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邨依山而建,全邨9幢大廈就是設置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之上,錯落有致。山景邨雖然只有9幢大廈,但公共空間着實比預期中的更大和更闊落,單是輕鐵站就有分山景南及山景北兩個站,可見屋邨的距離大得足以放兩個輕鐵站;雖然屋邨依山而建,但邨內亦設有多條斜路以至行人天橋方便出入,遊走當日天氣轉涼,加上有陽光沐浴下,實在令人感到心曠神怡,相當舒適。
Tag:
屯門區
說到蝴蝶邨,個人對蝴蝶邨可說是相當有感情。只因我的小學時期正正就是在蝴蝶邨度過。對於蝴蝶邨的印象實在太多太多,雖然不能全部記住,但不少畫面早已烙在腦海中。
提及到屯門大興邨,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正正是它招牌的大十字型大廈設計——無他,上窄下闊的大廈設計相當有特色,而且高聳入雲的大廈甚有氣勢,型格中亦帶點點的未來太空時代氣息,即使今日再看也不覺過時,而且如此設計的大廈,即使在香港的其他私人屋苑也找不到。 「不過,為甚麼當年的大興邨,會採用大十字型的大廈設計?」 這是縈繞在我心內多年的一個問題。 亦因為如此,我決定嘗試從一堆舊報道和期刊中尋找答案。
三聖邨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可說是頗為微妙的存在,它的微妙在於——我對它既是熟悉有親切感,同時陌生得很。熟悉的原因在於在我很小時候在屯門長大的時候,其實早已聽聞過三聖邨這個大名,尤其乘坐輕鐵的時候,三聖這個名字更是老是常出現;至於陌生,則是我這個前屯門人,是一次三聖邨都沒有拜訪過,連附近以食海鮮聞名的青山灣一帶海鮮酒家,我也是一次都沒有踏足過,所以究竟三聖邨的外觀是如何,我是毫無概念的。
不經不覺,已經寫了超過100篇遊走香港屋邨的文章了。當時選擇寫第100篇的屋邨,就是位於屯門,同時是房委會轄下第100個屋邨的安定邨,作為這個意義重大的一篇文章。雖然安定邨之行不算太順遂,第一次遇上下雨天,而且拍下的相片不算太滿意,相片數量又不算多,但幸好最終第二次都總算成功目標達到,已經算是不錯的一次經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