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遊走香港公屋

「公共房屋在香港人的集體記憶與精神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我們談的是『獅子山精神』,那麼公共房屋必定是其中一部分。」 (“Public hous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spirit of Hong Kong. I...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提及到彩虹邨,不少人聯想到的,不外乎是彩虹色的大廈外牆、打卡、外國遊客等等。要是進階一點的,可能會想起地下商店街的酒樓、快餐店、漫畫店和辦館等。的確,之前我也抱有類似的想法。而我當初在聽到彩虹邨即將重建的時候,我想想法也是——雖然很可惜,是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同時也對此理解。畢竟最重要的,還是如何為街坊帶來更美好的居住體驗和生活質素,這也是當初公共房屋出現的初衷。

直到最近一次在倫敦見到「保育彩虹邨」(@savechoihungestate)主理人Don,跟他聊天過後再想深一層,我才發現和反思——重建,是否是彩虹邨唯一的出路?

彩虹邨一隅。
彩虹邨一隅。

從旅客眼中「香港代表屋邨」說起

先回歸到起點:為何彩虹邨會如此受香港人和外國遊客歡迎,甚至會成為香港極具代表性的屋邨之一?事實上,彩虹邨獨有的高層大廈彩虹色外牆,加上停車場天台,在視覺上的確相當搶眼,而且instagrammable——簡簡單單的構圖,已表達了這裡是香港,這裡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一看就懂。難怪彩虹邨的招牌風景,瞬間也吸引了不少商業廣告甚至音樂MV的場景。(我也寫過有關彩虹邨的網站文章,大家可以重溫)

但,這樣就代表彩虹邨必須要保育嗎?沒有多一層意義嗎?

當然不是。而是彩虹邨在更多方面是值得大家留意更多。

彩虹邨高座與低座交錯佈局的遠景,展示空間規劃與社區連結。
彩虹邨高座與低座交錯佈局的遠景,展示空間規劃與社區連結。

理解與反思:我曾覺得重建可以理解

那麼去到正題——到底我怎樣看待彩虹邨重建?

說實的,起初聽說到彩虹邨要重建的時候,我跟大部分人一樣,都是情感上覺得可惜,但同時理解。可惜在於它的時代象徵意義就此結束,但理解是彩虹邨的設施及大廈的確存在老化的情況,要是全面維修的話,成本隨時比重建更為高昂和花時間。直到後來接觸Don和「保育彩虹邨」,我才發現,其實保育與重建之間,不一定是大家想到的這麼單一,這麼二元化。

如果有仔細閱讀「保育彩虹邨」的研究報告,就會發現保育其實有好多種可能和方法,例如是保留丹鳳樓、或是保留丹鳳樓及其餘低座、或是綜合重建等。當然,沒有方法是十全十美,可同時兼顧到多方面,但至少原來保育的彈性空間和可能性其實比大眾認知的可謂更廣闊。

彩虹邨一隅。
彩虹邨一隅。

彩虹邨真正的價值——不只是建築

當然,這還是未回應最根本的問題——是否代表彩虹邨由於它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是廣為人知的屋邨打卡熱點,這樣就代表需要保留它?

不是!如果彩虹邨的意義單純只是打卡的話,我覺得這並不是它最可貴,最值得保留的原因,更何況這樣的原因,相信你也覺得說服力是相當薄弱。但要我說,彩虹邨真正值得留下來的地方,是它在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一代又一代居民之間編織而成的集體記憶。這些都是不能複製、無法複製、也不應該被複製的。

彩虹邨內的理髮店。
彩虹邨內的理髮店。

彩虹邨之所以有其獨特地位,先從建築層面說起。它是香港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規劃、首個自給自足規劃的公共屋邨,設有低座與高座混合的布局設計,樓與樓之間的空間不再只是空白,而是孕育社區的地方——街坊在商店街打招呼、小朋友放學後在邨內四處遊走、長者坐在象棋室外一邊吹風一邊談天……這些生活場景,不會只因為樓齡過60年而自動消失。

更重要的是,彩虹邨是一條由居民共同塑造的屋邨:從為街道命名、改建停車場、設立奕棋閣、舉辦社區活動,到保存至今的12間商舖,全都見證著邨民如何一手一腳地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圈。這不是一種被動接受的制度安排,而是活生生的「社區參與」,是一個地方被真正活出來的證據。

彩虹邨內的街道命名,原來居民是有份參與呢。
彩虹邨內的街道命名,原來居民是有份參與呢。

很多人說,彩虹邨出名,是因為它色彩繽紛、上鏡、受外國遊客歡迎。但在我眼中,它的價值遠不止於「好睇」或者「打卡一流」。當然,它外牆的彩虹色設計本身就很值得研究——但更值得細味的,是它背後那段關於建築思潮、公共性、居民自主與時代變遷的故事。

若只以「是否老舊」來判斷一條屋邨的去留,實在是本末倒置。老,不代表無用;舊,不代表沒有價值。彩虹邨的歷史價值、社區價值,甚至是建築價值,其實早已遠超出「可住與否」這個單一維度。這條屋邨不單代表了一段政策與建築交織的發展軌跡,更是無數香港人記憶中的一塊拼圖。

彩虹邨商店街、棋室與居民日常互動,呈現屋邨生活文化
彩虹邨商店街、棋室與居民日常互動,呈現屋邨生活文化

從彩虹邨看香港其他屋邨的未來

可能你會覺得,近日較常聽到的彩虹邨和華富邨清拆重建,貌似還是跟自己距離很遠,雖然很可惜,但除此以外就只可有這份感受。但其實,老舊屋邨即將陸續清拆重建,可說是勢必推行的事實,那即意味着會有更多公共屋邨,在日後將會都會面對同樣的處境。

那麼,我們在面對屋邨清拆重建時,是否要到那時那刻才大嘆可惜,然後一窩風走去打卡紀念?我相信,其實大家只要從現時開始,嘗試對香港屋邨了解更多,認識更多,一切都尚未太遲的。

彩虹邨外牆彩虹色建築與停車場天台一景,攝於中午時分
彩虹邨外牆彩虹色建築與停車場天台一景,攝於中午時分

我相信,彩虹邨值得更完整地被記得

如果這條屋邨真的要面對改變,那至少也該是有選擇的改變、有記憶的改變、有被尊重的改變。保育從來不只是保留一棟建築,而是保留人與地的關係、生活的痕跡、城市的片段。彩虹邨值得的,不是一張「打卡」照片,而是一場由下而上的關注與行動。

作為一個一直記錄香港公共屋邨的人,我會繼續以文字、圖片、訪問與參與,去記下這些正在發生的歷史。無論最後結果如何,至少我們曾經努力記得、努力說話、努力留下痕跡。

如果你都願意多走一步,歡迎花一點時間閱讀《彩虹邨歷史簡述及初步建議報告》,再到instagram追蹤@savechoihungestate,和我們一起守護這條陪伴香港幾十年的彩虹屋邨——因為,我們值得擁有更有記憶的未來。

我與彩虹邨的合照。

更多有關保育彩虹邨: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終於寫到遊走的第201個屋邨——位於大圍的美田邨,由於篇幅不太長的關係,今次索性寫一篇短文好了。
大圍美田邨。
「秀麗景致 樂滿庭全」的命名彩蛋
不知怎的,大圍的美田邨是我經常遺忘的屋邨,明明它只是地理位置只是比美林邨入一點,但就是經常遺漏了它。但近日因工作關係重臨美林邨,最後總算有機會遊走隔壁的美...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東頭邨對我來說,可說是頗為特別的存在,特別是東頭二邨的歷史與文化。
位於黃大仙區的東頭邨。
對東頭邨如此有印象,只因它正正是位於衙前圍村的隔壁——曾經是市區碩果僅存的圍村,之前就曾因為保育議題,而成為了各大報章的新聞。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不禁想起東頭二邨的故事與變遷。
這些新面貌展現了東頭二邨的發展...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若果你自問是(偽)文青,或是愛好非主流電影的影迷,相信都不會對位於油麻地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感到陌生。事關它是香港較為早期就播放非主流電影的一家戲院,加上戲院隔壁設有咖啡店和書店,故此深受不少文青及影迷的喜愛和追捧。

當然,提及到百老匯電影中心,許多人或許會知道戲院是位於駿發花園:一個屬於房協轄下...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又是時候重post舊相(照片早在2022年12月拍攝了),今次想寫的是位於筲箕灣的耀東邨。
耀東邨
隱藏在山上的屋邨
說實的,要不是工作關係,需要到耀東邨一帶,相信我應該會推至很後才遊走呢。
畢竟對於我這位外來人而言,位於山上的耀東邨需要特意乘坐巴士或小巴才可到達,不算十分方便的。
耀東邨
本來我對...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說實的,要不是本人目標為遊走全香港的公共屋邨,相信我也不會留意到,更不會因此而有機會踏足至柴灣的峰華邨。不論是屋邨歷史資料,還是個人遊走感受,先旨聲明也可說是乏善可陳。故此要有心理準備,今次有關峰華邨的文章,我也會轉寫為短文,並不詳盡介紹了。

有關Y型大廈的小小故事
位於柴灣的峰華邨,全邨只有2座...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第200個香港屋邨遊走大成功!
田灣邨
目標達成:遊走第200個公共屋邨!
沒想到第200個遊走的屋邨,居然會是南區的田灣邨(笑)。為何會遊走田灣邨,原因很簡單,就是今日難得人在銅鑼灣打保齡球,然後完成手上工作後,就想遊走屋邨。當時手上未曾遊走屋邨的港島區選擇不多,勵德邨又已經去過好幾次,想有點新鮮...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既然早前遊走了馬頭圍邨,那麼索性同時遊走位於附近的真善美村吧。
起初聽到「真善美村」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屋邨的名字也挺美的。可能是想居住在邨內的居民可感受到真善美的一面吧,但事實當然已經不可考了。
真善美村
另一個對真善美村的極深印象,就是從消防局轉彎至富寧街看到至真樓時,樓宇所呈現的曲...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