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順安邨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它是繼大興邨後,另一罕有採用大十字型大廈建築,即建築物上窄下闊設計的屋邨。由於之前工作關係,我走訪大興邨不下三次,故此當我遊走順安邨時,也不自覺的與大興邨比較起來。
九龍區
若果稍有留意本港屋邨發展的話,相信都會找到很多有趣的屋邨前身故事。其中較為廣為人知的,相信分別為觀塘順利邨為前七號墳場,還有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其前身為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但其實位於深水埗的麗閣邨,今日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置身鬧市的平凡屋邨,但它的歷史故事可謂一點不平凡,全因麗閣邨的前身,原來是歷盡風雨的深水埗軍營呢。
首次聽到李鄭屋邨這個名字的時候,相信是小學時期。不知是常識課還是甚麼,就是聽講過李鄭屋古墓,因此順理成章聽到李鄭屋邨這個名字。故此我一直認為,李鄭屋邨是個歷史很悠久的屋邨,加上它的名字,更賦予了點點古代歷史感。但說了那麼多,其實我對屋邨的位置在哪裡是一無所知,還以為它是在新界區,但原來屋邨是在鬧市長沙灣與深水埗之間,哈哈哈! 不過這亦是個很好的契機,給自己利用遊走屋邨的機會,好好了解一下李鄭屋邨以及附近古墓的歷史,順道對社區了解更多。
說到與愛民邨的關係,我跟它可說是有點微妙。 由於我以前住的地方交通配套並不算做得好,可直達市區的巴士選擇不多。印象最深刻就是若果想從家中出發到深水埗、旺角等地,就需要乘搭一輛前往「愛民邨」的巴士。這就是我小時候對愛民邨的首次認識,因為它是前往旺角巴士的真正總站。但愛民邨在哪裡,有甚麼建築物在附近,有甚麼特色,統統是一片空白。 直到長大後接觸多了有關愛民邨的資料,才知道它當中的歷史和特色。
說實的,以前我對位於牛池灣的彩虹邨的印象就是比較片面和一般。畢竟近年提及到彩虹邨,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打卡」,它的七彩繽紛大廈外牆,有關那經典打卡位,實在是彩虹邨的生招牌。關於經典打卡位的精彩美麗相片,早已被不少人拍攝下來,無謂班門弄斧了;至於它的知名程度,就是連外國遊客、攝影師、甚至明星等也特意前來拍攝取景,說彩虹邨的知名度到達世界級,其實我覺得一點也不過份。
若果要數香港典型「打卡」屋邨,除了大熱的彩虹邨和勵德邨,相信位於石硤尾大坑東的南山邨必定榜上有名。而且南山邨鄰近大學,更成為大學生及一眾愛好打客遊客的好去處。但南山邨除了兩大攝影打卡熱點,以及美食聞名的茶餐廳「品香樓」,還有甚麼特色之處嗎?說實的,以前我也對「打卡屋邨」先入為主,認為他們在打卡背後就沒甚麼特別,但一切原來都錯了。
之前介紹的屋邨,以房委會轄下的為主,但個人認為房協的公屋不少都相當有特色和具設計美感。例如數個月前曾介紹過的大坑勵德邨。另外位於牛頭角的花園大廈,相信是我個人較為有感情的房協公屋。
說起來也很慚愧,我人生第一次認識鳳德邨,也不過是一個多月前,由於工作關係,才認識到有鳳德邨這條屋邨。
若果要我講述對坪石邨的印象,相信是它被嚴重低估,但仔細發掘後原來還有很多有趣物事的屋邨。 若果很早期已經有留意「遊走香港屋邨誌」的朋友,你可能都會記得,我其實早已寫過有關於介紹位於牛池灣的坪石邨的文章。但當時聚焦於與街坊阿豪的訪問,反而沒有怎樣描述自己對遊走坪石邨的種種感受。不如趁早前再次到訪坪石邨,就訴說一下自己遊走屋邨的體驗吧。
跟隔壁的「打卡公屋」南山邨相比,大坑東邨可說是相對低調的存在。 小時候經常有個錯覺,以為大坑東邨是位於香港島一帶的大坑,即是需要過海;後來才知道原來大坑東邨是在九龍塘,失禮失禮。
位於東九龍的牛池灣彩雲邨,它未必是全港最大的屋邨,或是擁有最高樓宇的地方,但論彩雲邨的樓宇大廈名字,我對它們就是有種莫名的迷戀。 觀日、伴月、瓊宮、玉宇、遊龍、飛鳳、景新、白虹、星辰、時雨……以上極富詩意,讓人聯想到銀河星宿,天文觀象的名詞,正正就是彩雲邨多座大廈的名字。我曾有過無聊的幻想:不知道街坊們向外人介紹他們住在極具詩情畫意的大廈的名稱時,究竟會有着怎樣的感受?
近日有關簡約公屋與啟德發展區的新聞鬧得熱哄哄,讓不少人都關注到有關啟德發展區在未來的去向。在上述的新聞以前,一提到舊啟德機場一帶,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啟晴邨,一個位於九龍城市中心地段的屋邨。今次一於遊走啟晴邨,看看屋邨實際的模樣是怎樣的。
從來沒有想過,事隔接近8年再到訪位於石硤尾的白田邨,當中感受之複雜,可與到訪自己長大的東涌逸東邨不相上下。 白田邨正在處於蛻變的時期,我心想。
以往我對石硤尾澤安邨的印象,就是不知怎的,經常將它與白田邨搞錯。讀書時每次乘車經過龍翔道,看見澤安邨時,總以為它是白田邨,真的很抱歉。 說回遊走澤安邨的體驗。簡而言之:好靜,真係好靜。
早前曾遊走過黃大仙的竹園南邨,既然來到南邨,總不可遺漏在隔壁的竹園北邨了吧? 竹園北邨的落成和入伙時間比南邨稍晚,於1987-1989年期間落成。竹園北邨的最大特色,相信是全邨8棟的大廈都是Y型設計。查看資料才知道,竹園北邨更是全港擁有最多Y3型的大廈,而這種設計於80-90年代初是相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