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完成了華富(一)邨的屋邨長文章,若果讀者有印象的話,相信都記得之前我逛整個華富邨時,最大感受就是屋邨極大,大得足以分開一二邨兩篇寫作。所謂一不離二,那當然要補回華富(二)邨作為屋邨的完整系列吧。

背山面海的華富邨,素有「平民豪宅」的美譽,更有說華富邨風水好,故此不少人住華富邨後都大富大貴。

較為寧靜的小社區
說回我首次逛華富(二)邨的經歷。第一次踏足時,雖然尚未聞到「富貴味」,但背山面海倒是真的,當時縱然天氣不算特別好,但確實是有種風景很好的觀感。

而且個人認為,華富(二)邨跟熱鬧非常的華富(一)邨呈現的風貌,可說是截然不同的。相對而言,華富(二)邨感覺較為安靜少人,但亦因為如此,所以亦相對舒適。

香港最早期一批井字型公屋的誕生
若果華富(一)邨的樓宇是以舊長型為主,那麼華富(二)邨則是以著名的「井字型」即雙塔式為主,亦據稱屋邨的井字型公屋,最早出現就是華富(二)邨的華興樓和華昌樓。據華富邨的總設計師廖本懷在一次訪問中解釋,他設計井字型公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初設計華富邨時,為了保留附近的山景,並「盡量讓更多人可以享有南中國海的海景」,於是特意將大廈設計成高低不一的井字型公屋,並指「是高低相嵌,就像補牙一樣,不用剷平它。」



寧靜得有點死寂的商場
說回遊走華富(二)邨的經歷。上文已據及過,跟一邨相比,個人認為二邨的環境較為安靜,即使是二期的華富商場,看起來亦比一期商場老舊,連便利店的門口看起來也有種懷舊的氣息,而且很多店舖都沒有開門做生意。現在回想,其實華富(二)邨的商場感覺上有點像象山邨的商場,而且兩條屋邨同樣是老人家居多,環亦同樣安靜得近乎死寂。


在二邨商場平台層的對出位置,可以遙望南丫島「三支香」的景色,加上藍天和海洋,實在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這亦不禁讓我羨慕起住在華富邨的居民——可經常看到這片寧靜秀麗的景色,實在很美好呢。

美麗海景背後的問題
當然,有關華富邨街坊的訪問實在多不勝數,而很多街坊都有指出住在華富邨的真實狀況:由於樓齡已高,不少走廊地板也遍佈了裂痕,而且在1980年代時,華富邨曾被稱為「問題公屋」,故此部分樓宇更要在大廈外牆加設鋼架作支撐,以鞏固結構。

但微妙的是,即使華富邨建築結構問題多多,但不少街坊的訪問,均異口同聲表示他們相當喜愛華富邨,並享受與鄰里之間的不可取替的關係。相信這就是老舊屋邨常有的人情味吧。


每次都很微妙的遊走屋邨經歷
最後繼續說回遊走華富(二)邨的經歷。我覺得跟華富(一)邨一樣,即使遊走了不下三兩次,但每次去還是會有些開心大發現,驚覺自己之前原來沒有走完整條屋邨。例如最近一次到華富(二)邨,才發現其中一個平台層是可以看到四周二邨大廈的景色,而且平台有跑步徑,遊走當日就有小孩在此樂亦不乎地踩單車。



即使到現在落筆這一刻,我也不敢說自己走完了整個華富邨。感覺上華富一二邨有點像出奇蛋般每次到訪都有驚喜發現。

未知道下次到訪華富(二)邨,究竟會有甚麼開心大發現?實在令人期待呢。

屋邨資料
地點:瀑布灣華富道15、18號,瀑布灣道3、8、31號
入伙年份:1970年
樓宇數目:6
樓宇類型:雙塔式
樓宇名稱:華昌樓、華翠樓、華興樓、華景樓、華生樓、華泰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 《am730》,2019年11月13日,《華富邨的誕生——總設計師廖本懷的訪問(一)》
- 《香港01》,2016年11月3日,《屋邨社區原型 第一代華富邨居民:回憶裡是風、是海,還有人》
- 長春社古蹟文化資源中心,2016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