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觀塘

觀塘區應該是繼屯門、沙田及離島東涌後,另一個有着較為深厚感情的地區。只因從大學畢業後,我的部分工作時間,以及居住地方正正就是在觀塘區內。

觀塘翠屏北邨。

不過說來慚愧,我並非觀塘區的所有屋邨都遊走過,事關觀塘區的公屋就有多達35個,為18區之冠,對我這位公屋愛好者而言,遊走觀塘區公屋實在跟「打大佬」無異。言歸正傳,今次來個「打大佬」屋邨之一,觀塘翠屏邨吧。

觀塘翠屏北邨。

有關雞寮這些年來的歷史

若果是住在附近的街坊,相信不少都習慣稱呼翠屏邨一帶為雞寮。在此稍為班門弄斧一下歷史,全因翠屏邨前身為觀塘徒置區,於1950年代興建,是觀塘最早興建的徙置屋邨。雞寮於1964年及1972年則經歷兩次暴風雨侵襲,造成大範圍山泥傾瀉。記得這段歷史首次讀到,應該是看香港作家黃碧雲的小說《盧麒之死》中亦有提及到。

觀塘翠屏北邨。

後來到1980年代初期,當時政府決意將徙置屋邨重建成甲類屋邨,後來的翠屏邨就是如此誕生。

觀塘翠屏北邨。

翠屏邨於1996年被分拆成翠屏(南)邨及翠屏(北)邨兩者以便管理,翠屏邨亦隨着翠楣樓於1998年落成,為整個重建項目劃上句號。

觀塘翠屏北邨。

是次本文則會以遊歷翠屏(北)邨為主。

觀塘翠屏北邨。

說回翠屏(北)邨,它地方不算特別大,但亦不小,共設有12座樓宇,樓宇工字型、舊長型、Y型到小型單位大廈都有,並由最早期的1982年落成,到1998年都有,中間橫跨了16年。

觀塘翠屏北邨。

翠屏(北)邨地方勝在四通八達,相當具空間感。屋邨商場為迴廊式,故此即使沒有空調,也可靠四周環境通風;商場在翠榆、翠桉、翠柏、翠梓、翠柳樓的基座共2層,以及位於翠榕樓前專為開設酒樓的建築物;據說附近有不少學校,每到午飯時間,成群的學生就會湧到屋邨商場吃飯,相當熱鬧。

觀塘翠屏北邨。

別樹一幟的屋邨商場設計

屋邨商場設計得別具一格,其中一側更設有水池,配上圓角樓梯,線條俐落,只可惜水池的水早已被抽乾,否則看起來應該更寫意悠閑;在水池的對面,滙豐銀行對出位置則有5條高大的樑位,正中央則有房署鮮紅色的標誌,配合樑位上就是民居,近觀的時候則顯得相當有氣勢。

觀塘翠屏北邨。

有別於典型的領展式屋邨商場,翠屏商場雖然同樣有連鎖便利店、餐廳等進駐,同時亦不缺乏屋邨小店,如文具店、鞋店、家電用品店等,讓人重拾往日的屋邨情懷。

觀塘翠屏北邨。

相對之下,翠屏街市則不如商場般熱鬧,眼見商場未被翻新,仍保留舊式屋邨街市的模樣,但人流稀少,不知怎的就是覺得帶點落寞。

觀塘翠屏北邨。

不少老人家都喜歡在翠屏商場地下外的長椅,或是商場二樓外的平台休息,部分老人家更帶着陳皮等在平台曬乾,並一邊看風景。

觀塘翠屏北邨。

個人最喜愛的屋邨風景圖畫

個人甚為喜歡平台上看到的翠屏邨風景。畢竟景觀較為開揚,能飽覽圍繞平台四周的樓宇風景,而且平台有個小小的公園,公園除了有搖搖動物以及滑梯等常見的設施,更設有小型的堡壘型迷宮,感覺尤為有趣過癮。

觀塘翠屏北邨。

走到平台的另一端,遊覽翠屏當日正值周日,不少外傭放假,於是他們靜靜的鋪起野餐墊,在屋邨羽毛球場上的平台聚會,這跟樓下的羽毛球場的熱鬧盛況相比,則顯得寧靜得多。

觀塘翠屏北邨。

翠屏邨可說是觀塘區甚為有特色的屋邨。它未必是最大或是最老舊,但仍能保留到多種八九十年代公屋的特徵,沒有被完全翻新過,這甚為難得,猶如進入了定了格的老舊屋邨的畫面。

觀塘翠屏北邨。

屋邨資料——翠屏北邨(Tsui Ping North Estate)

屋邨類別: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點:觀塘翠屏道19號
入伙年份:1982年、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
樓宇數目:12
樓宇類型:雙工字型、相連長型第一及第三款、新長型、舊長型、小型家庭大廈、Y2型
樓宇名稱:翠榆樓、翠榕樓、翠柳樓、翠梅樓、翠桉樓、翠柏樓、翠梓樓、翠桃樓、翠楊樓、翠樟樓、翠楣樓、翠楠樓高座、翠楠樓低座(租者置其屋計劃不包括翠楣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觀塘和樂邨是自「遊走香港屋邨誌」在去年設立以來,較為早期完成遊走的一個屋邨。而當時選擇遊走和樂邨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很接近我住處。(笑)但除此以外,我其實對和樂邨可說是幾乎一無所知,唯一的印象就是——它的外觀和設計格局看起來真的跟荃灣的福來邨很像呢,畢竟這種7層樓高不設電梯,而且有着很大露台設計的大廈確實不多,所以一看到就覺得和樂邨跟福來邨實在很像呢。

為「白領階級中的低薪人士」而設的屋邨

後來我再翻查資料才知道,原來和樂邨確實是跟福來邨接近同期興建和落成的,福來邨是在1963年落成,至於和樂邨則比福來邨早一年,即是1962年就落成。而且,兩條屋邨同樣是屬於以前的屋宇建設委員會轄下,也就是說都是廉租屋邨,即是為「白領階級中的低薪人士」而設的屋邨。我再看看所謂「白領階級中的低薪人士」包括哪些職業,原來教師、記者、文員和公務員都包括在內。現時唯一沒變的,相信是記者和文員都是屬於低薪的一員吧。

租金由$55至$65一個月起

至於有關和樂邨的最早期租金,翻查大公報在1962年的報導,當時和樂邨接受申請入住,寫明租金為$55至$65一個月,我再嘗試翻查在60年代時的物價,發現當時基層員工的月薪為$200,至於送貨司機更有$300月薪,可見當時和樂邨的租金是相當低廉而且是一般市民大眾可應付的。

言歸正傳,觀塘和樂邨的土地前身是甚麼,實際上已經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和樂邨的位置已透露了點點端倪,它早期的落成不是給低下階層入住的——它的隔壁就是月華街,而當年的月華街可說是中產的聚居地,住在月華街的都不會是窮等人家。(如有讀者知道和樂邨前身是甚麼,歡迎告之)

交通及購買東西極方便四通八達

和樂邨共有11座樓宇,由8座7層及3座舊長型大廈組成,除了新安樓、居安樓和恆安樓,其餘都是採用七層大廈設計,是首個興建新式七層大廈的「屋建會」屋邨。以前我每次乘車經過和樂邨,總以為和樂邨面積特別小,以為它只有眼前三兩座七層大廈而已,但原來真正的和樂邨比想像中面積可說是大得多,而且有道路直接通往翠屏邨,要購物的話又有多一個選擇。事實上,最終建有這種七層大廈的屋建會屋邨,就只有和樂邨和福來邨兩個,這亦是為何兩者看起來格局那麼相似的原因。

屬於觀塘現有第二最舊屋邨的和樂邨地方算不上大(現存最舊觀塘區屋邨是花園大廈),但可以肯定它交通相當便利,可說是做到四通八達,而且附近要購買日常民生用品也很多選擇,即使和樂邨內實際擁有的店舖不多,充其量只有一家超級市場,還有一家759阿信屋,還有一些小型餐廳及五金行等,選擇不算多,但對居民而言其實也不算太重要,畢竟附近就是物華街,再走遠一點就有APM等選擇,選擇可說是相當之多呢。

與邨外熙來攘往成強烈對比

走進和樂邨,有種頗為有趣的感覺,就是屋邨跟邨外的熙來攘往形成強烈對比,和樂邨邨內反而有種頗為寧靜的悠閒感覺。可能因為屋邨內居住的都是老人家居多,每次遊走和樂邨,都會看到老人家們不是坐在公園附近休憩,就是在使用健身設施,但是在附近超級市場或街市買完東西,施施然的慢步回家,感覺甚為寫意的。

和樂邨舊相片放送

最後,有關更多和樂邨的歷史資料,今次不算多,故此不特意放上來了,但可以送上兩張在1963年拍下的屋邨相片給大家,看看當時的屋邨和遊樂場面貌是怎樣的。

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和樂邨:1963年)
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和樂邨:1963年)

屋邨資料——和樂邨(Wo Lok Estate)

地點:觀塘月華街60號
入伙年份:1962年至1966年
樓宇數目:11
樓宇類型:舊長型
樓宇名稱:長安樓、富安樓、恆安樓、興安樓、建安樓、居安樓、民安樓、平安樓、新安樓、泰安樓、義安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官塘續建廉租屋宇和樂邨 定明年底建成 共有八幢七層大廈 可容五千餘人》,《大公報》,1961年12月21日
  • 《彩虹邨與和樂邨廉價屋接受申請 申請者之人數起碼應有四名 全家入息每月在四百元至七百元之間 申請信最遲須在下月底之前寄到屋宇會》,《大公報》,1962年2月18日
  • 《廉租屋宇近貌》,《大公報》,1962年10月29日
  • 《屋委會廉價屋近 況四年後全部可容住客廿餘萬人》,《大公報》,1963年12月27日
  • 《和樂邨二期八月入伙》,《大公報》,1965年5月18日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終於遊走觀塘「四順」中的順天邨。

「四順」中最晚落成之公屋

相對順利邨,順天邨的歷史其實跟順利邨大同小異,充其量是它的落成年份較順利邨為晚;至於相對順安邨的標誌大十字型建築,順天邨則較為接近典型的1980年代公屋:有着井字型公屋、相連長型大廈以及坊間較為少見,僅於1980年代出現的I型大廈(天璣樓和天瑤樓就是其中例子)。

順天邨生活日常。
順天邨生活日常。

從巴士總站下樓梯直抵順天邨,較為深刻印象的有兩件事。

順天邨生活日常。
順天邨。

隱藏版美美的外牆雀鳥畫

第一就是仰望就可看到天榮樓的外牆畫。以米黃色的背景配上雀鳥飛翔的畫面,其實頗有詩意和意境。(只可惜想拍攝全棟大廈的外牆畫,需要跑至安泰邨一帶才可看到和拍攝到)

從山上方向觀看順天邨。
從山上方向觀看順天邨。

第二就是順天邨相對於順安邨的寧靜,不難感受到順天邨相對較有活力和生氣。例如數台下棋圍觀的伯伯(相信他們並非聚賭吧,笑);在公園玩耍嬉鬧,大喊朋友名字的小朋友,還有剛剛購物,手執一二袋膠袋準備回家並路過的街坊,看到的是典型公屋常見的生活百態。

順天邨生活日常,感覺充滿生氣但不會太炒鬧。
順天邨生活日常,感覺充滿生氣但不會太炒鬧。
看起來歷史很久的文具店。
看起來歷史很久的文具店。

典型舒適80年代公屋格局設計

順天邨的屋邨設計,其實可說是1980年代典型的公屋,而在順天邨內則儼如在八十年代定格,但同時隱隱感受到時代的變遷:如屋邨內本來設有八十年代公屋常見的水池,但大抵因管理及安全關係,早已抽掉水變成乾塘狀態;還有屋邨特設順天廣場等公共空間,相對較為闊落,不如在千禧年代興建的公屋般插針式興建用盡地,遊走起來感覺較為愜意得多。

已乾塘的順天邨水池。
已乾塘的順天邨水池。
順天廣場。
順天廣場。
俱往矣的互助委員會。
俱往矣的互助委員會。

另外順天邨的酒樓招牌,以及仍然運作的冬菇亭,除了為居民解決飲食,相信同時是屋邨內的一大標誌吧。

德馨苑海鮮酒家可說是順天邨的地標。
德馨苑海鮮酒家可說是順天邨的地標。
還有冬菇亭。
還有冬菇亭。

總括而言,很享受在順天邨玩鞦韆,同時觀察日常居民生活的時間,可能由於邨內較有生氣關係,連帶個人心情也變得輕鬆起來呢。

順天邨公園。
順天邨公園。
順天邨公園。
順天邨公園。

最後送上意外發現,順天邨內亦有的黃葉景色給大家。

順天邨內亦有的黃葉景色
順天邨內亦有的黃葉景色

題外話:相對順利邨而言,順天邨的歷史資料在網上不算多,想問有街坊可以分享更多嗎?謝謝呢。

順天邨風景。
順天邨風景。

屋邨資料——順天邨(Shun Tin Estate)

地點:茶寮坳順安道9號
入伙年份:1981年
樓宇數目:11
樓宇類型:雙「I」型、相連長型第一款、舊長型、雙塔型
樓宇名稱:天池樓、天暉樓、天榮樓、天衡樓、天璣樓、天樂樓、天琴樓、天權樓、天柱樓、天韻樓、天瑤樓

資料來源:房委會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順安邨

我對於「四順」中的順安邨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它是繼屯門大興邨後,另一罕有採用大十字型大廈建築,即建築物上窄下闊設計的屋邨,更是九龍唯一採用以上設計的屋邨。由於之前工作關係,我走訪大興邨不下三次,故此當我遊走順安邨時,也不自覺的與大興邨比較起來。

順安邨的招牌大十字型大廈。
順安邨的招牌大十字型大廈。
看起來很強勢的大十字型。
看起來很強勢的大十字型。

相對寧靜的小社區

跟大興邨相比,不知怎的覺得順安邨相對之下寂靜得多。可能是由於一來順安邨的規模跟大興邨相比小得多(全邨只有3棟住宅大廈),二來順安邨的居住配套跟隔壁的順利和順天邨相比,實在相差太多,充其量只有面積很小,而且不多店舖營業的順安商場,故此遊走順安邨全邨,就是絲毫感受不到熱鬧的氣氛,連平日在屋邨常見的聚賭/下棋等情景也看不到,充其量只聽到有一個坐在公園休憩的伯伯,透過收音機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以上情景,你可說是冷清,但亦同時因為如此,反而為街坊帶來難得一見的平靜。

另一較為深刻的印象,就是遊走順安邨當日,全邨大半的公共空間都被街坊用作晾曬衣物之用。晾棉被、晾衣服、晾內衣褲、晾毛巾,說得出的都有,由公園到籃球場至樓梯位盡是晾曬衣物的空間,甚至誇張得是擋住了部分地方的去路,這樣大規模的晾曬衣物,印象中倒是頭一遭遇見。不過現場眼見都是內衣褲關係,拍攝上感覺較為不雅,故此避開了拍攝有關相片了。

順安邨
順安邨
順安邨

外牆變成彩虹色成新打卡點

當然,順安邨另一較為公眾印象深刻的,還是它大廈外牆彩虹般的色彩,實在色彩繽紛多彩。原來是在2021年底,房屋署為順安邨大廈及部分公共設施重髹色彩,更吸引了不少人到場打卡。

順安邨
遠景。

當然,寂靜也有寂靜的好,相信街坊們也很享受如此寧靜,沒有人任意打擾的居住環境吧。

順安邨
順安邨的學校。
順安邨
順安邨對出的公園也有很大片青草。
順安邨
共勉之。

屋邨資料——順安邨(Shun On Estate)

地點:茶寮坳利安道1號
入伙年份:1978年
樓宇數目:4(包括一座非住宅樓宇)
樓宇類型:十字型、舊長型
樓宇名稱:安頌樓、安群樓、安逸樓、安澤樓(非住宅樓宇)

資料來源:房委會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觀塘花園大廈

之前介紹的屋邨,以房委會轄下的為主,但個人認為房協的公屋不少都相當有特色和具設計美感。例如數個月前曾介紹過的大坑勵德邨。另外位於牛頭角的花園大廈,相信是我個人較為有感情的房協公屋。

近年花園大廈時有出現在各大新聞報章上。無他,只因花園大廈二期的5座樓宇重建在即,預計於2025年起清拆重建,這亦意味着這個觀塘首個廉租屋邨,將會迎接天翻地覆的改變。

昔日曾在牛頭角一帶上班,不論是乘搭港鐵或巴士,總會經過花園大廈,包括玉蓮臺等地方。每次搭乘港鐵,列車即將駛入牛頭角站時,一排排玉蓮臺的灰紅建築就映入眼簾,感覺氣勢磅礴。(但由於相片太多,加上篇幅所限,留待日後再介紹玉蓮臺。)

其實單看花園大廈的外表,實在難以相信它早在1966-1967年建成,有着超過50年的樓齡,可說是見證住觀塘區由工業區演變成商業區的改變。從牛頭角站遠觀花園大廈,以為樓宇全部層數不多,其實不然,一切只是設計上帶來的錯覺。

除了面向牛頭角道的孔雀樓、百靈樓及喜鵲樓,還有燕子樓及畫眉樓等均以雀鳥命名的大廈。其中喜鵲樓及孔雀樓樓高共8層,至於百靈樓、燕子樓及畫眉樓則樓高12層,但若果近望的話則不難感受他們的高度亦有一種說不出口的霸氣。

觀塘花園大廈
觀塘花園大廈

言歸正傳,以往上班前,總會到花園大廈地舖的便利店買早餐,當然是貪圖它位置夠方便。現在回想,其實花園大廈樓下附近在早上已是車水馬龍,塞滿多輛準備駛入觀塘工業區的汽車,相必相當熱鬧吧。

從牛頭角道走入花園大廈的另一端斜路,則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寧靜。多座橙綠色的大廈環繞着自己,只見四周盡是大廈,充其量中間夾着一個標準籃球場,卻不覺壓迫,只因大廈不算特別高,抬頭輕易望到湛藍的天空,雖有點日曬,卻很舒適。

觀塘花園大廈
觀塘花園大廈

據稱花園大廈一期的樓宇名稱以花卉命名,至於二期則誠如上文所述,以雀鳥命名。一路走來,亦不難發現多個雀鳥圖案隱身於花園大廈內,包括樓梯扶手位,還有出入口閘門等,感受到當中的小小心思。

觀塘花園大廈
觀塘花園大廈

仔細望望花園大廈的單位,一個個單位如積木般整齊地排列着,形成一片特別好看的風景。另外單位露台不少都種植了盆栽,將家變身成迷你花園,感覺特別寫意。

有別於一般公屋的街坊喜歡到公園或涼亭休息聊天,若想在花園大廈看到以上的風景,則需要進到大廈內的梯角位或是陽台走廊,只因它們設計得特別寬敞,不論是小孩玩耍,或是聊天看風景同樣一流。即使離遠大廈,亦能聽到老人家聊天,或是小孩在大廈內嬉鬧的聲音。

觀塘花園大廈
觀塘花園大廈

最後差不多離開花園大廈。經過大廈外的戶外巴士站及地舖,再望望大廈,大廈外的人流如鯽,跟大廈靜靜的在鬧市中佔一席位形成強烈對比。縱然即將再見,但願這片如此美好的屋邨居住畫面,能成為街坊們日後美麗動人的回憶吧。


屋邨資料

地點:九龍牛頭角道225-297號
入伙年份:1966-1967(第二期)
樓宇數目:5
樓宇類型:中央/單邊走廊式長型大廈
樓宇名稱:孔雀樓、百靈樓、喜鵲樓、燕子樓、畫眉樓

資料來源:房協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要我形容對興田邨的印象,相信就是「蘇州過後無艇搭」。

不過解釋何謂「蘇州過後無艇搭」前,容許我談談對興田邨的其他印象和遊走感受。

藍田興田邨。
藍田興田邨。

嚴格而言,我家距離興田邨不算太遠,步行約20分鐘就可抵達。從前因上班關係,需要搭乘巴士過海,興田邨就是其中一個會經過的車站。最記得每逢大時大節,例如聖誕節和農曆新年,就會看到面積不算大的興田邨佈置起節日裝飾,晚上時就會亮起燈飾,雖然稱不上漂亮,而且佈置設計簡單,但確實頗有節日氣氛和富心思的。

配備節日裝飾的藍田興田邨。
配備節日裝飾的藍田興田邨。
懸掛起新春裝飾的藍田興田邨。
懸掛起新春裝飾的藍田興田邨。

言歸正傳,興田邨於1987年入伙,比隔壁的德田邨還要早入伙,亦是市區第一批採用Y3型設計大廈的公屋之一。

藍田興田邨
藍田興田邨的地舖。
藍田興田邨的地舖。

興田邨雖然只有3棟大廈,分別為恩田樓、美田樓和彩田樓,但畢竟屋邨位於山上,跟藍田港鐵站亦有一定距離,故此屋邨內亦設有熟食中心、商場以及大廈地面商店等,以解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已關門大吉的冬菇亭。
已關門大吉的冬菇亭。

至於上文提及的「蘇州過後無艇搭」,指的其實是遊走當日,屋邨商場和冬菇亭都已關門大吉裝修中,故此無緣目睹仍保留80年代屋邨風貌設計的商場,遇到的只是沙塵滾滾,已蓋上黑布的商場外圍,嗚。

藍田興田邨的指示牌。

不過,這並非代表遊走興田邨是白行一趟的,還是有些比較有趣的小小發現。

那些發現就是在停車場「藍天新城」的天台。本來以為屋邨停車場平平無奇,充其量是可看到遼闊的秀茂坪屋邨景色。但沒想到停車場天台除了有極多的雀鳥,很多的伯伯叔叔聚賭,還有一個儼如小型寺廟的拜神供奉位,旁邊還有一些盆栽點綴,充滿綠化氣息。

當然,它的規模未至於如從前介紹過的將軍澳景林邨般這麼建成一座完整的觀音廟誇張,但這個發現也算是個小小的驚喜吧。


【info】
地點:藍田連德道8號
入伙年份:1987
樓宇數目:3
單位數目:200
樓宇類型:Y3型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1)遊走將軍澳景林邨文章傳送門——https://cutt.ly/I2KlB7G

2)遊走藍田德田邨文章傳送門——https://cutt.ly/p2KlW8s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早前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曾問我一條相當有趣的問題——遊走多個屋邨後,有否試過遊走自己居住的地方?

當時我的答案是沒有的。

但想着想着,目前遊走了全港74個屋邨,明明自己住的就是公屋,附近亦有許多的屋邨,但之前的確就是沒有很大的意欲,遊走自己的居住地域。

那就不如試試遊走一趟吧,說不定會有不一定的體會呢。

故此今次就選擇了寶達邨,心想盡佔主場之利。

結果遊走後才發現,其實我不如自己預料的,那麼熟悉居住的地方。

寶達邨景色。
寶達邨景色。


一直了解的寶達邨,可說是沒有個性的屋邨:和諧式大廈設計,沒有甚麼特色主題設計,樓宇起得密密麻麻的;屋邨於2001年及2003年落成,位處山上,不過幸好交通也尚算便利,而且寶達自己有商場和街市,街市的宵夜有些味道還不錯,總算解決到街坊日常所需。

寶達邨商場對出天橋接駁至其他住宅大廈。
寶達邨商場對出天橋接駁至其他住宅大廈。


但遊走後才發現,原來現時寶達邨的達康樓地下,是有24小時健身室的——那真是開心大發現,很適合需要減肥的我使用呢。(笑)而且沒想到寶達邨屋邨商場以外,原來是有地舖的。

開心大發現,寶達邨內的24小時健身中心。
開心大發現,寶達邨內的24小時健身中心。


另外實際遊走寶達邨,才發現寶達邨實際面積比想像中大得多:多達13座的大廈,從地面遙望,感覺是看不見盡頭的,那感覺居然有點詭異和不真實。由最外面的達祥樓,走至全邨最入的達怡樓,原來也要5至7分鐘步程,對我而言可說是相當遙遠;部分大廈就以高空平台連繫着,即使下雨天也不怕淋雨。

寶達邨平台的公園。
寶達邨平台的公園。


另外對寶達邨極深的遊走印象,就是它位於山上,故此溫度較其他地區低也是平常事;但沒想到實際遊走時,從並排的樓宇間的中央通道慢慢的走,居然會是大風得極為誇張,大風吹得耳朵有點刺痛外,更強風得感受到何謂舉步維艱。無誇張,我真的有點站不穩,好恐怖。

不是誇張,沒想到從中央通道遊走寶達邨,竟大風得人也差點站不穩。


寶達邨巴士總站。
寶達邨巴士總站。


遊走自己住的地方原來都可以有開心大發現,教我亦有更大的意欲,日後遊走附近的屋邨,例如秀茂坪邨、安達和安泰邨。

小小彩蛋:達祥樓有個平台花園,人不多,環境乾淨得多而且可遙望秀茂坪一帶風景,其實也相當舒服的,可說是街坊限定的秘密花園呢。

寶達邨公園內亦有氹氹轉可以玩。

屋邨資料

地點:九龍秀茂坪寶琳路2號
入伙年份:2001年及2003年
樓宇數目:13
單位數目:7,400(截至2022年9月30日)
樓宇類型:和諧一型、小單位大廈、新十字型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觀塘順利邨

繼續介紹觀塘區的屋邨。繼之前的九龍灣啟業邨後,今次介紹的是位於觀塘半山,有着超過 40 年歷史,屬於「四順」之一的順利邨。偶然亦會聽到有關於順利邨猛鬼的傳聞,背後會否與它的歷史背景有關?下文將會來個一起探討。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

位於觀塘半山的順利邨於 1978 年落成入伙,邨內共設有 7 座樓宇,分別為利溢樓、利祥樓、利富樓、利康樓、利明樓、利恆樓以及利業樓。邨內的樓宇類型主要為雙塔式(即俗稱的井字型公屋)以及舊長型。


題外話,井字型公屋的獨特設計,讓它成為香港公屋的標誌之一,並於 1970 年代廣泛採用。井字型公屋由香港建築師廖本懷設計,最早可見於 1970 年落成的華富邨。井字型公屋的設計優點為通風佳,而且由於住戶間是可對望,故此亦有保安的功能;但缺點是大天井容易予人不安的感覺,而且在日間非正午時份,陽光亦難以抵達洞底,造成井底光線長年都較暗淡;加上興建雙塔式大廈耗用的土地面積非常大,但每個單位的面積都較為細小且配搭非常單一,不適合給於少於 3 人或多於 5人的家庭居住,限制了屋邨發展,故此最終井字型公屋亦在 1980 年代逐漸被淘汰。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的樓宇主要為雙塔式及圖片的舊長型。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

上文提及到,順利邨的前身為墳場。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原來順利邨的前身為七號墳場,墳場於 1935 年設立,根據 1936 年報章報道,是位於「九龍牛奶房」(即九龍維記牛奶有限公司,今日之彩雲邨所在地)對上一千呎之山地。而且墳場更曾經於 1941 年擴建,範圍至順天邨、順安邨以及前佐敦谷堆填區。


直至 1955年,政府出示公告,七號墳場須在限期,即同年年底前遷葬骨骸,逾期無人認領的骨骸將由當局火化,將骨灰遷葬至沙嶺金塔墳場。直至 1960 年代遷葬之後,七號墳場荒塚纍纍,荒蕪一片,政府開始強制安排不符徙置資格的居民遷入臨時安置區。首批居民分別來自洗衣街寮屋、何文田木屋區、大坑西平民屋,以及白布街木屋區等,後來遷置的居民則包括來自橫頭磡、老虎岩(今日的樂富)、東頭村平房區(現時的東頭邨)、觀塘、牛池灣、落山道、鑽石山大觀新村及茜草灣等徙置區,漸漸形成人煙稠密的徙置區,從而搭建木屋,甚至建至山頂,居民依照原墳場的羊腸小徑,將木屋分區為小村落,名為新新村,和平村、聖母村、新觀村等。

觀塘順利邨
今日的順利邨已變得相當熱鬧,完全感受不到當年墳場的陰森感覺。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的商場樓梯。

後來政府為了安置居民,故此在原址開始興建公屋,並於 1978 年開始入伙。當年 1979 年 3 月 22 日,港督麥理浩爵士更親臨順利邨,主持揭幕儀式,可說是相當隆重其事。

另外,不知道大家知否順利邨曾經有戲院這回事?根據維基百科,在順利邨的屋邨購物商場附近,曾經有家名為「順利戲院」,是全港首創屋邨內設有戲院。當時順利戲院耗資高達 1,000 萬建成,戲院提供 858 個座位,並於 1981 年落成;最終順利戲院於 1999 年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其後被拆卸,該戲院重建成今日的順利商場第二期。

順利邨屋邨戲院
順利邨屋邨戲院,1985年。(圖片來源:gwulo.com)

邨內設有數個兒童遊樂場予街坊遊玩。針對近年香港人口老化嚴重,屋邨亦出現人口老化,故此屋邨內亦設有卵石路步行徑、健體區等。至於學校方面,邨內分別有順利天主教中學、觀塘官立中學,附近亦有滙基書院(東九龍)、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中華基督教會基順學校等。

觀塘順利邨公園
觀塘順利邨公園。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

走訪過觀塘順利邨後,個人認為無可否認,順利邨的確是典型的人口老化屋邨:不少老人家在休憩區休息,連買個麵包亦眼見大部分的顧客都是老人家;但與此同時,感受到區內街坊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密切,哪怕是街坊與邨內店舖店員的關係,亦感受到當中的密切與溫暖,這點是近年香港較為買少見少的現象。沒有人知道往後的順利邨會是如何發展,究竟是會一直人口老化,然後屋邨樓齡久了,又要面臨拆卸等,還是有其他方向,還是不得而知,但願當中的人情味和街坊味能一直維持下去。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商場。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商場。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
觀塘順利邨。

【info】
地點:觀塘茶寮坳利安道 15 號
交通:巴士619、23、27、290A;小巴47、48、12皆可抵達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九龍灣啟業邨。

之前連續介紹了兩個位於沙田的屋邨:廣源邨禾輋邨後,今次介紹的香港公屋一於回到九龍區,走訪到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看看跟啟德甚有淵源的屋邨,究竟背後有甚麼故事。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啟業邨早於 1981 年落成,有逾 40 年歷史,不過跟其他公屋相比,它的樓齡已經不算是特別高了。


至於啟業邨以及毗連的啟泰苑的前身,原來是前英國皇家空軍基地,至於地段則是從九龍灣填海得來。英國皇家空軍基地早於 1927 年落成及正式啟用,直至 1978 年遷往石崗機場為止。後來該地重建,就成為了今日的啟業邨。

不講不知道,原來啟業邨的前身是英國皇家空軍基地!
不講不知道,原來啟業邨的前身是英國皇家空軍基地!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此外,原來啟業邨在開始時並不是稱為啟業邨。根據 1979 年香港《工商晚報》報導,未動工的啟業邨當時被稱呼為「啟德邨」。至於啟業邨名稱之意,據稱是「啓」有啟德之意思,「業」字因為屋邨本身地理位置於偉業街及九龍灣工業區末端,同時具有作業之意思,意謂「作出新展望」,但孰真孰假則無從考究。

啟業邨近屋邨商場一帶。
啟業邨近屋邨商場一帶。
啟業邨商場一帶,同時是不少街坊休憩的地方。
啟業邨商場一帶,同時是不少街坊休憩的地方。

至於近年啟業邨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它後來經過翻新活化的極 instagrammable 的戶外運動場,當中包括特色街頭籃球場、自由投籃區、多用途球場、兒童空間及緩跑徑等。

根據「民坊」官方網站的資料,運動場於 2019 年完成翻新,當時更聘用推廣本地籃球文化的組織 SLAB 及社區空間設計工作室的 One Bite Social 合作翻新,將不少本土元素加入至運動場內,例如「香港」、「主場」等字眼。

當中的精心及極具美感的設計,吸引了不少人朝聖打卡,相信只要在 instagram 打「啟業邨」,就會找到許多人的美美打卡照。但我拍攝當日為周日,現實中的運動場人流極多。為安全計,若果真的想拍攝極少人甚至沒有人的運動場,建議最好在平日上班日子的早上或中午前來較佳呢。

經過翻新活化後的啟業運動場,包括籃球場。
經過翻新活化後的啟業運動場,包括籃球場。
近年吸引了不少人打卡的啟業運動場。
近年吸引了不少人打卡的啟業運動場。
經過翻新後的啟業邨運動場。
經過翻新後的啟業邨運動場。
運動場上不少支柱都有寫上一些鼓勵港人的字句,甚有心思。
運動場上不少支柱都有寫上一些鼓勵港人的字句,甚有心思。

但啟業邨在運動場以外,其實亦有不少相當值得拍下的打卡點。例如個人認為啟業邨相對其他屋邨而言,它的屋邨設計及結構已經是比賽容易在拍攝上處理,單是在停車場天台及地下位置拍攝屋邨內的舊長形及 I 字型公屋,已經是比較容易拍攝出整齊工整的效果。(至於色彩想看起來飽滿繽紛豐富點嘛,你懂的。)

九龍灣啟業邨天台鄰近運動場入口。
九龍灣啟業邨天台鄰近運動場入口。
九龍灣啟業邨天台鄰近運動場入口。
九龍灣啟業邨天台鄰近運動場入口。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九龍灣啟業邨。

言歸正傳,繼續介紹啟業邨。


啟業邨共有 6 棟樓宇,當中包括啟盛樓、啟裕樓、啟祥樓、啟寧樓、啟匱樓、啟樂樓等。當中最知名住客,莫過於人稱「長毛」的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正正就是住在啟業邨啟裕樓。

九龍灣啟業邨啟裕樓。
九龍灣啟業邨啟裕樓。
九龍灣啟業邨啟賢樓。
九龍灣啟業邨啟賢樓。

前文曾提及過,啟業邨有超過 40 年歷史,雖然相比起其他公屋,如西環邨等已經不算是很悠久,但走訪啟業邨時,亦不難發現屋邨內,除了運動場及兒童遊樂場,其他地方都是老人家居多,不得不承認啟業邨亦是今日香港典型的「老人邨」之一。


但至於究竟屋邨往後何去何從,會如何發展下去,則不得而知了。

啟業邨的公共休憩空間。
啟業邨的公共休憩空間。
同樣是啟業邨內的公用休憩空間。
同樣是啟業邨內的公用休憩空間。
啟業邨戶外巴士總站。
啟業邨戶外巴士總站。
啟業邨兒童遊樂場。
啟業邨兒童遊樂場。
九龍灣啟業邨近入口壁畫。
九龍灣啟業邨近入口壁畫。
現時邨內有不少老人家居住,故此設有耆康徑也合理不過。
現時邨內有不少老人家居住,故此設有耆康徑也合理不過。

【info】
地點:九龍灣啟業道 18 號
交通:港鐵九龍灣站 A2 出口步行約 20分鐘;巴士 15A、74A、24、28B、107、108 等皆可抵達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