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離島區

早前終於完成「遠征」,遊走了位於長洲的兩個公共屋邨:長貴邨和雅寧苑。而今次重點講述的,就是較先落成,在1984年就入伙的長貴邨,相信它亦曾經是全港最為南面的屋邨,不過隨着雅寧苑的落成入伙,這情況就已經被打破了。

1984年的長貴邨,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1984年的長貴邨,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房委會第2個鄉郊型屋邨 為原居民而設

位於長洲北面的長貴邨,是房委會第2個鄉郊型屋邨(第一個是大澳龍田邨,之後有機會再詳細講解),同時根據當年《華僑日報》及《香港工商日報》報導,它是房委會轄下第117個公共屋邨。鄉郊型屋邨的特點,主要是它的住宅密度相當低,而且樓層不高,每層單位伙數並不多,為了配合鄉村環境,樓宇刻意興建最高也不過是4層而已,其中長廣樓若果不計算地下樓層,全幢大廈更只有2層,而且每層只有2個單位,而且地下樓層不設住宅單位,堪稱是全香港住宅樓層最少的公共屋邨樓宇。當然,以今日的標準而言,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這樣的大廈設計方式實在不符合效益,但無可否認亦可見政府在規劃屋邨的時候,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配合屋邨附近鄉郊環境上。

長洲長貴邨環境優美,大廈雖然有18幢但密度相當低。
長洲長貴邨環境優美,大廈雖然有18幢但密度相當低。

眼見長貴邨雖然環境較為老舊,但的確環境實在清幽得多,加上即使全邨共有18座大廈,但由於它興建密度低,依山而建,即使邨有些路段是斜路,但不會覺得走得太辛苦,感覺實在相當舒適,視野亦很遼闊,其實跟長洲同區的村屋差異不算很大。長貴邨正門門口更有中式設計牌坊,而且屋邨的指示牌設計亦極富中式傳統風情,感覺更為跟附近村屋環境等融為一體。

長貴邨。
長貴邨。

市區人士不可申請長貴邨

以前我亦曾好奇過,究竟住在離島屋邨的會是怎樣的街坊,還有市區人可以申請入住嗎?其他屋邨我不敢斷言,但根據當年《華僑日報》在1984年的報導,當年曾有讀者投稿查詢市區人能否申請入住長貴邨,當時房委會答案是給予否定。而且根據《華僑日報》在1983年至1984年間針對長貴邨的報導,已清楚說明屋邨的興建,對於長洲原居民,尤其是因為長洲發展計劃而讓出原來居住土地的居民,他們是有優先申請入住的權利。換言之,現時住在長貴邨的居民,理應是長洲原居民為主。

長貴邨的大廈不多於4層。
長貴邨的大廈不多於4層。

那又難怪會有以上安排,畢竟長貴邨單位數目實在不多,為了興建大廈達到密度低的目的,真正可給予人入住的單位數量當然少,根據房屋署提供的數字,全邨18座大廈只提供約500個單位,而根據最新數字,現時長貴邨的認可居住人口也就只有1,300人而已,比當初預期的2,400人還要少,可見長貴邨不止大廈住宅密度低,連居住人口的密度也相當低呢。

長貴邨日常。
長貴邨日常。

屋邨規劃簡單但尚算完善

那麼,一個擁有18座低密度大廈的屋邨,屋邨內設施多嗎?說實的,說多又稱不上多,充其量有一座籃球場,而遊走當日所見,街坊亦會物盡其用,在籃球場上擺放鹹魚晾乾,的確頗為符合長洲這個設定;還有設有一些長椅等休憩空間,雖然地方不大,但勝在本身長貴邨密度低,的確有種頗寫意的感覺;至於商店方面,本來看到有一間「長貴士多辦館」,但遊走當日就看到它休息,沒有營業,不知道它平日還有營業嗎?

長貴邨內設有籃球場。
長貴邨內設有籃球場。
籃球場旁有人用以曬曬晾鹹魚。
籃球場旁有人用以曬曬晾鹹魚。

有趣的是想不到即使是小小的屋邨,邨內亦設有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的服務中心,可見這類社福中心在屋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地位;加上不少街坊都會選擇以單車代步,情況跟往日到梅窩銀灣邨有點類似,故此屋邨亦有不少地方都是泊了大量的單車。

長貴邨雖小,但都設有社福中心,例如家福會的服務中心。
長貴邨雖小,但都設有社福中心,例如家福會的服務中心。
長貴邨內多單車停泊。
長貴邨內多單車停泊。
長貴邨內多單車停泊。
長貴邨內多單車停泊。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遊走當日為沒有風的焗促炎夏,還記得一邊遊走,全身也大汗淋漓,但幸好長貴邨本身設計實在舒適得很(除了因為屋邨內樹木草叢多而有較多蚊子),而且原來長貴邨其中一邊更是面向北長洲海峽,實在有種難得的心曠神怡。加上本身長洲雖小,但店舖種類相對齊全,要購買大部日用品都相當方便,相信若果我不是全職在市區上班,也願意搬到屋邨內居住呢。

長貴邨內的遊樂場給小朋友遊玩。
長貴邨內的遊樂場給小朋友遊玩。
長貴邨。
長貴邨。

屋邨資料——長貴邨(Cheung Kwai Estate)

屋邨類別:出租屋邨
地點:長洲長貴路31號
入伙年份:1984年
樓宇數目:18
樓宇類型:鄉村型
樓宇名稱:長緻樓、長豐樓、長歡樓、長發樓、長富樓、長興樓、長景樓、長廣樓、長樂樓、長雅樓、長盛樓、長順樓、長德樓、長榮樓、長華樓、長旺樓、長益樓、長裕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對不少人而言,富東邨就是位於東涌市中心,鄰近遊客區的屋邨;但對我這位自11歲起就住在東涌的街坊而言,富東邨與逸東邨雖然同樣位於東涌,但帶來的感覺和體驗可說是截然不同。

與逸東邨截然不同的世界

相比起逸東邨,作為東涌新市鎮的首個屋邨,富東邨的面積相對就小得多。全邨只有3棟大廈,分別為東馬樓、東埔樓和東盛樓。富東邨早於1997年入伙,查看資料才發現即使是港鐵東涌綫,原來也是在1998年6月通車,意味着最早一批搬進富東邨的街坊,就是連乘搭港鐵出入的機會也沒有的。我也不禁在想,究竟最早搬進東涌的街坊是否只有車路,即是巴士這項選擇?

不過幸好作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項目十大基建項目之一的富東邨,好快就有港鐵及東薈城等,出入方便得多之餘,民生配套也做得好了很多(至少跟逸東邨相比,富東邨好得多了),起碼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可在富東一帶解決,餐廳等亦相對較多選擇,未至於動輒就跨區。

記得小時候搬進逸東邨不久,覺得逸東邨沒有甚麼好玩的話,鄰近首選就是到富東邨和尚未被大量遊客侵佔的東薈城閒逛。即使是看公立醫生,富東邨亦有公立診所,相當方便。

對我而言,一來富東邨鄰近港鐵站,二來基本日用品及其他購物、飲食等都可在富東商場和隔壁的東薈城解決,即使看電影亦可到東薈城,而且巴士等幾乎必經富東邨一帶,所以我一直認為,雖然同樣是位於東涌,但富東邨的便利生活體驗,可是跟逸東邨等是完全不同的。

針無兩頭利?

當然,便利的不好處,隨着越來越多遊客到東涌市中心,也無所遁形:物價偏貴、人滿為患等不在話下,即使是想到樓下的便利店、餐廳買東西或吃東西,同樣面對濟滿屋邨商場的遊客。記得年紀越大,每到富東商場,尤其周末日的時間,車水馬龍的程度,讓我有一秒以為自己身處旺角尖沙咀等。雖然我不是住在富東邨,但想像到在這樣的環境居住,放假亦不會有意欲留在屋邨內的。

說回遊走富東邨的體驗,富東邨面積雖然不大,但走進屋邨內總算能享受到僅餘的寧靜——記得以前踩單車至富東邨一帶,富東的單車路徑也頗為寬闊,踩得頗舒適的。

屋邨雖小,但屋邨內亦設有洋紫荊教育徑。說實的,要不是今次遊走富東邨,以往我路過亦不會細看。但細看時才發現教育徑不外乎是講解洋紫荊的特性、香港位置分布等,以學習小知識來說,也是足夠有餘。

最後想說說富東商場,畢竟這個地方陪伴自己成長十多年。可說是見證着富東商場的變遷,尤其是街市,記得小時候逛的街市是人流冷清得很,但在裝修過後,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甚麼,覺得熱鬧得多;還有富東商場的中庭位置,我從來覺得它的圓頂設計很有特色,可說是富東商場的標誌,以往亦有不少老人家喜歡坐在該處休息,相當寫意。還記得當年中學參加招聘會排隊,就是在商場中庭排隊。

不過今日的富東商場實在太熱鬧了,即使平日下午到訪也不例外,我連留在商場多點時間也覺辛苦,沒有了小時候那種屋邨商場休閑寫意的感覺了。

只能說一切都變了樣呢。


屋邨資料

地點:東涌富東街6號
入伙年份:1997
樓宇數目:3
單位數目:1700(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
樓宇類型:和諧一型
樓宇名稱:東馬樓、東埔樓、東盛樓

資料來源:房委會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來到離島區公共屋邨的首篇,一於以我住了20年以上的屋邨——東涌逸東邨作為打頭陣。

說回逸東邨。關於逸東邨,我可以訴說的實在說是很多很多,多得有點難以篩選內容,畢竟我從11歲開始就一直住在逸東邨,敢說是首批搬入的居民,讀書和成長都離不開逸東邨,多少都有點感情。但下文我盡量以遊走體驗來看看屋邨吧。

東涌逸東邨。
東涌逸東邨。

以往我對逸東邨的印象,不算是特別好。房屋單位間格尺寸,算不錯,但屋邨配套,很差。

屋邨雖然真的很大,大得自成一角,後來翻查資料才發現原來逸東一二邨相加,擁有多達25座大廈,為全港屋邨之冠,屋邨人口更是超過30000人,但邨內的交通和民生配套不算特別好(連譚仔三哥也是最近數年才進駐),出入市區很不便,買餸也不見得便宜,有部分街坊更寧願跨區買餸(例如到荃灣楊屋道街市),可見逸東邨物價之高。

東涌逸東邨街市,經過翻新的街市確實漂亮了很多。
東涌逸東邨街市,經過翻新的街市確實漂亮了很多。
翻新後的東涌逸東邨街市,以懷舊香港為主題。
翻新後的東涌逸東邨街市,以懷舊香港為主題。

說回遊走逸東邨的體驗,逸東邨本身面積就很大,若從地圖觀看,屋邨呈現的是類似百摺裙的形狀。屋邨本身雖然不乏籃球場、遊樂場公園、露天廣場等設施,感受到屋邨設施上嘗試將屋邨發展成獨立小社區以增強街坊的歸屬感,但其實數量及規模上仍不足以應付如此龐大的人口,後來才設有小型圖書館(後來已搬遷)。

東涌逸東邨設有球場給街坊打球。
東涌逸東邨的遊樂場。
東涌逸東邨的遊樂場,當年曾在此留下不少腳毛。

至於逸東邨另一遊走體驗較為有趣,相信亦是不少街坊忽略的地方,就是逸東邨設有東涌藝術徑,展出共16件展品,散落在屋邨的不同範圍內。

東涌逸東邨藝術徑的展品之一,最記得是有小朋友在躺牛牛下扮擠牛奶。
東涌逸東邨藝術徑的展品之一,最記得是有小朋友在躺牛牛下扮擠牛奶。
東涌逸東邨藝術徑的藝術品之一,到今日我還是不明白當中理念。
東涌逸東邨藝術徑的藝術品之一,到今日我還是不明白當中理念。

其實設立藝術徑的原意很好,能點綴屋邨環境之餘,同時透過這些可觸碰的藝術品,以增強街坊對屋邨的歸屬感。但可惜,關於藝術品的解說並不多,亦不易閱讀之餘,同時部分作品亦不算特別出色漂亮(個人認為較為漂亮的,可參考太古坊的藝術品),而且藝術品跟屋邨歷史的連繫不強,部分作品更是即使看了解說,仍是不明所以,難以令街坊留下深刻的印象。

個人認為已算是東涌逸東邨內比較闊落的公共空間。
個人認為已算是東涌逸東邨內比較闊落的公共空間。
東涌逸東邨商場外的休憩空間。
東涌逸東邨商場外的休憩空間。

還有逸東邨畢竟附近是歷史較久的漁村馬灣村,附近還有侯王廟、香港機場等地方,以往有同學的居住單位,就是可看到飛機升降,相當寫意;而且要行山,逸東邨可說是相當方便的出發點,以親親大自然和感受自然風光而言,逸東邨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東涌逸東邨商場外圍。
東涌逸東邨商場外圍。
東涌逸東邨商場內圍。
東涌逸東邨商場內圍。

若果你問我,會否再選擇住逸東邨。我會回答:若果是今日的逸東邨,可以考慮,雖然可能性不大;但十多年前的逸東邨,不了。

東涌逸東邨。
東涌逸東邨。

*提醒一下各位,上文以統稱「逸東邨」,稱呼逸東(一)邨及逸東(二)邨兩條屋邨,那是由於個人認為在實際遊走及居住體驗上,兩條屋邨可說是融為一體,難以分割,故此是次不分開兩條屋邨介紹了。

東涌逸東邨。
東涌逸東邨。

【info】
地點:東涌逸東街8號
人伙年份:2001年(一邨);2004-2005年(二邨)
樓宇數目:13(一邨);12(二邨)
單位數目:12000(截至2022年9月30日)
樓宇類型:新十字型、和諧一型、康和一型、康和二型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