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歸港島東的公屋,今次一於遊走位於興華(二)邨上方的興民邨。
好高,好鬼高。這就是我對興民邨的最深印象。事實上,本身已位處地勢較高的山上,這個看起來已經尤如高聳入雲的興民邨,原來是香港第一個樓高超過40層的公共屋邨,它更曾保持全港最高公共屋邨記錄達23年之久,直到2005年時才由樓高47層的油麗邨打破。
據說興民邨在街坊口中更有「三支香」這個別名,就是因為興民邨恰巧是3棟大廈,從遠處觀看興民邨,就像有三支香燭插在山上。
的確,我從某些位置直接向下望,就是柴灣道,高低差距甚大,甚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更有少許畏高發作。

出乎意料的國際著名建築師行設計
在查看更多有關興民邨資料的時候,不經意地看到一個在建築界內相當響噹噹的名字: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簡稱P&T)。事實上,之前我也從來沒有聯想到,興民邨竟會跟巴馬丹拿有關係!若果不知道這定建築師行有多威水,我就列舉一些其他出自他們之手的屋邨設計吧:彩虹邨、坪石邨、祖堯邨及祈德尊新邨,可見他們至業界內有着一定的歷史與地位了。


它很高,而且屋邨真的規模很小
說回遊走興民邨的體驗。興民邨本身規模沒有毗鄰的興華邨這麼大,全邨只設有3棟大廈,分別為民逸樓、民澤樓和民富樓,加上屋邨自己的小型商場,連同拍攝時間,其實只須半小時就可以。
從長命斜走進興民邨,已花了點點體力;以前走到屋邨內情況會好一點,其實不然,眼前只有更多的長命樓梯等待自己。只因屋邨內的公園、籃球場和健體設施,就是散布在高低不一的斜坡上,想出入享用設施,就需要走過不同樓梯抵達。沒想到走一個小小屋邨,竟然跟行山分別不大。(苦笑)



最後穿過公園下到屋邨商場,記得商場入口是一間國際學校,巨大的藍白色標誌,讓人以為整棟建築物都是屬於國際學校。仔細看才發現,街坊透過側邊的一條小小通道出入,這就是位於四樓的商場出入口,同時能抵達升降機塔出入屋邨。
至於商場的印象實在不深,只記得商場面積不算大,第一眼看到的店舖就是7-11便利店,然後是一家食店,再之後就是超級市場,然後就是通往升降機塔的高空行人天橋,感覺商場人流不算多,甚為冷清的。


難得一見屋邨出現錯層式設計
今次遊走屋邨最可惜之處,就是只能從建築物外型及入口,一窺興民邨大廈的特色錯層式設計。興民邨大廈特色之處,就是它採用錯層式十字型平面佈局,類似的設計在沙田穗禾苑,以及之前有提及過的荔景祖堯邨啟敬樓都可看到。 原因亦相當簡單,因為這種設計都是出自前文提及過的著名建築師行P&T之手。
大廈結構組織嚴密,梯間全部作開放式設計,這種設計有助通風及採光之餘,同時可促進鄰舍溝通,有助減低罪案問題。但這亦代表大廈並非每層都有升降機,對於老人家或行動不便人士而設,出入則較為麻煩。
此外,據說興民邨大廈的38樓至44樓天台,更採用階梯式設計,讓住戶有更多戶外活動空間之餘,還讓住宅單位景觀更開揚。但again,可惜無緣看到,否則我相信當中的景緻應該更為震撼和美麗。




總體而言,遊走興民邨的體驗其實不算很差,可能因為它地勢高,環境更為怡人舒適,但同時想像到在街坊而言,出入則較為不便,加上民生配套設施不算很完備,相信要買個餸也很麻煩呢。

屋邨資料——興民邨(Hing Man Estate)
屋邨類型:租住屋邨
地點:柴灣大潭道188號
入伙年份:1982年
樓宇數目:3
單位數目:2000(截至2022年9月30日)
樓宇類型:十字型
樓宇名稱:民逸樓、民澤樓、民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