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來260+條香港逐條屋邨短評,今次輪到港島最後一區:東區,它擁有港島最多的公屋數量:19條,當中有不少都是位於柴灣一帶。要寫作逐條屋邨短評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方便設計屋邨卡牌時,可以先給個每條屋邨短評版予用家閱讀,同時讓有嚴重拖延症的自己可快速為尚未撰寫的一堆屋邨來個簡單版本 XDDDD
接著下來的不同地區每條屋邨,畢竟並非每條屋邨都有詳細文章,如果有該屋邨詳細文章,我會補上相關連結,方便大家閱讀;若果沒有的話,就要等我日後後補了,我會盡量在更新後提醒大家的。(或者各位可考慮訂閱網站文章啊,以便有更新文章可即時得悉。放心,有關屋邨短評文章,目前仍是提供免費版給各位方便閱讀呢!)
至於有關我點評東區的地區屋邨短評,可按此收看閱讀。
內容目錄:Table of Contents
模範邨
以前上班時必經的一條屋邨,不知怎的還記得屋邨地下那家越來越不好食的鹽焗雞飯,雖然味道逐漸走下坡,但都是我人生回憶的一部分。另,屋邨的歷史意義其實好值得大家留意,原因就是其實它比石硤尾大火更早出現,詳情可看看我昔日寫關於模範邨的文章。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英皇道模範邨 現存香港最舊公屋 逾70年歷史比石硤尾大火更早 背後房屋機構去向好神秘

明華大廈
舊明華大廈看起來就是有種旺中帶靜的感覺,人流較少,但未至於像漁光村般感到陰森。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筲箕灣明華大廈:清拆前遊走的淺薄緣份

興華(二)邨
可能因為同期興建關係,就是跟葵盛西邨看起來格局很類似,但今日的興華(二)邨相對感覺殘舊點,但有趣的是屋邨人流感覺上相對較多而且較有生氣。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興華二邨 走進屋邨迷宮

漁灣邨
個人頗喜歡的一條屋邨,不論是翻新前後,都保留到原本特色;而且好記得屋邨街市附近有可愛貓貓間中出沒,而且不怕人的,好可愛。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粉紅色打卡牆背後老情懷:柴灣漁灣邨

環翠邨
最多街坊記得的,應該是近年暴雨水浸停車場事件?除此以外,其實本身環翠邨設計也就是典型80年代的屋邨格局,除了屋邨商場及街市,其餘部分倒也真的保留到那種懷舊氣息。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環翠邨 晨遊享受綠油油

興民邨
它三支香的外型確實令我留下了印象,但屋邨人流少,商舖少而靜,交通不方便也是事實。但我覺得它跟同區峰華邨相比,至少會有網民記得會提起,至少會在近年「最差香港公屋」中榜上有名,就證明它的存在感未至於低得很誇張。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興民邨 高處不勝寒的「三支香」

翠灣邨
意想不到它就是在漁灣邨後,其實位置來說比想像中方便。另外意想不到的是翠灣邨的公共空間和商店採用類似沙田廣源邨的設計,就是將一間間店舖設計成一座座小屋,但翠灣邨是走帶點東南亞風情路線設計,並不是廣源邨的西式歐陸設計。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翠灣邨及翠樂邨 罕見東南亞風情廣場建築 柴灣內甚為低調的存在

小西灣邨
最記得是屋邨部分大廈採用草書體,結果令我這個認字白痴,完全不知道屋邨大廈的確實名字是甚麼,都是要瞎猜。意想不到的是小西灣邨看似很隔涉(對我這個九龍你而言的確是),但巴士配套出奇地做得不錯,是少數我會羨慕的。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小西灣邨 在濃霧吞噬下的遊走

峰華邨
個人認為,由於它的地理位置關係,它應該是最容易被遺忘的屋邨。只記得出入不算方便,我也是因為到興華二邨才順路走過去看看。其實只要望望近年網民常問的「最差香港屋邨」,峰華邨連上榜的機會都沒有,就知道它的存在感是何其低。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峰華邨的故事:隱藏於都市之中的寧靜角落

健康村(第三期及康智閣、康達閣)
跟前文的模範邨一樣,由於以往上班地方就是在附近,健康村又是我昔日經常踏足的屋邨。但說實的,在交通安全城隔壁的第三期,我偏偏沒有機會進內參觀,實在很想看看裡面的設計是怎樣的。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北角健康村 自成一國的小王國

耀東邨
原本屋邨大廈設計就是標準和諧式設計,沒甚麼看點;直到我看到它的商場及出入口,才發現尤其商場設計實在有趣,應該在香港其他屋邨也找不到類似設計吧?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耀東邨——依山而建的和諧式迷宮

興東邨及東霖苑
頗為意想不到的一條屋邨。意想不到的有:原來屋邨商場有IKEA的取貨點,應該是全港唯一吧;另一意想不到的是屋邨內竟然還有仍在運作的水池,實在帶來不少的驚喜。

康東邨
我不知怎的,覺得東區算是較多單幢式大廈屋邨(其實明明只有康東邨、翠樂邨及連翠邨);說實的,這種單幢式屋邨一般都是建築很標準的設計,也不要預期它會有自己屋邨店舖和其他配套,好大程度他們的存在是要依賴鄰近屋苑配套,所以也沒甚麼好說了。

翠樂邨
位於翠灣邨隔壁的單棟式大廈屋邨,除了它用上粉紅配天藍作為大廈外牆顏色看似配搭有點奇特,基本上沒什麼特別了。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翠灣邨及翠樂邨 罕見東南亞風情廣場建築 柴灣內甚為低調的存在

興華(一)邨
跟興華(二)邨相比,畢竟一邨經歷過重建,採用的都是和諧式大廈設計,加上屋邨商場早已歸於領展,我會形容它為一個頗為標準的屋邨,但若果要找特色甚麼的,都是不要有甚麼奢望了。

愛東邨
感覺上是採用標準和諧式設計大廈一大堆,然後商場和公共空間都是設計很標準的屋邨,有點沉悶;反倒它相連的屋苑在公共空間設計也有加入(曾經運作的)水池,相對有心思得多。

柴灣邨
感覺上就是一條經歷過重建的屋邨,所以今日的屋邨看起來也是相對新淨得多。但除此以外,就是沒有甚麼突出的特色了。

華廈邨
由H型工廈改建而成的屋邨,屋邨地下更特設展覽區,訴說工廈當年歷史,其實是頗有趣的。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全港唯一!柴灣華廈邨:工廠大廈改建的屋邨

連翠邨
好高好新淨的單幢式大廈屋邨,除此以外,實在很沒有記憶點,對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