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Table of Contents
提及到彩虹邨,不少人聯想到的,不外乎是彩虹色的大廈外牆、打卡、外國遊客等等。要是進階一點的,可能會想起地下商店街的酒樓、快餐店、漫畫店和辦館等。的確,之前我也抱有類似的想法。而我當初在聽到彩虹邨即將重建的時候,我想想法也是——雖然很可惜,是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同時也對此理解。畢竟最重要的,還是如何為街坊帶來更美好的居住體驗和生活質素,這也是當初公共房屋出現的初衷。
直到最近一次在倫敦見到「保育彩虹邨」(@savechoihungestate)主理人Don,跟他聊天過後再想深一層,我才發現和反思——重建,是否是彩虹邨唯一的出路?

從旅客眼中「香港代表屋邨」說起
先回歸到起點:為何彩虹邨會如此受香港人和外國遊客歡迎,甚至會成為香港極具代表性的屋邨之一?事實上,彩虹邨獨有的高層大廈彩虹色外牆,加上停車場天台,在視覺上的確相當搶眼,而且instagrammable——簡簡單單的構圖,已表達了這裡是香港,這裡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一看就懂。難怪彩虹邨的招牌風景,瞬間也吸引了不少商業廣告甚至音樂MV的場景。(我也寫過有關彩虹邨的網站文章,大家可以重溫)
但,這樣就代表彩虹邨必須要保育嗎?沒有多一層意義嗎?
當然不是。而是彩虹邨在更多方面是值得大家留意更多。

理解與反思:我曾覺得重建可以理解
那麼去到正題——到底我怎樣看待彩虹邨重建?
說實的,起初聽說到彩虹邨要重建的時候,我跟大部分人一樣,都是情感上覺得可惜,但同時理解。可惜在於它的時代象徵意義就此結束,但理解是彩虹邨的設施及大廈的確存在老化的情況,要是全面維修的話,成本隨時比重建更為高昂和花時間。直到後來接觸Don和「保育彩虹邨」,我才發現,其實保育與重建之間,不一定是大家想到的這麼單一,這麼二元化。
如果有仔細閱讀「保育彩虹邨」的研究報告,就會發現保育其實有好多種可能和方法,例如是保留丹鳳樓、或是保留丹鳳樓及其餘低座、或是綜合重建等。當然,沒有方法是十全十美,可同時兼顧到多方面,但至少原來保育的彈性空間和可能性其實比大眾認知的可謂更廣闊。

彩虹邨真正的價值——不只是建築
當然,這還是未回應最根本的問題——是否代表彩虹邨由於它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是廣為人知的屋邨打卡熱點,這樣就代表需要保留它?
不是!如果彩虹邨的意義單純只是打卡的話,我覺得這並不是它最可貴,最值得保留的原因,更何況這樣的原因,相信你也覺得說服力是相當薄弱。但要我說,彩虹邨真正值得留下來的地方,是它在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一代又一代居民之間編織而成的集體記憶。這些都是不能複製、無法複製、也不應該被複製的。

彩虹邨之所以有其獨特地位,先從建築層面說起。它是香港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規劃、首個自給自足規劃的公共屋邨,設有低座與高座混合的布局設計,樓與樓之間的空間不再只是空白,而是孕育社區的地方——街坊在商店街打招呼、小朋友放學後在邨內四處遊走、長者坐在象棋室外一邊吹風一邊談天……這些生活場景,不會只因為樓齡過60年而自動消失。
更重要的是,彩虹邨是一條由居民共同塑造的屋邨:從為街道命名、改建停車場、設立奕棋閣、舉辦社區活動,到保存至今的12間商舖,全都見證著邨民如何一手一腳地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圈。這不是一種被動接受的制度安排,而是活生生的「社區參與」,是一個地方被真正活出來的證據。

很多人說,彩虹邨出名,是因為它色彩繽紛、上鏡、受外國遊客歡迎。但在我眼中,它的價值遠不止於「好睇」或者「打卡一流」。當然,它外牆的彩虹色設計本身就很值得研究——但更值得細味的,是它背後那段關於建築思潮、公共性、居民自主與時代變遷的故事。
若只以「是否老舊」來判斷一條屋邨的去留,實在是本末倒置。老,不代表無用;舊,不代表沒有價值。彩虹邨的歷史價值、社區價值,甚至是建築價值,其實早已遠超出「可住與否」這個單一維度。這條屋邨不單代表了一段政策與建築交織的發展軌跡,更是無數香港人記憶中的一塊拼圖。

從彩虹邨看香港其他屋邨的未來
可能你會覺得,近日較常聽到的彩虹邨和華富邨清拆重建,貌似還是跟自己距離很遠,雖然很可惜,但除此以外就只可有這份感受。但其實,老舊屋邨即將陸續清拆重建,可說是勢必推行的事實,那即意味着會有更多公共屋邨,在日後將會都會面對同樣的處境。
那麼,我們在面對屋邨清拆重建時,是否要到那時那刻才大嘆可惜,然後一窩風走去打卡紀念?我相信,其實大家只要從現時開始,嘗試對香港屋邨了解更多,認識更多,一切都尚未太遲的。

我相信,彩虹邨值得更完整地被記得
如果這條屋邨真的要面對改變,那至少也該是有選擇的改變、有記憶的改變、有被尊重的改變。保育從來不只是保留一棟建築,而是保留人與地的關係、生活的痕跡、城市的片段。彩虹邨值得的,不是一張「打卡」照片,而是一場由下而上的關注與行動。
作為一個一直記錄香港公共屋邨的人,我會繼續以文字、圖片、訪問與參與,去記下這些正在發生的歷史。無論最後結果如何,至少我們曾經努力記得、努力說話、努力留下痕跡。
如果你都願意多走一步,歡迎花一點時間閱讀《彩虹邨歷史簡述及初步建議報告》,再到instagram追蹤@savechoihungestate,和我們一起守護這條陪伴香港幾十年的彩虹屋邨——因為,我們值得擁有更有記憶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