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黃大仙區

臨近中秋,相信不少人都會選擇食月餅慶祝,而月餅亦是我個人最為喜愛的應節食品,因為它款式多,變化大,當甜品又可以,當作鹹點也可以,可塑性高。但其實除了大型連鎖餅店推出的月餅,有否想過其實自己居住的屋邨,原來隨時都會有自家製月餅可買到?今次就重點推介數個屋邨的麵包小店自家推出的月餅給大家,以支持屋邨小店之餘,同時可以更方便更快捷購買到本土製造的溫暖好味道!

位於樂華邨的森林麵包,可說是屋邨麵包界的KOL,相當有名。
位於樂華邨的森林麵包,可說是屋邨麵包界的KOL,相當有名。

1. 森林麵包,牛頭角振華道70號樂華商場111號舖

位於樂華邨的森林麵包可說是近年屋邨麵包界的KOL,他們自家推出的麵包和酥點,尤其蝴蝶酥,真的好好味!而森林麵包亦有推出不少新式麵包糕點,月餅也不例外,除了傳統的雙黃白蓮蓉月餅,還有推出麻糬口味月餅以及奶黃月餅等,聽到個名都流晒口水!個人為推他們的班蘭奶黃麻糬月餅,味道好天然而且不油膩!

森林麵包月餅。
森林麵包月餅。

不過要留意森林麵包的月餅散賣款式不多而且隨機,若果想試所有口味,建議還是早點到他們的麵包店或是市集預留套裝月餅好了。

森林麵包有不同款式口味月餅選擇。
森林麵包有不同款式口味月餅選擇。

2. Motto Bakery,馬鞍山恆安邨恒安商場2樓219B號舖

恆安邨的Motto Bakery,同區的新港城中心都有分店。
恆安邨的Motto Bakery,同區的新港城中心都有分店。

位於馬鞍山恆安邨的Motto Bakery,賣的主要是新式麵包,個人試過他們價值$13的布甸麵包,味道也相當不錯!他們更有推出流心奶黃月餅也值得一試,並有套裝及散件發售,套裝價為$188/6個,至於散買一件為$28/個(早鳥價)。可留意的是,Motto Bakery除了在恆安邨分門市,同區新港城中心亦有分店。

Motto Bakery有賣流心奶黃月餅。
Motto Bakery有賣流心奶黃月餅。

3. 華樂麵飽西餅 ,彩虹彩虹商場6號地下

位於彩虹邨的華樂麵包西餅。
位於彩虹邨的華樂麵包西餅。

至於座落在彩虹邨的華樂麵包西餅,平時主要賣傳統港式麵包及曲奇,個人試過他們大大塊$6一塊的朱古力曲奇,勁好味勁抵!與此同時,留意到他們亦有售賣流心奶黃月餅,套裝價為$148/6個,不過亦同時設有單買。個人認為華樂的流心奶黃月餅很能做到流心爆漿效果,而且味道吉士和蛋黃味道濃郁。

華樂的流心奶黃月賣$148/6件。
華樂的流心奶黃月賣$148/6件。

4. 馥軒麵包,沙田廣源邨廣源商場4座地下4-5號號舖

馥軒麵包有賣不同口味月餅,由傳統到新派月餅都有。
馥軒麵包有賣不同口味月餅,由傳統到新派月餅都有。
馥軒麵包有賣不同口味月餅,由傳統到新派月餅都有。
馥軒麵包有賣不同口味月餅,由傳統到新派月餅都有。

另外還有在沙田廣源邨的馥軒麵包,據指馥軒麵包在其他地區都有門市,但網上就查找不到相關資料證實。Anyway,馥軒麵包的月餅包裝和賣相以至月餅款式設計都比想像中美和有心機得多,由傳統的雙黃白蓮蓉和伍仁月餅,到低糖口味月餅,以至流心奶黃口味都有。個人則推薦低糖抹茶味月餅,喜歡它不會太甜,有一定回甘香之餘,味道亦相當天然,不會有甚為人工的味道,不過餅皮和餅餡做得稍為分離就有點失色。

馥軒麵包有多間分店,廣源邨是其中一間。
馥軒麵包有多間分店,廣源邨是其中一間。

5. 東京麵包餅食,牛頭角振華道70號樂華商場3樓312號舖

在九龍多個屋邨都有分店的東京麵包餅食,跟上文的華樂麵包一樣,都是以推出大件夾抵食的港式傳統麵包為主,最開心是麵包店內還有賣忌廉卷和厚身朱古力蛋糕,兩個都是$10之內而且超級好味!

在九龍多個屋邨都有分店的東京麵包餅食,是賣傳統港式麵包。
在九龍多個屋邨都有分店的東京麵包餅食,是賣傳統港式麵包。

至於月餅方面,東京麵包餅食的月餅口味偏傳統,例如雙黃白蓮蓉、伍仁月餅和紅豆月餅等都有售賣,不過麵包店亦有售賣流心奶黃月餅和榴槤奶黃月餅等較為新派的口味,而且價錢也不貴,不過是$20/個,相當抵玩,可滿足到不同人士的口味。

東京麵包店以售賣傳統口味月餅為主。
東京麵包店以售賣傳統口味月餅為主。
東京麵包店的奶黃月餅也不過是$20/個,還有榴槤流心月和黑芝麻流心月餅等不同口味選擇。
東京麵包店的奶黃月餅也不過是$20/個,還有榴槤流心月和黑芝麻流心月餅等不同口味選擇。

那麼,究竟以上5間的自家製屋邨月餅味道又如何?哪個比較好味?那就記得看看遊走香港屋邨誌的YouTube影片介紹!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先旨聲明,其實位於斧山的富山邨,我前後應該去過好幾次了,例如在以前做雜誌記者時期,就曾因工作關係而介紹富山邨。有趣的是,我自己確實頗喜歡富山邨,但就是說不出確實喜歡它的原因。

富山邨的平台看起來很愜意舒適,更聽到伯伯在播放徐小鳳的歌曲。
富山邨的平台看起來很愜意舒適,更聽到伯伯在播放徐小鳳的歌曲。

坦白而言,富山邨位置不算特別方便,畢竟它位於山上,而且不論是它跟鑽石山和彩虹地鐵站,都是有一段距離。但亦因為如此,在富山邨遊走,反而能享受市區難得的平靜,但未至於如澤安邨或新田圍邨般這麼冷清,感覺恰如其分。

富山邨入口對出巴士站。
富山邨入口對出巴士站。

富山邨命名 須從斧山開始

於1978年落成入伙的富山邨,想當然爾,名字是由它所在位置:斧山典雅化而來。起初上網搜尋屋邨資料,發現有指它的前身為在1960年代初就搬的牛房,以及在1975年時清拆的染廠。有關牛房的資料,恕小妹不才,實在無從參考;但反倒是染廠方面,雖然找不到當年確實坐落在今日富山邨地址的染廠名字,但確實找到一些當年舊報導,均指出蒲崗村道一帶是有多達30至40間的染廠,故此富山邨前身是染廠之說,相信亦是真確。

富山邨的公園,地方算不上大但至少五臟俱全。
富山邨的公園,地方算不上大但至少五臟俱全。

另外在搜尋有關富山邨前身時,找到一些個人認為更有趣的地方:富山邨這個名字在報章中首次出現,如無意外應是在1976年6月出版的《華僑日報》,題目為《斧山道興建富山邨 可容萬人居住》。

圖片來源:華僑日報, 1974-07-27

但後來找到連維基百科內也沒有提及過的資料,就是富山邨並非打從一開始就命名為富山邨,而是「斧山道邨」,即是沿用斧山這名字直接命名,早在1975年及1976年初時,《工商晚報》及《香港工商日報》就以斧山道邨稱呼今日的富山邨。

圖片來源:香港工商日報,1975-06-14

屋邨原被規劃為廉租屋邨

另外,雖然富山邨是在1978年落成入伙,但最早期有提及過有關規劃及興建富山邨,其實可追溯至1970年時,當時《華僑日報》已報導政府計劃採用斧山道一帶的地皮作發展廉租屋邨之用。你沒看錯,是政府廉租屋。直至1973年時由於房屋委員會的成立,才將富山邨由政府廉租屋,變成今日的出租屋邨。而這樣相信亦能解釋到,為何富仁樓、富信樓和富禮樓3座是採用前屋建會標準規格設計,讓屋邨看起來會有這麼強烈的70年代風格。

富山邨富信樓。
富山邨富信樓。
富山邨的公園在幼稚園放學時極為熱鬧。
富山邨的公園在幼稚園放學時極為熱鬧。
富山邨入口的樓梯。
富山邨入口的樓梯。

看來異常突出的富暉樓

說回遊走富山邨。富山邨面積不算大,全邨只有4座大廈,除了上文提及過的富仁樓、富信樓和富禮樓是在1978年落成入伙外,另有在2020年疫情期間才入伙的富暉樓。坦白的說,我第一次去富山邨是在2016年,當時連富暉樓都未有;至之後再訪富山邨,也差點走漏眼,遺忘了看起來高樓和新淨得多的富暉樓,是直到昨天再度遊走,才第一次正式看看富暉樓,但它的外型都是非標準設計大廈,黃橙色彩大廈牆身比其餘三座「前輩」鮮艷得多。但除此以外,覺得沒甚麼特別。

富暉樓。
個人認為頗為拍攝到屋邨生活日常感的照片,其實頗喜歡的。
個人認為頗為拍攝到屋邨生活日常感的照片,其實頗喜歡的。

難得老舊小店林立

畢竟富山邨的重頭戲,還是在富仁樓、富信樓和富禮樓一帶的平台層。可能是物業管理公司緣故,富山邨相對仍保留到不少老舊小店,例如辦館、報式報攤、藥房、五金行、酒樓等,即使有7-11便利店及惠康超市等連鎖店,也只是有限度進駐,未至於形成連鎖店吞噬整個社區。遊走的時候偶然經過平台,還會聽到有伯伯坐在長椅,用收音機大聲播放徐小鳳和陳百強的歌曲,平添了點點懷舊之情。

富山邨內的老舊辦館。
富山邨內的老舊辦館。
我很喜歡藥房的名字,好好意頭。
我很喜歡藥房的名字,好好意頭。
屋邨內當然少不了文具店。
屋邨內當然少不了文具店。
已經轉過好多次手的酒樓。
已經轉過好多次手的酒樓。

論老舊小店,當然不得不提屋邨內的林園餐廳,據稱開邨不久,餐廳已經在此營業,屹立45年之久。記得2016年到訪時已經有跟攝影師進內休息和食下午茶,當時已經很喜歡它的裝潢。事隔多年再看看門口的金漆招牌、懷舊的水晶燈、木製卡位、顯示6位數字電話號碼的圓鐘、放滿舊式包點的麵包櫃仍守護着餐廳,只是今次到訪沒有在餐廳內拍照,甚為可惜,唯有當是給自己一個理由下次再到訪,吃吃它的紅豆冰下午茶餐吧。

今次沒有幫顧的林園餐廳,早在開邨不久就已經服務街坊。
今次沒有幫顧的林園餐廳,早在開邨不久就已經服務街坊。
林園餐廳的門口仍保留80年代風格設計。
林園餐廳的門口仍保留80年代風格設計。

雖然富山邨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邨內亦設有公共圖書館、郵局、舊式街市和護老院、幼稚園、園圃等,生活可說是相當便利。我再想想自己長大的逸東邨,即使面積是約三個富山邨甚或更大,都沒有自己的郵局,以前錯有過小型圖書館但今日都沒有了。(哭)

富山邨雖小但五臟俱全。
富山邨雖小但五臟俱全。
富山郵局。
富山郵局。
這種大量水牌放在屋邨入口的設計,其實不算常見,應該暫時見過是富山邨獨有。
這種大量水牌放在屋邨入口的設計,其實不算常見,應該暫時見過是富山邨獨有。

個人認為甚為可惜之處,相信是今日惠康的位置,記得以前是一家舊式超級市場(好像叫「富山超級市場」),在屋邨已經買少見少,還記得那店看起來也頗有特色的,同樣很有70年代的風格。但去年重回富山邨時,已變成今日的惠康了。

已變成了是惠康超市。
已變成了是惠康超市。
屋邨圖書館及房署辦公室。
屋邨圖書館及房署辦公室。
富山邨。
富山邨。

不知道假設日後再到訪富山邨,屋邨仍能保留今日的美好面貌嗎?

富山邨平台與街市對出空地,是不少街坊聚腳聊天好地方。
富山邨平台與街市對出空地,是不少街坊聚腳聊天好地方。

後記:好久之前,應是去年10月左右,其實有出過富山邨的部分相片,但就是沒有寫到長文,故特此補寫,總算能完成並寫到一篇自己較滿意的文章與大家分享了。

名字很搞笑的商店。
名字很搞笑的商店。
富山邨的平台其實頗為舒適。
富山邨的平台其實頗為舒適。

屋邨資料——富山邨(Fu Shan Estate)

地點:斧山豐盛街2號
入伙年份:1978年,2020年(富暉樓)
樓宇數目:4
樓宇類型:舊長型、非標準設計
樓宇名稱:富仁樓、富信樓、富禮樓、富暉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香港工商日報》,《斧山道火警 織染廠被焚》,1972年9月5日
  • 《香港工商日報》,《斧山道邨即將動工》,1975年6月14日
  • 《大公報》,《柴灣西邨年內重建 斧山道邨有工程招商承建》,1976年3月13日
  • 《香港工商晚報》,《富山邨合約價逾三千萬》,1976年6月17日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平時多跟大家分享遊走屋邨的感受,但通常都是圍繞屋邨範圍內遊走。但有否想過,不如嘗試以另一個角度欣賞香港屋邨?隨着九月將至,接着也迎接廿四氣節的「白露」,即代表秋天正式來臨,意味着又是秋日郊遊的好時機。早前有朋友推介一條位於九龍灣屋邨後山的郊遊路線,只消10分鐘就可登頂眺望屋邨靚景,而且路線短而簡單,難度甚低,即可遙望獅子山下的多個九龍東區的屋邨之餘,同時探索自然,認識香港常見的動植物,更可強身健體,讓自己遠離市區呼吸新鮮空氣,可謂一舉數得!

九龍灣平山可望到獅子山風景。
九龍灣平山可望到獅子山風景。

彩德彩福邨的後山

位於九龍灣的平山,位於飛鵝山的南面,正正位於彩德邨和彩福邨的後方。它高188米,由於昔日能夠眺望啟德機場,故此亦有「機場山」之稱。由於平山位於彩德邨和彩福邨後方,加上它難度不高,路線簡單直接,輕鬆易行,故此不少街坊亦喜歡閒時到平山散步或晨運。由起點計算,至第一個遠眺屋邨及獅子山打卡位,只需要10分鐘左右,而走畢整座平山則需要一小時左右,適合時間緊湊,又想忙裡偷閒親親大自然的香港人。

彩福邨。
彩福邨。
彩福邨。

這次我跟朋友先在九龍灣港鐵站B出口集合,然後沿着天橋走,一路看到許多公共屋邨,當中以近年落成的居多,例如彩盈邨、彩德邨和彩福邨。不過今次重點是在山上眺望九龍東區的屋邨,故此上述的屋邨都是留待之後再慢慢遊走吧。

看到斜路,就是彩榮里,記得慢慢走上去,就可到平山起點。
看到斜路,就是彩榮里,記得慢慢走上去,就可到平山起點。

開始屋邨後山郊遊樂!

今次選擇穿過彩福邨,走到彩榮路,然後看到斜路,就是彩榮里,再慢慢走上去,走至盡頭看見迴旋處,就會見到一條直通往平山山頂的長樓梯。由港鐵站慢慢走至平山山腳起點,大約為10至15分鐘的步程,相當方便。

想看美景,記得要先行這條平山樓梯!
想看美景,記得要先行這條平山樓梯!

只要沿着長樓梯,就可慢慢欣賞獅子山和九龍東區屋邨的景致。不過別以為長樓梯就代表極之輕鬆,畢竟是上山,而上山路程全程都是樓梯,若果走得太快,還是會有點氣喘的。從山上至可眺望山下位置,大約需要10至15分鐘左右。雖然幾乎沒有難度可言,但記得要帶備充足的食水,做好防曬措施,以及穿着運動服和行山鞋呢。

看到這種圖書,認住是黑脈蛺蝶!黑脈蛺蝶有着粗黑色的翅脈,後翅更紅色的斑點,就像穿了半截裙般。黑脈蛺蝶喜歡吸食腐果和樹汁,吸食時會伸出黃色像飲管的口器,而朴樹是黑脈蛺蝶幼蟲其中一種食物。
看到這種圖書,認住是黑脈蛺蝶!黑脈蛺蝶有着粗黑色的翅脈,後翅更紅色的斑點,就像穿了半截裙般。黑脈蛺蝶喜歡吸食腐果和樹汁,吸食時會伸出黃色像飲管的口器,而朴樹是黑脈蛺蝶幼蟲其中一種食物。

平山雖然是位於屋邨的後山,其實亦可同時欣賞不少香港常見的自然生態,當中包括許多很有特色的動植物呢。由於朋友是在大學修讀與自然環境和動植物相關的學科,故此今次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作生態導賞。原來香港雖為石屎森林,但當中的生物多樣性也不能小覤,單是蝴蝶就有245種,鳥類更多達563種,而植物更是超過3,300種呢,實在是相當厲害!

另外在平山亦可看到巴黎翠鳳蝶,它是體型較大的蝴蝶,黑色的翅膀有着金屬綠色的鱗片,在陽光映照下十分耀眼。

後來再慢慢拾級而上,可看到的風景也越來越遼闊,不少屋邨的景致也陸陸續續映進眼簾!例如剛才經過的彩福邨和彩德邨全貌終於可看到了!

離遠看的話更可看到九龍灣和啟德的風景,相信未有公共屋邨之前,要看飛機升降也是很容易的事呢。
離遠看的話更可看到九龍灣和啟德的風景,相信未有公共屋邨之前,要看飛機升降也是很容易的事呢。
這個角度看很震攝的彩福邨。
這個角度看很震攝的彩福邨。
個人認為是開始打卡一流的「影相位」。
個人認為是開始打卡一流的「影相位」。

別錯過拍攝好機會!

走至中間,終於進入緩坡上山的路段,途中可回望九龍一帶景色,景觀變得開揚起來,更可以遠眺獅子山呢。相信日落時份登山,景政會更為迷人,可看到萬家燈火的夜景呢。

可看到獅子山啊!
可看到獅子山啊!

大家在獅子山下看到的屋邨又有幾多個呢?我以較為接近平山的屋邨為例,就可看到彩雲邨、彩輝邨、坪石邨、彩虹邨等,當然遠望的還可以看到一些位於慈雲山的屋邨,相當美麗呢!而且我倒第一次從山上遠眺彩雲邨的景致,那時候才發現原來彩雲邨真的很大,而且很美麗呢!

遙望彩雲邨。
遙望彩雲邨。
位於飛鵝山山腳的彩雲(二)邨和彩輝邨。
位於飛鵝山山腳的彩雲(二)邨和彩輝邨。
平山更可找到山芝麻,它果實形狀酷似芝麻,因而得名,常見於開闊多陽光的山地原野。每年5-8月是山芝麻的花期,淡紫色的小花十分漂亮。
平山更可找到山芝麻,它果實形狀酷似芝麻,因而得名,常見於開闊多陽光的山地原野。每年5-8月是山芝麻的花期,淡紫色的小花十分漂亮。
這棵看似平平無奇的植物原來是毒草?羊角拗為香港四大中毒草之一,在郊外十分常見。
這棵看似平平無奇的植物原來是毒草?羊角拗為香港四大中毒草之一,在郊外十分常見。

最終終於到頂,成就解鎖!不過個人認為最美麗的屋邨風景,其實反而是在樓梯路的中段,所以大家想拍東九龍屋邨美景的話,記得在緩坡上山的路段多多拍照呢!

終於到平山山頂啊!不過這個是三角測量站,上面刻的亦非政府官方的。
終於到平山山頂啊!不過這個是三角測量站,上面刻的亦非政府官方的。

下山原來都有靚景睇!

之後沿着路就是下山,下山則更為簡單,前往佐敦谷公園的路段都是水泥路,沿路更有樹蔭,只要慢慢下去就可以了,當時我們就向右走,即是下山至佐敦谷公園(沒錯,即是近年的野餐熱點)。正當我以為山上觀賞屋邨靚景告一段落,但朋友突然話其實下山路段都有個驚喜位可以介紹!而當我看到的一刻,心情實在又興奮又激動!

下山可沿路下去,會經過三個涼亭予人休息乘涼。
相信這棵木是死木,所以才會沿木長菇呢。
相信這棵木是死木,所以才會沿木長菇呢。

沒錯,就是下山路段原來正正就可看到「四順」全景,即是公共屋邨的順利、順安和順天邨都可一覽無遺,連順安後的安泰邨也可清晰看到,極之開揚,實在不得之了!

是順利、順安、順天邨和安泰邨!
是順利、順安、順天邨和安泰邨!
輕易看到順利邨和順緻苑,還有順安邨。
輕易看到順利邨和順緻苑,還有順安邨。

更有趣是當我看着四順的風景的時候,看到天上有隻鷹一直在高空盤旋,我猜是在尋找獵物,感覺好威水!

相信是黑鳶,即是俗稱的麻鷹,常於市區上空出沒。麻鷹全身以褐色為主,像魚尾的尾部是重要的辨認特徵。
相信是黑鳶,即是俗稱的麻鷹,常於市區上空出沒。麻鷹全身以褐色為主,像魚尾的尾部是重要的辨認特徵。

最後經過分岔路口,只要左轉就是前往佐敦谷公園,只要沿樓梯下行就可到達公園入口。而公園有洗手間和汽水機,更有不同休憩設施和大草地,大家可盡情休息和野餐。


平山路線資料

行程需時(不計觀賞休息時間):45分鐘
路線距離:全長約1公里
交通:從港鐵九龍灣站B出口沿天橋起步
公共設施 / 補給點:接近起點的彩禧路公園和終點站佐敦谷公園有公廁;終點站佐敦谷公園有汽水機


拍照小貼士

  • 若果帶備相機,宜帶備廣角鏡頭,更能拍攝東九龍屋邨及獅子山全景。
  • 夏天日照時間較長,拍攝Magic Hour和萬家燈火相片效果更佳。

參考資料、部分動植物圖片提供及特別鳴謝

咫尺自然 Nature in my Backyard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說實的,以前我對位於牛池灣的彩虹邨的印象就是比較片面和一般。畢竟近年提及到彩虹邨,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打卡」,它的七彩繽紛大廈外牆,有關那經典打卡位,實在是彩虹邨的生招牌。關於經典打卡位的精彩美麗相片,早已被不少人拍攝下來,無謂班門弄斧了;至於它的知名程度,就是連外國遊客、攝影師、甚至明星等也特意前來拍攝取景,說彩虹邨的知名度到達世界級,其實我覺得一點也不過份。

第三次遊走彩虹邨時才拍攝了合照。
第三次遊走彩虹邨時才拍攝了合照。

但亦因為彩虹邨的經典打卡位形象實在太深入民心,在早期計劃遊走屋邨時,反而會有所卻步。始終太多人介紹過,隔時網上搜尋,也發現歷史資料很多,即使是街坊口述歷史也多不勝數,實在不知道如何入手,甚或覺得珠玉在前下,寫文章居然會有點壓力。

彩虹邨經典打卡位的對面,就是這個面貌。

但想着想着,不要緊,還是試試以自己遊走的角度加整合的資料,隨心寫點東西吧。

嘗試尋找經典打卡位以外的其他拍照地點。
嘗試尋找經典打卡位以外的其他拍照地點,雖然算不上多。

三次遊走彩虹邨的背後故事

意想不到的是,為了更仔細遊走彩虹邨,最終我前後三次到訪(其中一次是為了拍攝打卡相,哈哈!)。但不能否認的是,彩虹邨在打卡位以外,還是有它一定的可觀性和吸引力,讓我想對它了解更多。

彩虹邨。

彩虹邨前身為九龍十三鄉之一的沙地圍,據《華僑日報》報導,從前彩虹邨的地方其實是木屋區和耕地,「而且大部分地區還是被用作丟棄廢棄物的場所。」是直到1960年時才被清拆和清理妥當。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至於屋邨歷史方面,彩虹邨早在1962至1964年間分階段入伙,若以現存的香港屋邨計算,相信它是繼模範邨和西環邨後,另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屋邨之一。(與彩虹邨同年入伙的還有福來邨和馬頭圍邨)

在1963年12月18日,香港港督柏立基爵士更主持彩虹邨揭幕,有關牌匾仍擺放在屋邨入口通道。
在1963年12月18日,香港港督柏立基爵士更主持彩虹邨揭幕,有關牌匾仍擺放在屋邨入口通道。

查看以往的報導,不難發現彩虹邨的興建可說是大規模項目,亦備受政府及媒體重視。據《華僑日報》和《香港工商日報》報導,屋邨為屋委會興建的第7個屋邨,當時耗資達5000萬興建,更是當時屋委會建屋計劃中最大規模。為隆重其事,在1963年12月18日,香港港督柏立基爵士更主持揭幕,有關牌匾仍擺放在屋邨入口通道。

彩虹邨

彩虹邨全邨設11座大廈,由7層至20層不等,故此大廈看起來高低錯落有致。至於樓宇名稱則呼應彩虹邨的名字,同是以顏色作主題。

數完背後歷史,講講遊走體驗

遊走彩虹邨時才發現,屋邨的面積其實比想像中更大。至於不同設施空間分布則不會密密麻麻,反而有種頗為寬闊,加上屋邨內環境清幽,讓人有種走得舒適的感覺,跟屋邨外的車水馬龍和擠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彩虹邨
彩虹邨

屋邨設計採巴浩斯簡約實用風 榮獲建築師學會獎項

今日的彩虹邨可能看起來很像很普通,至少基本設施配套齊備,例如街市、店舖、郵局、遊樂場、學校、社區中心等。但這些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東西,在當時而且可說是相當前衛和完整的規劃。而且屋邨融入現代主義風格(Modernism),大廈及單位設計強調功能性和透明度,而且綫條簡潔,每個單位均設有客飯廳、露台、廚房、洗手間連浴室等,在當時而言已經是相當優質的居住環境,難怪彩虹邨榮獲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之餘,更吸引多位政要如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遜、瑪嘉烈公主、雅麗珊郡主伉儷和港督麥理浩等前來到訪呢。

彩虹邨

難得仍然小店林立

的確,遊走彩虹邨是頗為賞心悅目的體驗,屋邨不設商場,在多座大廈地下特設類似商店街的街市和商店。邨內小店林立,而且有着一定歷史,單看店舖的裝潢就可感受到,猶如時間在60年代定了格般。例如現時坊間少見的旗昌辦館、單看牌匾已感受到歷史的「金碧酒家」和「李應記鐘錶行」、充滿老舊港式快餐店格局「愛群快餐店」、連MIRROR首支英語派台歌《Rumours》的MV及電影都有前來取景的舊式理髮店「華麗理髮公司」等。不過個人認為現時極少見的租借漫畫店「漫畫世界」和肉檔「彩虹肉食公司」,亦是當中的滄海遺珠。

每次去最終都沒有吃的愛群快餐店。
每次去最終都沒有吃的愛群快餐店。
反而辦館就有惠顧過一次。
反而辦館就有惠顧過一次。
好舊式的運動用品店。
好舊式的運動用品店。
彩虹邨內仍設有老式糧油雜貨店。
彩虹邨內仍設有老式糧油雜貨店。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2 preset

差點忘記一件事,除了裝潢老舊的小店,還記得第一次到訪時,去了一間小食店買小食,重點是價錢可說是中學時期的價錢,相當抵買,例如5元3粒炸帶子!

仔細留意價錢的話,就會發現小食店賣的食物實在是良心價。
仔細留意價錢的話,就會發現小食店賣的食物實在是良心價。
名字有「彩虹」二字呼應屋邨的肉店。
名字有「彩虹」二字呼應屋邨的肉店。

富心思的屋邨名字與外牆顏色

至於屋邨的最大賣點,上文亦有提及過,就是大廈外牆塗上彩虹七色,連屋邨內7條街道的名字,亦是以彩虹七色為首,如紅梅路、橙花路、黃菊路、綠柳路等,可見屋委會在規劃屋邨時如何花盡心思。當然,屋邨雖然已有超過60年歷史,但中間亦曾經歷大型翻新,才會看起來不會太殘舊吧。

彩虹邨

至於想拍攝平時經典大廈七色外牆,當然要走到停車場天台樓層。只是我沒想到天台原來是如此熱鬧,全因它同時是花園、籃球場和羽毛球場,有不少人都在此休憩或玩樂,但這亦編織成另一片街坊生活日常的美麗風景。

黃昏下的彩虹邨籃球場還是熱鬧得很。
黃昏下的彩虹邨籃球場還是熱鬧得很。

在網上查找有關彩虹邨街坊講述居住的物事種種(當中包括謝君豪曾任講解香港公屋節目《回家》的嘉賓,連結在此),不難發現他們都對屋邨有着強烈的歸屬感,更認定屋邨是個落地生根的好地方。相信對街坊而言,彩虹邨就是一個如此充滿美好回憶和宜居的存在吧。

送上極少並不願意出鏡的同遊屋邨某肥仔君的相片。
送上極少並不願意出鏡的同遊屋邨某肥仔君的相片。

PS:不經不覺,居然寫了如此長篇大論,更沒想到寫了超過一小時(誤)。若果你看文章至此,實在多謝你的支持啊。


屋邨資料

地點:牛池灣紫葳路5-19號、黃菊路2號、綠柳路2-8號、青楊路2、11號、紅梅路1-5號
入伙年份:1962年至1964年
樓宇數目:11
樓宇類型:舊長型
樓宇名稱:翠瓊樓、紫薇樓、紅萼樓、金漢樓、錦雲樓、金碧樓、金華樓、綠晶樓、碧海樓、白雪樓、丹鳳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 《彩虹邨廉租廈兩幢建至頂層 預料不久即可接受入住申請》,《大公報》,1962年2月16日
  • 《彩虹邨落成 總督主持揭幕 景韓縷述建屋大計》,《華僑日報》,1963年12月19日
  • 《Bing Kwan建築與藝術》,《信報財經新聞Lifestyle Journal》,2014年4月14日
  • 《灣仔街市真是包浩斯建築嗎?》,《香港電台通識網》,2018年4月23日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說起來也很慚愧,我人生第一次認識鳳德邨,也不過是一個多月前,由於工作關係,才認識到有鳳德邨這條屋邨。

鳳德邨的遊樂設施。
鳳德邨的遊樂設施。

當時認識到鳳德邨,是因為早前屋邨才贏得康文署的園林設計大獎(笑),那時才湧現起一種念頭,就是不如到訪吧,一來之前從來沒有去過,二來還想看看屋邨的獎的園林設計是怎樣的一回事。

當初怎會想到,鳳德邨的園林設計原來曾得獎?
當初怎會想到,鳳德邨的園林設計原來曾得獎?

遊走鳳德邨的第一印象

沒想到課走鳳德邨的第一印象,已經是頗不錯的。

事關我從港鐵鑽石山站走上鳳德邨,走到其中一個出入口,已經看見懷舊感十足的遊樂設施。包括塗上鮮藍色,鐵造的滑梯,還有星星形的攀架,正是我小時候常現的東西,很有親切感。

很有懷舊感的遊樂設施。
很有懷舊感的遊樂設施。

不過別忘記,當初到訪鳳德邨的原意是為了欣賞園林,然後我走到其中一個設計頗為日式的園林中,看到裡面有木雕的青蛙和牛,屋邨內雕塑我見得多,但用木雕的還是頭一遭看見。園林算不上大,但的確有點綴環境的作用,而且四周環境相當寧靜,也讓人感到相當愜意。

個人認為設計頗有趣的木雕青蛙。
個人認為設計頗有趣的木雕青蛙。

屋邨商場也很有驚喜

另一個人覺得頗為驚喜的地方,就是鳳德邨的屋邨商場設計。於1991至1992年入伙的鳳德邨,歷史算不上很久,但屋邨商場的半露天設計,反而滲透着點點的懷舊味道。還記得商場的屋頂是三角半透明狀,不知怎的我覺得與禾輋邨的屋邨商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鳳德商場的屋頂設計。
鳳德商場的屋頂設計。

鳳德邨說大不算大,但亦不是小,一邊遊走的時候,才發現屋邨原來是依山而建。屋邨雖然是在90年代初興建,但空間感還是很充足的,而且很喜歡屋邨的遊樂場能保持到老舊模樣,在今日瞬息萬變的香港中,此情此景已是相當難得了。

鳳德商場其中一個入口。
鳳德商場其中一個入口。
看起來採光和空間感十足的商場。
看起來採光和空間感十足的商場。

屋邨資料

地點:鑽石山鳳德道111號
入伙年份:1991-1992
樓宇座數:7
單位數目:900(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
樓宇類型:新長型、Y3型、Y4型
樓宇名稱:斑鳳樓、硃鳳樓、銀鳳樓、碧鳳樓、雪鳳樓、黛鳳樓、紫鳳樓

資料來源:房委會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位於東九龍的牛池灣彩雲邨,它未必是全港最大的屋邨,或是擁有最高樓宇的地方,但論彩雲邨的樓宇大廈名字,我對它們就是有種莫名的迷戀。

彩雲邨景新樓。
彩雲邨景新樓。
彩雲邨瓊宮樓。
彩雲邨瓊宮樓。
彩雲邨豐澤樓。

彩雲邨樓宇:他們的名字極具詩意

觀日、伴月、瓊宮、玉宇、遊龍、飛鳳、景新、白虹、星辰、時雨……以上極富詩意,讓人聯想到銀河星宿,天文觀象的名詞,正正就是彩雲邨多座大廈的名字。我曾有過無聊的幻想:不知道街坊們向外人介紹他們住在極具詩情畫意的大廈的名稱時,究竟會有着怎樣的感受?

現實就是如此的平凡——不會對樓宇的名字有特別的感受,並不會感到自豪或開心的,至少住在彩雲邨的Levi是這樣認為。Levi從小學一年級就搬到彩雲邨飛鳳樓,光陰似箭,一住就是廿二載。

彩雲邨商場。
彩雲邨商場。

彩雲邨的巨變

彩雲邨的變與不變,一切作為街坊的Levi他都看在眼內。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於屋邨商場。

從白虹樓巴士站,穿過天橋走到彩雲邨商場,是典型的屋邨商場格局:冷氣、升降機、扶手電梯一一齊備,看起來好像沒甚麼特色,符合一貫領展商場的標準、整潔企理但冷冰冰風格。充其量是商場二樓擁有中央露天花園,種植了多棵綠樹,花園旁設有一些長椅給街坊休息。恰巧賽馬會投注站就是設在中央花園旁邊,每到賽馬日,就會堆滿手執報紙的叔叔伯伯,一邊抽煙,一手拿起收音機聽着賽事,四周的空氣也變得快活起來。

彩雲邨商場中庭。
彩雲邨商場中庭。
彩雲邨商場。
彩雲邨商場。
彩雲邨商場。
彩雲邨商場。

商場經過領展接手後,從昔日殘舊而少店舖的商場,搖身一變成鋪上地磚,牆身亦經過翻新,刷上全新的油漆的全新面貌;店舖亦由只有十數間,變成多間連鎖店進駐,起碼餐廳選擇除了麥當勞和茶餐廳,還多了米線、餃子、比薩店等,對街坊而言,多了選擇固然是好事。至於商場內歷史較為悠久的餐廳,已經要數到成發餐廳。餐廳早於1990年代開業,多年來裝潢如一,食物味道同樣多年如一,還是偏黃的昏暗燈光,配上多個卡位,餐廳牆身貼滿人手寫的餐牌,就是典型的香港茶餐廳格局,食物味道嘛,個人認為就是不過不失,不過勝在有些傳統港式食物可點,如窩蛋牛肉飯、豆腐火腩飯、煲仔飯等被公認為男人的浪漫的菜式。

彩雲邨街市,Levi表示現今的街市,比昔日乾淨得多。
彩雲邨街市現今面貌。
彩雲邨街市現今面貌。

彩雲的不變多年如一

但屋邨商場內部如何改變,總有些風景一直不變,歲月彷似在這些畫面中定格,並沒有垂年老去。例如商場門口及巴士總站外的巨大榕樹,它看來長得極為茂密,榕樹的多條氣根伸延得很長並形式縱橫交錯形態,它早已被街坊公認為彩雲邨地標,相信亦一直默默守護街坊們吧。

居住在彩雲邨超過二十載的街坊Levi與彩雲邨地標:榕樹合照。
居住在彩雲邨超過二十載的街坊Levi與彩雲邨地標:榕樹合照。

據稱榕樹在彩雲邨落成前已經存在,並已列入古樹名木冊,而且有一副由雨坊樓客所撰寫的對聯:「彩雲生祥瑞降臨家戶,古樹茂繁華映帶商場」,甚有文藝氣息。Levi回憶,他在小學時期首次看到這棵榕樹,腦海已經有很深刻的印象,感覺生氣盎然。

彩雲邨榕樹下的對聯。
彩雲邨榕樹下的對聯。

另一屋邨不變的風景,就是不知何故長期排隊的公公婆婆。

Levi解釋,原來彩雲邨白虹樓附近的垃圾站,曾經如此熱鬧過。從前就有人專門回收鋁罐及膠樽等,不少公公婆婆都會排着隊,拖着沉甸甸的巨型膠袋,裡面裝滿從屋邨內收拾的鋁罐或膠樽,然後拿到垃圾站旁變賣,賺取些零用錢。「小時候媽媽也叮囑我要拿鋁罐到垃圾站回收,以賺取些少零用。但後來眼見利潤不多,所以再也沒有做了。」

以往公公婆婆到垃圾站排隊,今日則在商場的膠樽回收機前長期排隊,原因同樣是賺些零用錢,一切看起來如此平常的畫面,其實亦教人心酸不已。

彩雲邨平台。

彩雲邨平台上的一片美好風景

離開屋邨商場,沿着接駁天橋漫步到中央平台位置,多座彩雲邨的大廈四面環繞,高低有致地排列,景致開揚,形成另類的屏風般的風景。不少小朋友在平台上奔跑嬉鬧,陣陣的歡笑聲為屋邨帶來更多生氣,笑聲也不經不覺地感染到附近聊天的街坊,他們的面容看起來是如此的放鬆愜意。

彩雲邨。
彩雲邨。
彩雲邨平台很大很闊。
彩雲邨平台很大很闊。

這令我回憶起,小時候的自己其實很少遊玩,但不知怎的平時就是喜歡坐在屋邨平台一角,靜靜的看着朋友玩滑梯或奔跑,他們的歡樂也不覺地感染到我,即使自己沒有遊玩,也感受到當中的快樂,心情同樣是放鬆的。

彩雲二邨。
彩雲二邨。

從平台望出彩雲邨的宏觀街景,只見彩虹道的車道非常繁忙,即使呆站三數分鐘,已有數十輛汽車穿梭遊走;車道兩旁盡是彩雲邨的大廈,大部分都是傳統舊長形公屋,如一座座堆高的積木有致地排列,看起來相當宏偉而和諧;遊走當日正值黃昏,西斜的夕陽將部分大廈外牆灑成一片金黃,配合湛藍的天空覆蓋,看來略帶刺眼但同時很美麗。看着看着,天色也原來昏暗起來,好快就步入晚上了。相信不少街坊見過以上眼前風景,也會禁不住陶醉起來,並拿起手機拍照吧。

我認為很漂亮很有特色的彩雲邨「凱旋門」。
我認為很漂亮很有特色的彩雲邨「凱旋門」。

變化的不是屋邨而是人

彩雲邨在這些年來變化可說很大,亦可說是不大,Levi坦言,變化的其實是人。小學時留在屋邨的時間較多,會跟屋邨有較為緊密的連繫,但一切隨着投身社會工作,在家時間越來越少而改變了。

「其實一切都是香港的縮影,你只會看到屋邨活動的大多是老人家,屋邨亦隨時老人的增多,以及樓齡增加,而變得越來越老了。」

桃花依舊,人面全非,相信指的就是上述的情況了吧。

彩雲邨仍有保留的英殖時期郵筒。
彩雲邨仍有保留的英殖時期郵筒。
彩雲邨。
彩雲邨。

【info】
地點:牛池灣清水灣道45號
入伙年份:1979-1981年(彩雲一邨);1978年(彩雲二邨)
樓宇數目:16(彩雲一邨);5(彩雲二邨)
單位數目:5900(彩雲一邨);3000(彩雲二邨)*截至2022年12月31日
樓宇類型:雙工字型、舊長型、單座工字型、雙塔式
樓宇名稱:伴月樓、長波樓、紫霄樓、飛鳳樓、甘霖樓、景新樓、觀日樓、銀河樓、白鳳樓、白虹樓、繡文樓、星辰樓、時雨樓、游龍樓、玉麟樓、日月樓(彩雲一邨);豐澤樓、啟輝樓、瓊宮樓、明麗樓、玉宇樓(彩雲二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獨立媒體《古樹矗立黃大仙 名木位置你要知》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早前曾遊走過黃大仙的竹園南邨,既然來到南邨,總不可遺漏在隔壁的竹園北邨了吧?

話雖今次分開了南邨和北邨遊走,但我認為在實際居住體驗上,我想街坊已將兩者融為一體了。畢竟商場和巴士站是兩邨共用,而且雖然地理位置上兩者的分界明確,但實際遊走兩者皆相差無幾。

黃大仙竹園北邨及巴士總站。
黃大仙竹園北邨及巴士總站。

竹園北邨的落成和入伙時間比南邨稍晚,於1987-1989年期間落成。竹園北邨的最大特色,相信是全邨8棟的大廈都是Y型設計。查看資料才知道,竹園北邨更是全港擁有最多Y3型的大廈,而這種設計於80-90年代初是相當流行。

黃大仙竹園北邨的Y3型大廈數量達8個,為全港之冠。
黃大仙竹園北邨的Y3型大廈數量達8個,為全港之冠。

說回遊走竹園北邨的體驗。跟竹園南邨相比,不知道是錯覺還是如何,感覺竹園北邨的老人家數目好像比竹園南邨少一點,起碼遊走當日看到大叔大嬸多,反而老人家都有,但不如南邨的多。

另外,個人比較記得竹園北邨的印象,就是邨內設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公園,公園內除了有中式涼亭,更有錦鯉池。看到錦鯉池的一刻,居然有鼓莫名其妙的感動,可能是因為現時遊走屋邨,已很難看到有泉水和錦鯉的水池,不少都由於管理及安全問題,早已將水抽乾,讓本來設計美觀,而且有散熱作用的園景浪費了。相信這是我看到錦鯉池感動的原因吧。

黃大仙竹園北邨錦鯉池。
黃大仙竹園北邨錦鯉池。
黃大仙竹園北邨錦鯉池。
黃大仙竹園北邨錦鯉池。

但感動同時,好快被同行朋友拉回現實——「為何水看起來這麼髒,是綠色的?」哈哈哈?

另外,竹園北邨較為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遊樂設施好像停留了在80至90年代之間,例如木造的遊樂設施,raw raw哋但好靚,真係好靚。還有車軚盤形的鞦韆,還有極為簡約設計,會讓屁股發熱得開花的鐵滑梯等等,這是充滿童年回憶的氣息啊!

黃大仙竹園北邨的滑梯。
黃大仙竹園北邨的滑梯。
竹園北邨的木造遊樂設施。
竹園北邨的木造遊樂設施。
竹園北邨內的少見車軚型鞦韆。
竹園北邨內的少見車軚型鞦韆。

遊走竹園北邨的時間跟南邨相比,可說是快得多。但最後想問問街坊,竹園邨的獨特獅子山標誌,我遊走竹園北邨時就看不見,那標誌是南邨獨有嗎?

黃大仙竹園北邨。
黃大仙竹園北邨。

屋邨資料

地點:竹園穎竹街8號
入伙年份:1987-1989年
樓宇數目:8
單位數目:800(截至2022年9月30日)
樓宇類型:Y3型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