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趁假期,想到有異國鄉郊風情的地方放鬆心情,但人又懶不想特意坐船入離島,於是去了港島南區的赤柱,順道遊走赤柱的唯一公共屋邨——馬坑邨。
記得對上一次去赤柱,就是去年趁午飯時間,乘坐同事的私家車到赤柱吃飯(回想起來也有點任性,但很開心,哈哈!)。但當時正值炎夏,四周空氣也熱騰騰的,熱得快要把人乾蒸,故此當時也放棄遊走馬坑邨的念頭。
還好最後還是找到機會到馬坑邨。記得乘坐巴士沿途風景盡是藍天白雲,陽光也相當燦爛,看到的就是深水灣淺水灣,加上周邊的低密度住宅,真的很有異國風情。
反而最終抵達馬坑邨,從巴士站下車的一刻,感覺是相對純樸的近郊氣息:樓宇矮矮小小的,沒有市區屋邨常有的密集,加上綠樹茂密,即使站在屋邨出入口旁的馬路,也覺得甚為安靜。
面積比預想更大 很多人去過馬坑邨也不自知?
馬坑邨其實只有5幢大廈,分別為駿馬樓、健馬樓、良馬樓、觀馬樓和迎馬樓,但由於馬坑邨與居屋龍欣苑及龍德苑毗鄰,故此實際遊走起來,才發現實際面積比想像中大。
還有很有趣的一點:許多人都去過赤柱,但都沒有為意自己其實有踏足過馬坑邨。事關赤柱廣場及美利樓,就是屬於馬坑邨第三期的範圍呢,不過相信現今已沒有人視赤柱廣場為屋邨商場了。(笑)
中式庭園設計融合自然風光
遊走馬坑邨,我覺得確實有置身鄉郊的感覺,實在相當舒適,負責設計屋邨環境的建築師實在應記一功。事關屋邨除了設有中式庭園風格的花園,更有水池和小瀑布等,即使花園梯級設計也是配合鄰近環境,看起來像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屋邨可說是由山澗連貫,只要沿着溪澗一直向下走,就可欣賞屋邨內多個水池瀑布,配合四周園林景緻,加上出入街坊不多,環境可說是很愜意寧靜。
多次獲獎的極富心思設計細節要留意
但為何一條屋邨,會有山澗的出現?原來這亦是建築師在設計屋邨時,刻意保留自然風光的一部分。
馬坑邨前身為寮屋區,據指早在數百年前已有過千漁民聚居。後來房委會推行「馬坑村重新發展計劃」,到1994年時原居漁民被安置在原地重建的馬坑邨,是為首期發展的馬坑邨,至於第二期則是在2000年落成及入伙。
至於上述的山澗,其實早在寮屋區時期已存在。網上有不少文章指人工瀑布和水池是為了保留山澗而設,但後來有街坊補充,建築師為怕水源不潔及不穩定,於是決定在重建時截斷水流,改用自來水代替。現今屋邨裡水坑的水常常發生不長流,池常乾的狀況。至於人工瀑布及水池,也只是裝飾而已。
除了山澗,遊走屋邨的話相信不難發現邨內有多棵老樹,明顯年紀比馬坑邨更大。(笑)原來屋邨在設計時,大廈是刻意避開這些老年樹木而建,相當貼心,故此馬坑邨是分別在1995年及2000年時,獲頒「傑出綠化工程獎」中的園景設計組別總冠軍兼銀獎。
最後只能說,馬坑邨的設計是意想不到的驚喜處處,盡見心思。沿着瓦頂有蓋迴廊走下去,會發現旁邊有一條外觀甚為威武的巨龍雕塑。起初以為只是配合屋邨的園林景緻,但殊不知那條巨龍竟然是斜坡護土牆,原來是有實際功用!如此用心的設計,因而在2004年獲得全港「最佳斜坡美化獎」,實在不意外。
後記
不經不覺,原來寫了那麼長。關於馬坑邨的故事及有趣事實,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寫,例如演員藍潔瑛曾住馬坑邨,還有馬坑邨附近的天后廟,但篇幅關係,還是留待日後再補充,記得密切留意啊。
屋邨資料
地點:赤柱佳美道33號
入伙年份:1993及2000年
樓宇數目:5
單位數目:900(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
樓宇類型:和諧鄉郊式型
樓宇名稱:駿馬樓、健馬樓、良馬樓、觀馬樓、迎馬樓
參考資料
- 《明報》2019年6月16日,《街知巷聞:赤柱二 日常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