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公共屋邨大家可能見得多,但有否想過世界各地的公屋又是怎樣的一回事?講解過那麼多香港公屋,不如來個環球版公屋遊,繼之前的日本大阪公屋和北海道公屋後,第互站就來到有一海之隔的台灣,看看當地的公營住宅是怎樣的一回事。
Tag:
付費會員限定閱讀文章
橫頭磡邨給我的感覺就是:說新它肯定不是,但說很老舊嘛,又未至於。可能是由於屋邨大廈類型方面長形又有,工字型又有,和諧式又有,就是覺得將不同年代的大廈設計混在一起。當然,實際上的橫頭磡邨歷史,可就是比想像的還要久,畢竟它原本就是徙置屋邨,所以之前翻看一些60-70年代的舊相片時,還是不難找到橫頭磡邨的蹤影。只是大廈後來在1982年至1994年間重建落成,也就是說今天看到的橫頭磡邨,應該是2.0的版本。
在我的印象之中,青衣島的屋邨其實算不上多,由於童年回憶關係,印象最深刻的非長安及長發邨莫屬。至於位於青衣西面的長亨邨和長宏邨,我明明以前坐車經常經過,但不知怎的反倒遺忘了,而且在自己的記憶之中,的確沒有試過一次下車並走進屋邨,那倒不如趁最近想完成青衣島的屋邨,就一次過逛逛。
隨着遊走屋邨的數量越來越多,較為舊式的香港屋邨其實也遊走和寫得七七八八了。故此日後會將焦點放在近年落成的屋邨,給大家做作對照和參考。至於本篇遊走屋邨文章想分享的,正正就是位於洪水橋的洪福邨。 若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遊走洪福邨的體驗,我會說是盡見建築師心思而且驚喜處處的屋邨,故此我自己也逛得特別享受和開心。
近日的熱門話題,除了有麥當勞的楓糖班戟漢堡(Mc Griddles),當然要數2024年的巴黎奧運。有些人會覺得成為運動員是有錢人甚或富二代的專利,但事實上,要數屋邨出身的著名香港運動員,原來是比想像中更多呢!今次一於盤點多位香港屋邨出身的運動員,讓大家知道香港人唔係垃圾之餘,更清楚「住屋邨嘅人都唔係垃圾」!
位於馬鞍山的耀安邨,如無意外或數漏,應該是我目前遊走及撰寫過的香港屋邨中,最後一個一個屬於「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的屋邨,同時意味着前後分為六期的「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現時已寫到第39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