名地標。記得第一次走上地標,已看到一對年輕情侶和一群家長和小童輪流打卡,拍得不亦樂乎。

南山邨經典打卡位。
南山邨經典打卡位。
南山邨經典打卡位。
南山邨經典打卡位。

至於屋邨另一標誌打卡位,出名程度不亞於上述地標的,相信就是南泰樓樓下的巨型飛行棋盤。是的,極為七彩繽紛很美麗,但個人認為只有高空拍攝才看得出很完整的棋盤形狀,可能小弟不才,只能硬着拍下數張相片就算了。

另一南山邨經典打卡位:巨型飛行棋。
另一南山邨經典打卡位:巨型飛行棋。

言歸正傳——打卡點以外的南山邨,就是如此虛有其表嗎?走過三兩次後,我的答案跟早前遊走彩虹邨一樣:不是。

南山邨辦館。
南山邨辦館。
南山邨夜冷店。
南山邨夜冷店,想不到屋邨內都會有夜冷店。
屋邨內的診所。
屋邨內的診所。
屋邨內的燒味店,看到學生餐$30連湯和飲品,好良心價。
屋邨內的燒味店,看到學生餐$30連湯和飲品,好良心價。
燒味舖隔壁的兩隻傻喵。
燒味舖隔壁的兩隻傻喵。

富老舊香港情懷的屋邨

南山邨勝在位於市區,但旺中帶靜,即使身在市區也能感受到寧謐的氛圍。屋邨內猶如定了格的七八十年代老舊香港,店舖全都是建在部分大廈的地下至二樓,一間又一間刻着手寫字的小店,也掩蓋不了歲月的痕跡。除了一般茶餐廳,還有辦館、夜冷店、麵包店、燒味店等,最記得是燒味店隔壁店舖,有可愛的害羞小貓貓,實在很過癮呢。

南山邨街市
南山邨仍有保留舊式格局的街市。
南山邨仍有保留舊式格局的街市。
南山邨仍有保留舊式格局的街市,實在教人感動。
南山邨仍有保留舊式格局的街市。
南山邨仍有保留舊式格局的街市。

更意想不到的是(雖然之後文章還有更多「意想不到」),南山邨的街市設計格局,完完全全是小時候經過的屋邨街市的模樣!沒有冷氣,沒有光猛的大燈照射,取而代之的是濕漉漉的地下,並非全開的攤檔,當日看到有菜檔、生果檔、鮮魚檔、鮮肉鮮雞檔和糧油雜貨等,而以上的氣味就是自然地揉合和在空氣中散發,雖然人不多,但同樣洋溢着人文日常生活氣息,實在教人感動。

南山邨
南山邨。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南山邨。

走過街市,再看看部分南山邨的大廈,那時我才發現南山邨原來有頗多的紅花鳳凰木,很可惜絕大部分已凋謝,相信開花時一定很美呢。還有發現部分大廈的圍欄,是呼應了南山邨的山峰設計,有關詳情可看看圖片呢。

南山邨。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南山邨街市一部分。

最後,我看到應該是屋邨花園圃的位置,有一幅長長的壁畫,畫的應該是壽星公,而畫的左下角則寫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相信亦是呼應屋邨的名稱——南山邨呢。

南山邨。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圖。

我以為已經遊走完畢。怎料花圃後的公園原來亦別有洞天。公園設施方面沒甚麼特別。原外乎是氹氹轉式滑梯,還有因應屋邨多老人家,故此設有特別多的長椅予街坊休息。但特別的地方在於,公園背後的牆壁有幅漸次剝落的壁畫,而壁畫內容是同樣寓意吉祥的鶴雀和熊貓,雖然幾乎剝落但仍可看到相當可愛的樣子。

南山邨。
版主我與南山邨難得合照。

總括而言,我承認自己把南山邨標籤化,反而讓自己及早發掘裡面的美好。但原來走着走着南山邨,才發現它充滿特色的程度,絕不比隔壁的大坑西邨和大坑東邨遜色呢!

南山邨。

屋邨資料

地點:石硤尾大坑東道111號
入伙年份:1977年至1979年
樓宇數目:8
樓宇類型:新長型
樓宇名稱:南逸樓、南豐樓、南樂樓、南明樓、南安樓、南泰樓、南偉樓、南堯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 《大坑西新屋邨 命名為南山邨》,《香港工商日報》,1977年2月2日
  • 《署理房屋司廖本懷 巡南山邨垂詢民意》,《香港工商日報》,1977年8月14日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