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早前遊走了馬頭圍邨,那麼索性同時遊走位於附近的真善美村吧。 起初聽到「真善美村」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屋邨的名字也挺美的。可能是想居住在邨內的居民可感受到真善美的一面吧,但事實當然已經不可考了。 另一個對真善美村的極深印象,就是從消防局轉彎至富寧街看到至真樓時,樓宇所呈現的曲線形態。相信是因為樓宇是沿着彎曲的街道興建所致,如此的美態其實也頗特別的。 位於土瓜灣和九龍城之間的真善美村,是房協建成的第12個屋邨,早於1965年落成。當時社會對廉租房屋的需求殷切,為此房協在這段時間就是密密興建公屋,真善美村就是其中之一。 遊走真善美村的感受很簡單,就是地方雖小,只有3棟樓宇,分別為至真樓、至善樓和至美樓,但不知怎的,就是覺得逛得很舒服。縱然真善美村位於鬧市中,但遊走村內不會聽到煩囂吵鬧的車聲人聲,還是可以感受到鳥語花香,有種自成一角的感覺,氣氛相當愜意。 從地圖來看,至真樓、至善樓和至美樓呈三角形,三角形中央就是一所兩層高的社區中心,並於1966年由當時的房協主席祈德尊爵士主持揭幕儀式。資料搜集時發現,社區中心旁原來有一棵高大的鳳凰木,每到初夏,嫣紅的花朵就會綻放得特別燦爛。只可惜由於遊走當日為冬天,無緣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邨內不設商場,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商舖,樓上就是住宅那種。超級市場、便利店、診所、快餐店等都一應俱全。 話雖今日遊走真善美村,可說是相當寧靜舒適,但其實以前的真善美村是吵鬧得多的。全因舊啟德機場就是在附近,真善美村更可能是最靠近啟德機場的公共屋邨(如有錯誤請指正),飛機會在屋邨上走過也是家常事,從前更吸引了不少人到真善美村拍攝飛機照片呢。 做資料搜集時,才知道真善美村早已宣布將會重建。這種歲月靜好的日子,相信將來也難以復見吧。 屋邨資料——真善美村(Chun Seen Mei Chuen) 屋邨類型:房協出租單位地點:九龍城馬頭圍富寧街5-55號入伙年份:1965樓宇數目:3樓宇名稱:至真樓、至善樓、至美樓 資料來潔:房協官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九龍區
彩雲邨原名牛池灣邨,因位置位於清水灣道,1978年易名。香港最早期標準雙連座工字型大廈在此落成,包括觀日樓和伴月樓。這些設計提升採光通風和私隱度,緩解人口問題。彩雲邨有16幢樓宇,各自擁有不同的名稱。
家維邨是位於紅磡的一個低調屋邨,因紀念創辦人張有權而命名。這屋邨設有商場及綠化區域,提供便利的購物環境和寧靜的居住氛圍。盡管外圍熱鬧、嘈雜,內圍卻是一處舒適宜人的城市綠洲。交通方便,毗鄰巴士站和火車站,是一個集便利性、歷史、特色於一身的理想居住地。
位於九龍灣鄰近啟德的啟業邨,是我很早期就有遊走的一個屋邨。記得上一次去是因為籃球場,但今次再度遊走,當中印象最深刻有6件事。
觀塘區應該是繼屯門、沙田及離島東涌後,另一個有着較為深厚感情的地區。只因從大學畢業後,我的部分工作時間,以及居住地方正正就是在觀塘區內。不過說來慚愧,我並非觀塘區的所有屋邨都遊走過,事關觀塘區的公屋就有多達35個,為18區之冠,對我這位公屋愛好者而言,遊走觀塘區公屋實在跟「打大佬」無異。言歸正傳,今次來個「打大佬」屋邨之一,觀塘翠屏邨吧。
愛民邨早在1974年至1975年就入伙,是屬於前屋宇建設委員會的最後一個屋邨項目,是有「香港井字型公屋之父」之稱的廖本懷所設計。早在興建的時候,有關部門就規劃將它打造成如華富邨般的規模,並在愛民邨作為先導試點,更首設獨立的屋邨購物商場和人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日後亦在其他屋邨引入上述的建設。
雖然之前已經寫過一次大坑西邨,但都想趁近日推出了新影片,正正就是遊走大坑西邨的機會,來個舊地重遊,看看還剩下不到半年時間的屋邨,究竟今日面貌是怎樣的。只是沒想到,不過是事隔一年有多舊地重遊,看到的畫面已經是多了悲情和街坊的憤怒,當中的感受可謂五味雜陳。
對於德田邨最深刻的印象,相信是它的新長型大廈吧。曾經有段時間乘坐巴士,經常都會沿着碧雲道斜路經過德田邨。每當看到德敬樓和德禮樓時,就會覺得它的長型大廈設計相當有氣勢,而且大廈為連接碧雲道出口,設有兩個小小的行人橋接駁,感覺頗有特色的。
觀塘和樂邨是自「遊走香港屋邨誌」在去年設立以來,較為早期完成遊走的一個屋邨。而當時選擇遊走和樂邨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很接近我住處。(笑)但除此以外,我其實對和樂邨可說是幾乎一無所知,唯一的印象就是——它的外觀和設計格局看起來真的跟荃灣的福來邨很像呢,畢竟這種7層樓高不設電梯,而且有着很大露台設計的大廈確實不多,所以一看到就覺得和樂邨跟福來邨實在很像呢。
- 九龍新界沙田區觀塘區遊走香港屋邨文章黃大仙區
【月餅2023】香港屋邨麵包小店月餅5大推薦 邊間流心奶黃月餅最好味?同場加試雙黃白蓮蓉 / 低糖抹茶月餅 / 斑蘭奶黃麻糬月餅
by aikooosan1 minutes read臨近中秋,相信不少人都會選擇食月餅慶祝,而月餅亦是我個人最為喜愛的應節食品,因為它款式多,變化大,當甜品又可以,當作鹹點也可以,可塑性高。但其實除了大型連鎖餅店推出的月餅,有否想過其實自己居住的屋邨,原來隨時都會有自家製月餅可買到? 今次就重點推介數個屋邨的麵包小店自家推出的月餅給大家,以支持屋邨小店之餘,同時可以更方便更快捷購買到本土製造的溫暖好味道!
先旨聲明,其實位於斧山的富山邨,我前後應該去過好幾次了,例如在以前做雜誌記者時期,就曾因工作關係而介紹富山邨。有趣的是,我自己確實頗喜歡富山邨,但就是說不出確實喜歡它的原因。
有否想過,不如嘗試以另一個角度欣賞香港屋邨?早前有朋友推介一條位於九龍灣屋邨的後山:平山郊遊路線,只消10分鐘就可登頂眺望屋邨靚景,而且路線短而簡單,難度甚低,即可遙望獅子山下的多個九龍東區的屋邨之餘,同時探索自然,認識香港常見的動植物,更可強身健體,讓自己遠離市區呼吸新鮮空氣,可謂一舉數得!
「樂華邨」這個名字對我而言,可說是別有一番意義。全因在一年多前,我決定開設「遊走香港屋邨誌」(當時更不是用這個名字……),第一個遊走拍照及寫文章的屋邨,正正就是樂華邨。但眼見第一篇文章不論文筆以至內容鋪排都甚為生澀,而且當時遊走拍照亦相當打卡導向,拍照位置亦以打卡勝地:藍色時光隧道和Pantone粉紅外牆所在的南邨為主,故此後來決定不如再一次遊走樂華邨,但今次選擇集中遊走之前沒有走到的樂華北邨,看看遊走感受方面會有何分別。
本來我對廣田邨的印象是比較模糊,充其量就是以前曾經到邨內的體育館健身。相比起同樣位於藍田的德田邨和興田邨,雖然廣田邨於1992年入伙,跟前兩者的入伙時間很相近,但不知怎的,就是覺得廣田邨並沒有一些很突出的特點教人記住。
相對順利邨,順天邨的歷史其實跟順利邨大同小異,充其量是它的落成年份較順利邨為晚;至於相對順安邨的標誌大十字型建築,順天邨則較為接近典型的1980年代公屋:有着井字型公屋、相連長型大廈以及坊間較為少見,僅於1980年代出現的I型大廈(天璣樓和天瑤樓就是其中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