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區公屋短評(上篇)!帶你走訪瀝源邨、禾輋邨、沙角邨、美林邨、乙明邨、博康邨、隆亨邨、新翠邨、秦石邨、顯徑邨、恒安邨等12條經典屋邨,細看七、八十年代最精彩的公屋設計與社區風貌。
最新文章 LATEST ARTICLE
大埔區公屋雖然數量最少,卻條條有特色!本篇收錄大元邨、廣福邨、太和邨、富善邨、富亨邨、運頭塘邨、寶鄉邨及富蝶邨的短評,帶你感受大埔社區的獨特魅力與歸屬感。
黃大仙區公屋下篇!本文走訪慈正邨、慈民邨、慈樂邨、美東邨、黃大仙上邨、沙田坳邨、東匯邨、彩輝邨及最新落成的啟鑽苑,10條屋邨短評帶你看盡社區設計與生活點滴。
探索黃大仙區的香港公屋!本篇(上篇)帶你走訪彩虹邨、彩雲邨、富山邨、樂富邨、竹園南北邨等十多條屋邨,以短評方式記錄設計特色與生活故事,感受地道社區魅力。
可能你會覺得,香港有多條屋邨,會有街坊之成為名人明星也不足為奇。但有趣的是,有個別屋邨確實是盛產不少名人明星,甚或被冠上「屋邨名人搖籃」的稱號。今次一於選取全港七個最多名人明星誕生的屋邨,看看有哪些屋邨榜上有名吧!
關於馬頭圍邨,我會想對它說很抱歉。再搜尋更多屋邨歷史,才發現我低估了屋邨的歷史價值和意義,故此希望可透過近日重新上載屋邨文章,而趕快上載這篇遲來的遊走馬頭圍邨感想吧。
位於土瓜灣的樂民新村,舊稱樂民邨,原名靠背壟廉租屋邨(英語:Kau Pui Lung Estate),於1970-1973年落成,為房協第14個廉租屋邨,同時為房協首個自資的甲類出租屋邨。當年政府並沒有提供任何財政上的支持,只在1967年撥出地皮予房協,故此它是首個房協自資興建的屋邨。
繼續來260+條香港逐條屋邨短評!由於觀塘區屋邨數目眾多,總共有35條之多,故此需要分開上下兩篇完成,而今次就是來觀塘區屋邨下篇,應該不難發現今次很大部分都是藍田或秀茂坪一帶重建的公屋呢。
若以全港18區計算,觀塘是擁有最多公共屋邨的地區,截至現時為止就有35個屋邨,所以一直覺得完成遊走觀塘區的屋邨,絕對是「打大佬」級數的目標。事實上,部分觀塘區的屋邨予人感覺很陌生,畢竟不是每個屋邨都有機會事前接觸或聽聞過,例如下文要講述的彩霞邨,就是其中之一。
說實的,要不是遊走屋邨,相信南昌邨會是少數一個位於市區,但我偏偏就是不曾到訪過的屋邨。記得小時候有印象去過南昌邨附近的富昌邨,而原因只是昔日香港YHA,即是青年旅舍的辦公室,正正就是在富昌邨內,但我以前經常以為富昌邨等同南昌邨,以為較為鄰近南昌地鐵站的就是南昌邨,當然事後才知悉,事實並非如此,自己也搞錯了南昌邨的位置很多年呢。
繼續來260+條香港逐條屋邨短評,今次輪到位於九龍東區的觀塘,它擁有九龍區以至全港最多的公屋數量:35條!觀塘區的公屋遍佈觀塘、九龍灣、秀茂坪、藍田及油塘等一帶。
繼續來260+條香港逐條屋邨短評,今次輪到港島最後一區:東區,它擁有港島最多的公屋數量:19條,當中有不少都是位於柴灣一帶。要寫作逐條屋邨短評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方便設計屋邨卡牌時,可以先給個每條屋邨短評版予用家閱讀,同時讓有嚴重拖延症的自己可快速為尚未撰寫的一堆屋邨來個簡單版本 XDDDD 接著下來的不同地區每條屋邨,畢竟並非每條屋邨都有詳細文章,如果有該屋邨詳細文章,我會補上相關連結,方便大家閱讀;若果沒有的話,就要等我日後後補了,我會盡量在更新後提醒大家的。(或者各位可考慮訂閱網站文章啊,以便有更新文章可即時得悉。放心,有關屋邨短評文章,目前仍是提供免費版給各位方便閱讀呢!) 至於有關我點評東區的地區屋邨短評,可按此收看閱讀。 模範邨 以前上班時必經的一條屋邨,不知怎的還記得屋邨地下那家越來越不好食的鹽焗雞飯,雖然味道逐漸走下坡,但都是我人生回憶的一部分。另,屋邨的歷史意義其實好值得大家留意,原因就是其實它比石硤尾大火更早出現,詳情可看看我昔日寫關於模範邨的文章。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英皇道模範邨 現存香港最舊公屋 逾70年歷史比石硤尾大火更早 背後房屋機構去向好神秘 明華大廈 舊明華大廈看起來就是有種旺中帶靜的感覺,人流較少,但未至於像漁光村般感到陰森。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筲箕灣明華大廈:清拆前遊走的淺薄緣份 興華(二)邨 可能因為同期興建關係,就是跟葵盛西邨看起來格局很類似,但今日的興華(二)邨相對感覺殘舊點,但有趣的是屋邨人流感覺上相對較多而且較有生氣。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興華二邨 走進屋邨迷宮 漁灣邨 個人頗喜歡的一條屋邨,不論是翻新前後,都保留到原本特色;而且好記得屋邨街市附近有可愛貓貓間中出沒,而且不怕人的,好可愛。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粉紅色打卡牆背後老情懷:柴灣漁灣邨 環翠邨 最多街坊記得的,應該是近年暴雨水浸停車場事件?除此以外,其實本身環翠邨設計也就是典型80年代的屋邨格局,除了屋邨商場及街市,其餘部分倒也真的保留到那種懷舊氣息。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環翠邨 晨遊享受綠油油 興民邨 它三支香的外型確實令我留下了印象,但屋邨人流少,商舖少而靜,交通不方便也是事實。但我覺得它跟同區峰華邨相比,至少會有網民記得會提起,至少會在近年「最差香港公屋」中榜上有名,就證明它的存在感未至於低得很誇張。 有關屋邨詳細文章及感想:【香港公屋】柴灣興民邨 高處不勝寒的「三支香」 翠灣邨 意想不到它就是在漁灣邨後,其實位置來說比想像中方便。另外意想不到的是翠灣邨的公共空間和商店採用類似沙田廣源邨的設計,就是將一間間店舖設計成一座座小屋,但翠灣邨是走帶點東南亞風情路線設計,並不是廣源邨的西式歐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