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鴨脷洲

很久都沒有更新網站屋邨文章了,今次一於再到訪南區,到俗稱「西邨」的鴨脷洲邨(至於「東邨」利東邨,則以前已經到訪過了,詳情可按此看全文)。本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從來沒有踏足過鴨脷洲邨,直至我看到利澤樓出入口前的兩棵巨大鳳凰木,才記起昔日在雜誌社做記者時,有段時間曾需要介紹香港地不同特色樹木,而利澤樓兩那棵曾經開得極為茂盛的火紅鳳凰木,就是其中一期介紹的樹木。

看到紅花已凋謝得七零八落,只剩下茂密綠葉的鳳凰木時,第一時間湧現在腦海中的句子是:好令人懷念呢。

街坊日常風景。
街坊日常風景。
街坊日常風景。
街坊日常風景。

比想像中更為有趣的地方

說回遊走鴨脷洲邨的經歷,說實的,本來我自己也不抱太大期望,只是當日看到天色正好,不如出外走走拍攝些屋邨相片吧。

但結果是——鴨脷洲邨可說是比想像中有趣得多呢。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那些傻氣的鴿子們

不少人都特別喜愛屋邨貓,但我認為外表看起來呆呆萌萌,帶點傻氣的鴿子,應該是鴨脷洲邨專屬的有趣風景吧。本來屋邨有三數隻鴿子出現是平常不過的事,但當日遊走我才發現,那些鴿子真是老是常出現(笑),未至於一次過聚集一大堆鴿子很壯觀的,但真的幾乎走遍屋邨,都會看到鴿子的身影,為屋邨平添點點活力。

正在調情的鴿子。
正在調情的鴿子。

而且觀察鴿子的動作,以至人與鴿子的互動也是相當有趣——有些街坊會特地細步的尾隨鴿子,然後想嚇嚇牠們;更搞笑是我頭一次看到鴿子間也會調情,經常在親嘴,旁若無人的在放閃,相當搞笑。

街坊日常風景。
街坊日常風景。

那些年就在此的懷舊老店

另一對鴨脷洲邨較為深刻印象的,應該是屋邨不設商場,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位於多幢大廈地下的小店,不少都看出已有多年歷史,如報攤、文具店、五金行、眼鏡店等,不少都保留80年代的設計,甚有懷舊氣氛。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鴨脷洲邨內的特色小店。

今次遊走鴨脷洲邨的美中不足之處,相信是本來我想到屋邨停車場頂層,俯瞰屋邨的風景,但當天發現原來頂層已重門深鎖,不能到訪,未知道是甚麼原因呢?

從停車場第二高的樓層俯瞰的鴨脷洲邨景致。
從停車場第二高的樓層俯瞰的鴨脷洲邨景致。
鴨脷洲社區會堂。
鴨脷洲社區會堂。

還有另一點,事後我查找一些有關屋邨的資料,聽說鴨脷洲邨的前身是漁民墳場,不知道街坊有否聽說過?

屋邨內的平凡小風景。
屋邨內的平凡小風景。
鴨脷洲邨內較為標誌的涼亭。
鴨脷洲邨內較為標誌的涼亭。

很私人的後記——

最後容許我打點點較為私人的感受:前陣子遇到一些問題,很氣餒很不開心。情緒最差的時期,就是連寫屋邨,遊走屋邨的動力也沒有,這段日子真的很黑暗。直到近日終於再有動力遊走屋邨和拍攝,那時我突然覺得,幸好還有遊走屋邨這個目標和興趣,至少它可說是我的快樂泉源,更重要是大家街坊們的不離不棄和支持,實在很感激你們。

我覺得那那些外露的水管(?)顏色配搭很美麗。
我覺得那那些外露的水管(?)顏色配搭很美麗。

屋邨資料

地點:鴨脷洲橋道322號
入伙年份:1980年
樓宇數目:8
樓宇類型:雙工字型、舊長型、三座相連工字型
樓宇名稱:利澤樓、利寧樓、利添樓、利怡樓、利福樓高座、利福樓低座、 利滿樓高座、利滿樓低座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利東邨

在我的人生中,南區可說是較為陌生的地區,遑論以住宅為主的鴨脷洲。記得對上一次踏入南區,已是數年前有採訪,需要走到鴨脷洲邨。至於今次則是首次踏足鴨脷洲的利東邨(街坊俗稱「東邨」),只因我被它商場的美麗的啡紅外牆吸引着——這令我想起同樣有着啡紅外牆身的商場的沙田廣源邨。

個人認為是利東邨的招牌地標位:紅磚外牆連梯級。
個人認為是利東邨的招牌地標位:紅磚外牆連梯級。

一切已太遲?到訪時已變天的景色

踏足利東邨前,在網上搜尋了一些利東邨的舊相片,發現屋邨內有着不少別具特色的指示牌。但走入利東邨後,才發現那些標誌都蕩然無存了——明顯是經歷過大翻新的洗禮,商場的啡紅牆身仍在,但內裡一切已變了天,變成標準現代屋邨商場的模樣,店舖也盡是連鎖店進駐,充其量是商場的牆身加入了七彩繽紛的塗鴉元素。

其實驟眼看這個位置,倒也有點歐陸風情。
其實驟眼看這個位置,倒也有點歐陸風情。

從商場地下慢慢拾級而上,才發現商場的特色並非全然消失,起碼商場頂部的中庭天幕幾何設計,就滲出點點昔日商場的老舊特色。

利東商場頂部的中庭天幕幾何設計,是個人認為不可錯過的部分。
利東商場頂部的中庭天幕幾何設計,是個人認為不可錯過的部分。

已翻新的冬菇亭與老舊屋邨標誌

從商場走出屋邨走廊,好快就看到一個個已翻新的冬菇亭,分別是私人健身中心、診所及議員辦事處等。以往走訪多個屋邨商場,看到大部分的冬菇亭都是翻新成不同食肆,如此更改建築用途的則相對少見。

已改建成特色健身中心、牙醫診所及議員辦事處的冬菇亭。
已改建成特色健身中心、牙醫診所及議員辦事處的冬菇亭。

沿着屋邨走廊天橋走過,總算繼續找到點點老舊屋邨的特色:碩果僅存的舊式指示牌,以及快將完全褪色的請勿踏單車標誌,總算為這個於1987年落成的屋邨,留下點點舊日存在過的證據。

碩果僅存的舊式指示牌,個人覺得很美。
碩果僅存的舊式指示牌,個人覺得很美。

一路慢慢遊走利東邨。屋邨不算大,只有8座大廈,不難發現屋邨的大廈盡是Y型大廈,再翻查資料,發現利東邨擁有6座Y2型大廈,為全港屋邨之冠。

利東邨擁有6座Y2型大廈,為全港屋邨之冠。
利東邨擁有6座Y2型大廈,為全港屋邨之冠。

屋邨特有!街坊日常風景

走到東業樓及東昌樓之間的公園,不難看到街坊早已將利東邨當成家的證明——有街坊晾曬棉被不在話下,更有人用衣架晾起鹹魚,在斜陽映照下,銀灰色的魚乾身更為耀眼。

另外不知怎的,公園內有4隻小小的石獅裝飾,不知是房署為了吉祥等意頭作擺設,還是其他因素?

街坊日常戶外曬鹹魚風景,果然甚具香港屋邨特色。
街坊日常戶外曬鹹魚風景,果然甚具香港屋邨特色。

論個人最喜歡的屋邨位置,相信是商場側的樓梯位。由於利東邨位於玉桂山上,屋邨乃依山而建,樓梯、斜路等在屋邨內就相當常見。商場側樓梯同樣採用啡紅色的設計,跟商場牆身設計一致,不知怎的,看着那條樓梯,突然有種西方小鎮的錯覺,感覺甚有外國風情,甚有點點沙田廣源邨的影子。

第一眼看到利東邨的這片塗鴉,我不知怎樣形容:不是不美,也不是很有違和感,但感覺上若果是保留單單的紅磚外牆已是相當有味道。
第一眼看到利東邨的這片塗鴉,我不知怎樣形容:不是不美,也不是很有違和感,但感覺上若果是保留單單的紅磚外牆已是相當有味道。

有着依山而建的優勢,從利東邨更可遠眺南丫島及鄰近島嶼等大自然美景,不知街坊從家中是否同樣可飽覽香港仔的優美景色?


屋邨資料

地點:鴨脷洲利東邨道5號
入伙年份:1987年
樓宇數目:8
樓宇類型:Y1型、Y2型
樓宇名稱:東昌樓、東興樓、東茂樓、東安樓、東平樓、東昇樓、東業樓、東逸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