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的,要不是遊走屋邨,相信南昌邨會是少數一個位於市區,但我偏偏就是不曾到訪過的屋邨。記得小時候有印象去過南昌邨附近的富昌邨,而原因只是昔日香港YHA,即是青年旅舍的辦公室,正正就是在富昌邨內,但我以前經常以為富昌邨等同南昌邨,以為較為鄰近南昌地鐵站的就是南昌邨,當然事後才知悉,事實並非如此,自己也搞錯了南昌邨的位置很多年呢。
深水埗區
雖然之前已經寫過一次大坑西邨,但都想趁近日推出了新影片,正正就是遊走大坑西邨的機會,來個舊地重遊,看看還剩下不到半年時間的屋邨,究竟今日面貌是怎樣的。只是沒想到,不過是事隔一年有多舊地重遊,看到的畫面已經是多了悲情和街坊的憤怒,當中的感受可謂五味雜陳。
若果稍有留意本港屋邨發展的話,相信都會找到很多有趣的屋邨前身故事。其中較為廣為人知的,相信分別為觀塘順利邨為前七號墳場,還有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其前身為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但其實位於深水埗的麗閣邨,今日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置身鬧市的平凡屋邨,但它的歷史故事可謂一點不平凡,全因麗閣邨的前身,原來是歷盡風雨的深水埗軍營呢。
首次聽到李鄭屋邨這個名字的時候,相信是小學時期。不知是常識課還是甚麼,就是聽講過李鄭屋古墓,因此順理成章聽到李鄭屋邨這個名字。故此我一直認為,李鄭屋邨是個歷史很悠久的屋邨,加上它的名字,更賦予了點點古代歷史感。但說了那麼多,其實我對屋邨的位置在哪裡是一無所知,還以為它是在新界區,但原來屋邨是在鬧市長沙灣與深水埗之間,哈哈哈! 不過這亦是個很好的契機,給自己利用遊走屋邨的機會,好好了解一下李鄭屋邨以及附近古墓的歷史,順道對社區了解更多。
若果要數香港典型「打卡」屋邨,除了大熱的彩虹邨和勵德邨,相信位於石硤尾大坑東的南山邨必定榜上有名。而且南山邨鄰近大學,更成為大學生及一眾愛好打客遊客的好去處。但南山邨除了兩大攝影打卡熱點,以及美食聞名的茶餐廳「品香樓」,還有甚麼特色之處嗎?說實的,以前我也對「打卡屋邨」先入為主,認為他們在打卡背後就沒甚麼特別,但一切原來都錯了。
跟隔壁的「打卡公屋」南山邨相比,大坑東邨可說是相對低調的存在。 小時候經常有個錯覺,以為大坑東邨是位於香港島一帶的大坑,即是需要過海;後來才知道原來大坑東邨是在九龍塘,失禮失禮。
從來沒有想過,事隔接近8年再到訪位於石硤尾的白田邨,當中感受之複雜,可與到訪自己長大的東涌逸東邨不相上下。 白田邨正在處於蛻變的時期,我心想。
以往我對石硤尾澤安邨的印象,就是不知怎的,經常將它與白田邨搞錯。讀書時每次乘車經過龍翔道,看見澤安邨時,總以為它是白田邨,真的很抱歉。 說回遊走澤安邨的體驗。簡而言之:好靜,真係好靜。
蘇屋邨可以說是易寫,亦可以說是難寫的一條公共屋邨。 不過想着想着,還是I don’t give a fuck,按照自己意願寫了才算吧。 說回遊走蘇屋邨的體驗。總體而言個人覺得是驚喜處處,甚為喜歡的。本來我以為重建後的屋邨,相信都只會變成一條全新的屋邨,是居住環境好了,但不會有甚麼個性,但一切原來都是錯了。
記得大坑西邨是我較為早期就有遊走的屋邨,去年設立專頁不久,就好快去了拍照和寫文章分享,之後亦有重遊數次拍片和拍照。只因它的老舊屋邨格局呈現的古早香港情懷,進去屋邨宛如入到把時間定了格的隧道內。大坑西邨一直在九龍鬧市中這樣靜靜的守護着,內裡的寧靜跟街外的喧鬧形成強烈的對比,有時低調得會讓人忘記。但近日看到較多有關大坑西邨的新聞,大抵跟屋邨重建有關。對了,住戶須在明年3月前就要遷出,代表大坑西邨的歷史任務即將完成,內心就是有種不能言喻的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