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愛民邨

近日的熱門話題,除了有麥當勞的楓糖班戟漢堡(Mc Griddles),當然要數2024年的巴黎奧運。有些人會覺得成為運動員是有錢人甚或富二代的專利,但事實上,要數屋邨出身的著名香港運動員,原來是比想像中更多呢!今次一於盤點多位香港屋邨出身的運動員,讓大家知道香港人唔係垃圾之餘,更清楚「住屋邨嘅人都唔...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作為香港公屋界的天花板,華富邨這個名字絕對是響噹噹,它可說是香港屋邨建立成小社區般規模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你又知不知道,其實在九龍區亦有一條屋邨,是有着「九龍版華富邨」的美譽,在屋邨入伙期不久更吸引了英女皇伊利沙伯三世到訪,並因此成為一時佳話?

何文田愛民邨
何文田愛民邨

它就是位於何文田的愛民邨。愛民邨早在1974年至1975年就入伙,是屬於前屋宇建設委員會的最後一個屋邨項目,是有「香港井字型公屋之父」之稱的廖本懷所設計。早在興建的時候,有關部門就規劃將它打造成如華富邨般的規模,並在愛民邨作為先導試點,更首設獨立的屋邨購物商場和人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日後亦在其他屋邨引入上述的建設。雖然距離首度入伙有接近50年的時間,但即使今日遊走愛民邨,仍不會有種過於老舊過時的感覺,它雖然仍有保留一些舊有特色,但同時有一些新的店舖設施引入營運,讓愛民邨有種「與街坊共成長」的觀感。

何文田愛民邨
何文田愛民邨

如果有看「遊走香港屋邨誌」之前撰寫的一篇有關愛民邨的文章,相信都知道愛民邨最為響噹噹的威水史,莫過於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曾於1975年到訪剛剛落成入伙不久的屋邨,成為一時佳話。但原來除此以外,愛民邨還有更多你也未必清楚了解的有趣歷史故事?下文將會一一講解。

何文田愛民邨
何文田愛民邨

1. 全港首個獨立屋邨購物商場

首先不得不提的,當然是愛民邨的購物商場,它可說是今日絕大部分獨立屋邨商場的楷模,日後很多的屋邨商場就是根據愛民邨的商場而設計。

若果大家仔細留意的話,可能會發現在愛民邨以前,即1974年以前落成的屋邨,是不設獨立商場,許多時商店都是以大廈地下設置商店為主,或是另行在地下設置購物街,最典型例子可見於彩虹邨和荃灣福來邨。

愛民邨是少數設有室內賽車場的公共屋邨。
愛民邨是少數設有室內賽車場的公共屋邨。

但根據房屋署的官方新聞稿,愛民邨是首創屋邨獨立商場,並以商場內齊備不同類型的店舖為賣點,衣食住行四方面都兼顧得到,例如早年就有愛民超級市場、大眾書局、八佰伴最好電器、快圖美、民天酒樓等,以當時而言可說是相當完善,店舖種類和規模可跟今日的一線商場媲美,故此當時是相當隆重其事。
當然,經歷過時代的變遷,愛民商場已易手至領展,很多老舊店舖都紛紛結業,只剩下文具店、校服店和禮品店等在開邨已營業的店舖仍存在。話雖如此,愛民商場仍難得有保留舊式的地磚和暗紅的牆身設計,還有在商場正門入口,接近詢問處附近,就仍有保留開邨時的紀念碑,大家遊走愛民邨時不妨留意這些細節,尋找當中的歷史足跡呢。

2. 愛民邨首創!冬菇熟食亭

愛民邨
愛民邨

除了獨立的屋邨購物商場,另一大家常常在屋邨看到的冬菇熟食亭,原來都是由愛民邨首創開始!根據《華僑日報》、《南華早報》及《香港工商日報》等多份報章報導,當時的冬菇熟食亭是以愛民邨為首個試點設立,為的就是讓街坊可在餐飲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早期的冬菇熟食亭主要以售賣白粥油器、果汁凍飲、燒味飯、甜品、炸魚熱狗等為主,跟今日的海鮮及小炒為主有點不同。當然,今日的冬菇熟食亭已經歷大翻新,那些老店已不復見,但遊走愛民邨時,記得看看這個全港首創的美食亭呢。

3. 罕見的屋邨露天街市

愛民邨街市
愛民邨街市

屋邨街市相信大家都見得多,但若果是露天的街市,相信就較為少見。而愛民邨的街市,正正就是罕見屋邨採用露天式的設計!有別於今日的街市全室內密封的設計,露天街市就是離遠都已輕易看到一檔檔的街市檔,由賣蔬菜水果到肉類至快餐店都有,氣氛跟一般街市相當不一樣,甚為感受到老舊香港的味道,連「是頭婆」英女皇伊利沙伯三世在1975年到訪愛民邨時,亦曾經過並在此留影,喜歡打卡拍照的朋友當然不容錯過!

愛民邨街市
愛民邨街市
愛民邨街市
愛民邨街市

4. 可愛黏人的愛民邨貓店長

愛民邨的貓店長也相當著名。
愛民邨的貓店長也相當著名。

若果是愛貓之人,也許你也會聽過愛民邨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愛民貓王國!愛民邨同時是不少「貓店長」聚集的地方,也許是因為愛民邨亦有不少店舖是設置於大廈地下的關係,而且鄰近街市,許多店舖也許是為了杜絕老鼠的出現而同時養貓(當然也不排除店主本身也愛貓吧),當中較為著名的有肥錢、Happy妹和吉吉三隻。而且貓貓可能見慣人關係,大多都不怕人甚或還頗為黏人的,大家在遊走屋邨時,只要走過地下商店一帶,相信就可跟貓貓們巧遇呢。

愛民邨的貓店長也相當著名。
愛民邨的貓店長也相當著名。

5. 全港僅存3個的海報亭

愛民邨是少數仍設有舊式海報亭的公共屋邨。
愛民邨是少數仍設有舊式海報亭的公共屋邨。

最後,同樣不得不提的,就是若果到愛民邨的話,記得看看這座海報亭!說到海報亭,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它平平無奇,最多外觀看起來感覺較為中式,但原來截至現時為止,全港只剩下三座海報亭,而愛民邨就是其中一個,另外兩座則分別在瀝源邨和大興邨。

看來有點古色古香的海報亭可說是歷史產物,它的出現是源於以前資訊不如今日般流通,當時街坊並沒有手提電話。有見及此,為了宣傳政府訊息,在70年代末期政府就參考歐洲多個國家的通訊亭,設計了圓柱形的海報亭,以此張貼政府的官方文宣,作為與社會大眾溝通的橋樑。但隨着資訊科技日趨發達,海報亭亦因此息微起來,現時全港就只剩下三座,相當珍貴!

愛民邨
愛民邨

屋邨資料——愛民邨(Oi Man Estate)

屋邨類型:出租屋邨
地點:紅磡山忠孝街60號
入伙年份:1974年至1975年
樓宇座數:12
樓宇類型:舊長型、雙塔式
樓宇名稱:德民樓、昭民樓、信民樓、建民樓、嘉民樓、禮民樓、康民樓、保民樓、新民樓、敦民樓、頌民樓、衛民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愛民邨

說到與愛民邨的關係,我跟它可說是有點微妙。

由於我以前住的地方交通配套並不算做得好,可直達市區的巴士選擇不多。印象最深刻就是若果想從家中出發到深水埗、旺角等地,就需要乘搭一輛前往「愛民邨」的巴士。這就是我小時候對愛民邨的首次認識,因為它是前往旺角巴士的真正總站。但愛民邨在哪裡,有甚麼建築物在附近,有甚麼特色,統統是一片空白。

直到長大後接觸多了有關愛民邨的資料,才知道它當中的歷史和特色。

愛民邨巴士總站。
愛民邨巴士總站。
愛民邨巴士站採用的是舊式戶外巴士站設計。
愛民邨巴士站採用的是舊式戶外巴士站設計。
愛民邨是繼大興邨和瀝源邨後,第3個在屋邨內保留了政府海報亭的屋邨。
愛民邨是繼大興邨和瀝源邨後,第3個在屋邨內保留了政府海報亭的屋邨,如今已買少見少。

一表盡看愛民邨歷史及威水史

有關愛民邨的歷史和特色,由於網上實在太多太多資料(起碼跟香港絕大部份屋邨相比,它已經是多資料),故此只揀選其中數點列出,不詳細解釋。

送上愛民邨的著名街坊相片:肥錢!
送上愛民邨的著名街坊相片:肥錢!
  • 它早於1974-1975年落成,有逾45年樓齡,屬於香港較為早期的公屋。
  • 英女王伊莉沙伯二世於1975年曾到訪愛民邨,並參觀康民樓其中一住戶。
  • 愛民邨為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華富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只是在愛民邨落成時,屋宇建設委員會已經被重組成香港房屋委員會。
  • 愛民邨是九龍城區面積最廣的屋邨,有12座大廈。
  • 由於愛民邨地勢較高,部分的單位可遠眺維多利亞港,加上單位露台設計是參考了華富邨,以後屋邨整體設計是參考了華富邨並稍作改良,故此亦有「九龍華富邨」之稱。
  • 無獨有偶,愛民邨是出自建築師,亦有「香港公屋之父」尊稱的廖本懷先生之手。廖本懷同時是負責華富邨的建築師。
  • 愛民邨是香港首個設有公共天線系統的公共屋邨,其中嘉民樓和康民樓,更是香港首批各單位均配備兩個梗房與浴缸的房屋署公屋大廈。
  • 不少電影都有在愛民邨取景,近年的港產片包括《狂舞派》、《淪落人》及《媽媽的神奇小子》。(我就是因為看了《淪落人》才萌生遊走愛民邨的想法)
好似叫做Happy妹的可愛小喵。
好似叫做Happy妹的可愛小喵。

愛民邨的舊式公共空間運用美學

言歸正傳,愛民邨的經典井字型大廈設計我不詳細多說,可能因我曾經住在井字型公屋內,所以對它相對感覺不大。

很巨大的榕樹,相信是不少屋邨的標誌。
很巨大的榕樹,相信是不少屋邨的標誌。

反倒是個人頗為欣賞愛民邨的公共空間運用。屋邨內擁有不少給街坊休憩的位置,而且有不少綠化的地方,例如在嘉民樓、建民樓和禮民樓平台之間,就有個愛民邨賞樹徑,一邊遊走都感覺舒適。即使在商場及街市外,也毫不例外地看到有大量的休憩空間,在今日起樓也要針插式佔盡空間的香港,這點顯得難能可貴。

街坊自發設置的公共同時私人空間。
街坊自發設置的公共同時私人空間。
屋邨內有不少公共空間可給街坊使用。
屋邨內有不少公共空間可給街坊使用。

更鍾情舊長型公屋打通設計

另外,相對起井字型公屋,個人更喜愛愛民邨的舊長型公屋。嘉民樓、建民樓和禮民樓三幢樓呈U字型,樓宇之間的走廊打通,猶如沒有盡頭般,感覺相當有趣。而且從外觀賞樓宇也感受公屋的美,一戶戶單位門口都可清晰看見。仿似看到數百種生活方式。

愛民邨
個人更為喜歡舊長型的大廈設計。
愛民邨。
愛民邨。

而且個人頗喜歡愛民邨除了一般的商場,同時設有地舖及室外街市,感覺上落地得多,亦能跟街坊構成更多與社區的連繫,而非單純功能性的割裂,相對人性化得多。當然,論到愛民商場,它另一意想不到的聞名之處,就是它曾經擁有過保齡球場,如今則變身成室內賽車場,場地內就有卡丁車可以玩,相當有趣。

愛民邨的海味店。
愛民邨的海味店。
屋邨內的老舊辦館。
屋邨內的老舊辦館。
屋邨仍有保留戶外街市這特色。
屋邨仍有保留戶外街市這特色。
愛民茶餐廳。
愛民茶餐廳。

關於對愛民邨的感受,實在太多太多,我相信日後也會再遊走愛民邨,到時候再寫多點吧。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屋邨資料

地點:紅磡山忠孝街60號
入伙年份:1974年至1975年
樓宇座數:12
樓宇類型:舊長型、雙塔式
樓宇名稱:德民樓、昭民樓、信民樓、建民樓、嘉民樓、禮民樓、康民樓、保民樓、新民樓、敦民樓、頌民樓、衛民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