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興邨是經常被遺忘了它的存在的屋邨。 原因只是,不少人經常記得附近有全港屋邨最多居住人口的葵涌邨,而忘卻了其實位於港鐵葵興站附近,其實都有一個細小但五臟俱全的葵興邨。
葵青區
對了,明明葵芳邨的地理位置是相當方便,它更是少數會有港鐵鐵路穿越過屋邨範圍之內的公共屋邨,可說是葵芳邨的一大特色。但——偏偏我就是一直沒有拜訪過!不要緊,有心不怕遲,一於趁假日,那個開始乍暖還寒的春天遊走葵芳邨吧。
青衣邨是青衣島上的第3個公共屋邨,亦是青衣的屋邨中少數不是以「長」字起頭的屋邨,而它的命名亦相當簡單直接,就是因為青衣邨就是在青衣墟,即是每年夏天都會大搞的戲棚附近,而青衣戲棚亦以它的特色美食聞名。
在我的印象之中,青衣島的屋邨其實算不上多,由於童年回憶關係,印象最深刻的非長安及長發邨莫屬。至於位於青衣西面的長亨邨和長宏邨,我明明以前坐車經常經過,但不知怎的反倒遺忘了,而且在自己的記憶之中,的確沒有試過一次下車並走進屋邨,那倒不如趁最近想完成青衣島的屋邨,就一次過逛逛。
遊走葵盛西邨的經歷令人印象深刻,不僅因為其獨特建築和歷史,更因為沿途遇到的街坊無比好客。屋邨的設計巧妙,依山而建,大廈高低錯落,俯瞰貨櫃碼頭,但日常生活設施偏於山腳,對高處居民造成不便。儘管如此,葵盛西邨的特色和社區氛圍,將其排在香港屋邨喜愛榜的前五名。
我發現自己對大窩口邨其實都有頗多的誤會。 第一個誤會,相信亦是不少人都會有着差不多的觀感,就是以為大窩口邨是位於荃灣區。但事實上,以行政地區劃分,大窩口邨應該是屬於葵青區,故此充其量只能說大窩口邨是最為鄰近荃灣區的一個屋邨。
有關個人對葵涌荔景邨的印象,大致上是以下數點: 1.當年考歷史科就是在荔景邨隔壁的學校應考; 2.荔景邨的部分大廈牆身繪畫了太陽等圖案,好有特色; 3.有朋友曾住在荔景邨,記得第一次上她家食飯時走到走廊,那條走廊長得看似無盡的,差點迷路。
堪稱是「全港最美公屋」的祖堯邨聞名已久,說實的我也對遊走祖堯邨有一定的期待,最終亦決定趁初三赤口,不如跟朋友連同麗瑤邨和荔景邨一次過遊走。 結果亂打亂撞下,祖堯邨成為了第一站。
前文談及到年初三先遊走過位於新界的祖堯邨,然後下一站就是我個人認為甚為隔涉,位於同區的公共屋邨荔景麗瑤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