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要我講述對坪石邨的印象,相信是它被嚴重低估,但仔細發掘後原來還有很多有趣物事的屋邨。 若果很早期已經有留意「遊走香港屋邨誌」的朋友,你可能都會記得,我其實早已寫過有關於介紹位於牛池灣的坪石邨的文章。但當時聚焦於與街坊阿豪的訪問,反而沒有怎樣描述自己對遊走坪石邨的種種感受。不如趁早前再次到訪坪石邨,就訴說一下自己遊走屋邨的體驗吧。
Category:
觀塘區
要我形容對興田邨的印象,相信就是「蘇州過後無艇搭」。 不過解釋何謂「蘇州過後無艇搭」前,容許我談談對興田邨的其他印象和遊走感受。
早前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曾問我一條相當有趣的問題——遊走多個屋邨後,有否試過遊走自己居住的地方? 當時我的答案是沒有的。 但想着想着,目前遊走了全港74個屋邨,明明自己住的就是公屋,附近亦有許多的屋邨,但之前的確就是沒有很大的意欲,遊走自己的居住地域。 那就不如試試遊走一趟吧,說不定會有不一定的體會呢。 故此今次就選擇了寶達邨,心想盡佔主場之利。 結果遊走後才發現,其實我不如自己預料的,那麼熟悉居住的地方。
繼續介紹觀塘區的屋邨。繼之前的九龍灣啟業邨後,今次介紹的是位於觀塘半山,有着超過 40 年歷史,屬於「四順」之一的順利邨。偶然亦會聽到有關於順利邨猛鬼的傳聞,那麼背後會否與它的歷史背景有關?事關有人曾表示,順利邨的前身真的是墳場。經過查證後,發現原來所言非虛,更恐怖是有段時間,曾出現過木屋寮屋區居民與墳場為鄰的情景!
之前連續介紹了兩個位於沙田的屋邨:廣源邨和禾輋邨後,今次介紹的香港公屋一於回到九龍區,走訪到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看看跟啟德以及英國皇家空軍甚有淵源的屋邨,究竟背後有甚麼故事。
第一個想遊走的香港公屋,是位於牛頭角的樂華邨。身為公屋膠如我,當然少不了要講講香港公屋,個人認為是極能反映本地歷史及社區變化的代表。從追溯至首個公屋的誕生,至多個公屋樓型的轉變,到公屋設計小社區等多個部分,多少能一窺香港的社會需求變化。而今次則會則重在遊走樂華南邨,畢竟南邨以有着多個打卡靚位着稱,例如藍色時光隧道和粉紅牆等。
Old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