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會覺得,香港有多條屋邨,會有街坊之成為名人明星也不足為奇。但有趣的是,有個別屋邨確實是盛產不少名人明星,甚或被冠上「屋邨名人搖籃」的稱號。今次一於選取全港七個最多名人明星誕生的屋邨,看看有哪些屋邨榜上有名吧!
香港公屋專題
在香港公共屋邨的歷史裡,不少屋邨名字都經歷過改名。你以為彩虹邨一直都叫彩虹邨?其實早年於政府文件、舊報紙裡面,他們曾經有過另一個名字——例如「加多近街邨」、「青山邨」、「牛池灣邨」⋯⋯這些名字雖然最終沒有正式使用,但卻在歷史紀錄中留下痕跡。今次就帶大家重溫17大個香港屋邨舊名故事,而這次就率先公開八個,看看你認識的又有多少個?
記錄了「遊走香港屋邨誌」創辦人從初出茅廬時期,於《U Magazine》本地旅遊組工作,首次走進香港各區公共屋邨的經歷。從最初對屋邨印象模糊,到因採訪大興邨而被深深吸引,繼而展開一次次屋邨探索之旅,最終孕育出對香港公屋文化的濃厚興趣。這篇文章不僅回顧了個人成長與公屋記錄的緣起,也反思了時間流逝下屋邨與社區變遷的印記,並透過保留早年屋邨專欄的努力,延續對香港公共房屋歷史的珍貴記憶。
- 2025英國之旅會員專屬付費文章瞬間遊走環球公屋遊走香港以外國家旅遊香港公屋專題
【香港公屋專題】記錄,為免遺忘:與Miles Glendinning教授對談香港公屋的記憶與保存
by aikooosan3 minutes read蘇格蘭建築保育學者 Miles Glendinning 教授走訪九成香港屋邨,記錄超過十年,出版專書探討公共房屋的歷史、政策與身份意義。透過今次專訪,一起重新認識香港公屋的文化價值與集體記憶。
從「打卡熱點」到保育倡議對象,彩虹邨的價值從來不只是色彩繽紛的外牆。這篇文章記錄我為何改變立場,重新思考這條屋邨對香港的意義。
若果你自問是(偽)文青,或是愛好非主流電影的影迷,相信都不會對位於油麻地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感到陌生。事關它是香港較為早期就播放非主流電影的一家戲院,加上戲院隔壁設有咖啡店和書店,故此深受不少文青及影迷的喜愛和追捧。 當然,提及到百老匯電影中心,許多人或許會知道戲院是位於駿發花園:一個屬於房協轄下的住宅,環境旺中帶靜,可說是素來熱熱鬧鬧的油尖旺區的一道清泉。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駿發花園並不是單純的屋苑,其實它是屬於公共屋邨? 駿發花園前身為六街 第5座為出租單位大廈 駿發花園屬於房協「市區改善計劃」項目,共設有5座大廈,當中4座為市場可自由買賣單位的屋苑,至於第5座(即是地下有惠康超級市場的一座)則是出租單位大廈,不過有別於房協大部分的甲類出租屋邨,駿發花園為乙類出租屋邨,在租金方面會較前者高昂,租金約為港幣5000多至6000多左右。 駿發花園的前身為油麻地六街,其中112幢為戰後早期樓宇,並於1975年收歸政府物業,後來再交由房協重建;而當年興建屋邨的目的,正正就是為安置受馬頭角綜合重建計劃影響的原居民,故此駿發花園的5座大廈中的第5座是屬於出租屋邨。 全港唯一現存屋邨戲院 但非首間屋邨戲院 好了,簡單介紹過駿發花園的背景,但是次文章重點並非在駿發花園,而是位於駿發花園內的百老滙電影中心。 只因百老滙電影中心是全港現時唯一擁有並尚在營運的屋邨戲院。 到底為何會在屋邨設置戲院,實際上已不可考。但若果大家較為熟悉香港屋邨歷史發展的話,可能會記得電影中心並非屋邨戲院的孤例。早在1981年時,位於觀塘區的順利邨就設有順利戲院,另外青衣長發邨、樂富邨等其實亦曾設有屋邨戲院,相對之下,擁有超過30年歷史的百老滙電影中心,年資可說是很淺呢。 曾獲香港建築年獎備受肯定 本來屋邨擁有戲院,而且是播放非主流電影的戲院,這件事已經很有趣。 但更有趣的是,原來在1996年落成營運的百老滙電影中心,憑藉它出色的建築及室內設計,因而奪得香港建築年獎(HKIA Annual Rewards)的「會長獎狀」,成就獲得肯定。 而這件事,即使在房協或是百老滙影院的網站,都沒有特別提及過。 若果有去過百老匯電影中心,相信都會對戲院內與別不同的氣氛吸引着——看起來很簡約而冰冷型格的綫條和物料,加上戲院偏昏黃的燈光,與書店咖啡店的明亮形成強烈對比,即使到了今日重看,也不會覺得以上的設計過時,反倒有種歷久常新的感覺。 設計預算只有600萬 挑戰中事在人為 百老匯電影中心的設計是由張智強(Gary Chang)聯同陳詩華(Michael Chan)的Edge Design Institute Ltd主理。閱讀一些當年的建築期刊,可了解到電影中心在設計及佈局上的一些概念。縱然電影中心在中間有經歷過大翻新及裝修,但在閱讀完期刊後,我更肯定今日的電影中心,其實仍有保持一些早期設計時特有的元素。 看回當年的設計師訪問,才知道原來當初電影中心在建築設計上遇到一大難題:資金預算緊拙。不包括戲院器材,戲院設計預算其實只有港幣600萬,對比當年一些動輒就過億預算的基建,電影中心的預算可說是九牛一毛。 不過縱使預算緊絀,一切還是事在人為——於是設計師就將電影中心設計的方針定位成「More or …
若果有留意近月本地新聞的話,相信都有聽說過房屋局與房委會近年正大力推廣屋邨與幸福設計,強調居住在屋邨,亦能感受「幸福感」。當然,坦白的說,起初聞說有關幸福設計指引時,只覺得一切都相當抽象,同時亦心想:那跟居民的生活有着怎樣的連繫?近日房屋局及房委會舉辦香港的首個「屋邨節」,就嘗試以包羅萬有的活動,給大家感受何謂幸福。而今次我亦有幸參加當中的「幸福設計對談」專題研討會的其中一部分,可以跟大家嘗試分享當中的感受。 專題研討會在車公廟體育館舉行,甫踏入體育館不久,就已經有相關職員認到我(很受竉若驚!),然後帶我看看會場外的佈置,如何介紹屋邨的幸福設計指引。個人頗喜歡這個部分,之後再詳細講講。 原來「幸福設計指引」主要分為八大部分,當中涵蓋的範圍甚多,由硬件到軟件配套都有涉獵在內,當中包括「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跨代共融」、「家社互聯」、「城市連結」、「增值上流」及「地方形象」等。 現場更設有相關的佈置,以及8本冊子詳細解釋當中理念。起初我以為冊子只有英交版,但後來在網上找到有關幸福設計指引的中文版,如果之後可以派發給街坊,相信街坊亦會有興趣閱讀呢!如果大家已經想查看中文冊子的話,可到以下連結查看: https://housingwellbeing.hk/wp-content/uploads/2024/09/Well-Being_ConceptGuide.pdf 由於時間關係,我只可參加研討會的其中一部分。不過個人認為研討會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由日本及泰國建築師分享他們在自己國家的建築項目,如何為當地人解決問題,同時營造幸福感。 從以上兩個國家的實例,其實都不約而同指出,居民的參與其實是尤其重要,沒有了「人」這個部分,即使項目如何完美,亦不能從中讓居民產生歸屬感,從而感到幸福。例如日本的建築師會想到讓居民一起參與在家種植檸檬樹,這讓家家戶戶有着共同目標與話題,讓鄰居之間有着共通點互相連結,從而讓大家對社區建立歸屬感。個人認為類似的情況,若果可以在香港社區給居民參與更多,其實同樣可營造到幸福感。 當然,若果大家對八大幸福設計指引想了解更多,可直接到他們的網站查詢更多資料呢。 * 資料由房屋局及香港房屋委員會提供。 屋邨節網站:https://housingwellbeing.hk/estate-festival/ 八大幸福設計指引網站:https://housingwellbeing.hk/design-guide/
若果有印象的話,相信都會記得今個月首度在香港舉行的屋邨節,當中有不少精彩好玩活動,而我個人最為期待的,則非公屋導賞團莫屬。很幸運地,最終我亦成功參加了其中一個在東涌舉辦的屋邨導賞團。 實不相暪,平時我都是自己或跟朋友遊走屋邨居多,至於這類由民間機構舉辦的屋邨導賞團,則是頭一次參加呢!
今年9月7日至15日,香港將迎來首次舉辦的【共築幸福 • 屋邨節】,這是一個致力於展示屋邨幸福設計理念的全新活動。活動中,6大精彩項目將引領你深入探索屋邨的獨特文化與設計精髓,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幸福生活的真諦。無論你是想了解歷史,還是享受現場活動的樂趣,這次屋邨節都能讓你在都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快樂。 兩個轆遊屋邨!屋邨文化單車導賞 參加這個單車導賞團,讓你在騎行中探索沙田區的經典屋邨,從美林邨、新翠邨到秦石邨,每一處都充滿歷史感和設計巧思。這不僅僅是一趟運動之旅,更是一場文化探索的盛宴。 活動參加小貼士:1)記得帶備充足食水和做好防曬措施。2)記得盡快報名,先到先得,滿額即止! 屋邨文化單車導賞日期:9月7日(星期六)時間:下午地點:沙田美林邨及區內其他屋邨費用:免費 起動遊「走」屋邨!幸福跑團 喜歡運動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個3公里的趣味跑!在沙田新翠邨起跑,沿途欣賞屋邨的美景,並在終點與巨大松鼠壁畫合影留念。這不僅僅是一場跑步活動,還有豐富的攤位遊戲讓你盡情享受。 活動參加小貼士:1)雖然非正式跑步訓練,但都記得穿着合適的運動衣物和鞋子,還有做足熱身和事後拉筋!2)暫且將平時跑步配速等訓練元素放下,好好享受沿途屋邨美景! 幸福跑團日期:9月14日(星期六)時間:上午地點:沙田新翠邨費用:免費報名連結:https://housingwellbeing.hk/estate-festival/fun-run/ 街坊帶你遊!屋邨導賞團 透過專業導賞員的講解,深入了解香港多個著名屋邨的歷史與文化。從彩虹邨到南山邨,每一個故事都帶你回到過去,重溫屋邨中的人情味。 活動參加小貼士:1)由於活動需要在不同屋邨走動,記得穿着一雙舒適的鞋子方便走動!2)活動需要預先報名參加,同樣先到先得啊! 屋邨導賞團日期:9月8日(星期日)及14日(星期六)時間:下午2時至4時地點:東涌公共屋邨 / 彩虹邨 / 沙田圍至秦石 / 南山邨 / 免費參加報名連結:https://housingwellbeing.hk/estate-festival/guided-tour/ 光影世界遊屋邨:屋邨故事放映會 通過與屋邨生活相關的影視作品,例如電視劇《小時候》,你將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公共屋邨的歷史與故事。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視覺盛宴。 活動參加小貼士:1)活動免費參加,不需預先報名。2)想坐靚位觀賞的話,最好早一點進場! 屋邨故事放映會日期:9月14及15日(星期六及日)時間:下午地點:深水埗澤安邨(9月14日), 觀塘啟業邨(9月15日)免費參加,不需預先報名 幸福號 • …
近日的熱門話題,除了有麥當勞的楓糖班戟漢堡(Mc Griddles),當然要數2024年的巴黎奧運。有些人會覺得成為運動員是有錢人甚或富二代的專利,但事實上,要數屋邨出身的著名香港運動員,原來是比想像中更多呢!今次一於盤點多位香港屋邨出身的運動員,讓大家知道香港人唔係垃圾之餘,更清楚「住屋邨嘅人都唔係垃圾」!
彩雲邨原名牛池灣邨,因位置位於清水灣道,1978年易名。香港最早期標準雙連座工字型大廈在此落成,包括觀日樓和伴月樓。這些設計提升採光通風和私隱度,緩解人口問題。彩雲邨有16幢樓宇,各自擁有不同的名稱。
提及到屯門大興邨,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正正是它招牌的大十字型大廈設計——無他,上窄下闊的大廈設計相當有特色,而且高聳入雲的大廈甚有氣勢,型格中亦帶點點的未來太空時代氣息,即使今日再看也不覺過時,而且如此設計的大廈,即使在香港的其他私人屋苑也找不到。 「不過,為甚麼當年的大興邨,會採用大十字型的大廈設計?」 這是縈繞在我心內多年的一個問題。 亦因為如此,我決定嘗試從一堆舊報道和期刊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