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篇對黃大仙區公屋的探索,這一篇將帶大家走進餘下十條屋邨。黃大仙區作為九龍公屋重鎮之一,不僅數量繁多,更包含了不同年代的重建與新落成項目,從早期的慈雲山四邨,到剛落成的啟鑽苑,都能看到香港公屋設計與社區生活的演變。本文將以短評方式,記錄慈正邨、慈民邨、慈樂邨、慈康邨、美東邨、黃大仙上邨、沙田坳邨、東匯邨、彩輝邨及啟鑽苑的獨特面貌與細節。
畢竟並非每條屋邨都有詳細文章,如果有該屋邨詳細文章,我會補上相關連結,方便大家閱讀;若果沒有的話,就要等我日後後補了,我會盡量在更新後提醒大家的。(或者各位可考慮訂閱網站文章啊,以便有更新文章可即時得悉。放心,有關屋邨短評文章,目前仍是提供免費版給各位方便閱讀呢!)
至於有關我點評觀塘區的地區屋邨短評,可按此收看閱讀。另外可選看東區、南區、中西區及灣仔區的地區屋邨短評閱讀。
內容目錄:Table of Contents
慈正邨
可能是由於較早期重建及落成關係,相比起慈雲山另外三條屋邨,慈正邨是比較容易從地理位置及外型上區分的一個。比較有趣的是屋邨的商場,難得仍保留到街坊貼地感,有點懷舊,但人流的確較稀少,我想不少街坊都寧可到慈雲山中心購物吧。

慈民邨
只記得由慈雲山中心走上去尚算方便的,還有不知怎的,它跟慈康邨感覺有點逸東邨的影子,然後……我也不太想到可寫甚麼了。

彩輝邨
我覺得它跟東區柴灣的峰華邨一樣,都是存在感極低的一條屋邨。而且同樣交通配套一般,也甚少店舖,但彩輝邨略勝一籌的是,大廈地下是有一家便利店(雖然不是24小時營業,先旨聲明),不然我也不敢想像打風暴雨時,街坊想買點東西「醫肚」可以怎麼辦了……

慈樂邨
唔…….最記得應該是它最鄰近慈雲山中心,可能在居住、購物和交通方面,已經是四條慈雲山屋邨中最為方便友好的一個。

黃大仙上邨
就是最鄰近黃大仙港鐵站,以及黃大仙中心的一條已重建屋邨。說實的,我想在於長期居住角度,應該算不錯的;只是在於特色設計方面有嗎?Sorry,還是不要有甚麼期望好了。

慈康邨
就是到了今時今日,仍然分不到慈康跟慈民有何分別……兩者地理位置幾乎一樣,而且感覺上公共空間就是共用,那麼唯一區分方法,就只有屋邨跟大廈名字了。

美東邨
記得人生第一次到美東邨,是在2015年。當時的美東邨仍未完全重建,仍可看到舊美東的模樣——難得地大廈設計有點真善美村至真樓的影子,就是不經意的塑造出弧線美;但隨着舊美東已全數清拆,今日美東邨就是標準的現代屋邨模樣,一切俱往矣。

沙田坳邨
是我遊走的最後一條九龍區屋邨。最記得就是——上邨下邨不算方便(只有小巴),但若喜歡晨運遠足的話,沙田坳邨是一個頗為方便的起點。

東匯邨
就是在東頭(二)邨隔壁,一條相對新淨得多的屋邨。其實本來屋邨內是難得設置了戶外水池,但偏偏又是已關掉並乾塘,令屋邨唯一看點也沒有了,可惜。

啟鑽苑(啟宏閣及啟雋閣)
直到執筆之時,仍是最新落成的區內屋邨;但別以為啟鑽苑會悶得很,它部分建築及設施細節設計,出奇地是有呼應地區的歷史(以前是電影片廠),這些小細節則留待大家慢慢發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