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相暪,當我寫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其實已距離自己遊走翠林邨相隔超過半年之久。但作為繼寶林邨後,將軍澳新市鎮的第2個公共屋邨,翠林邨除了是在山上,是少數不是建於將軍澳填海區的屋邨之外,它的背後故事有些也是頗為有趣的,而且畢竟是區內較為早期落成的公屋,在建築設計上亦相對有特色,同時為自己提供了計劃日後再遊走翠林邨的理由。
房委會
個人一直很喜歡沙田區的公共屋邨,認為區內不少屋邨可說是香港70-80年代時期公屋的最佳示範。除了外型設計或創新或優美,同時能在設計規劃時兼顧用家,即街坊的感受和實用性,做到賞心悅目同時實用。至於大圍的美林邨,早已聽聞過屋邨的建築設計很美,但自己始終都是「過門而不入」居多,直到嘗試認真遊走美林邨,才發現看似平凡的屋邨,其實不單是設計美觀那麼簡單啊!
以往對寶林邨的印象,就是它的屋邨設計,跟將軍澳區內的其他屋邨很不同——嚴格來說,就是它看起來老舊一點,跟翠林邨有點相似,採用的不是今日常見的和諧式大廈設計。後來才發現有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啊,全因寶林邨正正就是將軍澳的第一個屋邨,早在1988年就入伙,歷史比翠林邨還要久呢。
對於福來邨,我可以說是熟悉,但同時亦很陌生。 中學的時候,通常趁放學後或放假,跟同學朋友到荃灣唱K食飯逛街。而福來邨正正位於荃灣市中心,所以經常聽到、看到屋邨甚或經過,所以早就對它的存在感到理所當然。當時已覺得,怎麼屋邨大部分樓層都這麼矮,但反而頗有特色,起碼辨識度高,讓人容易記得。 當然,更多關於福來邨的就一無所知了,連它有多久歷史也毫不知道。
我對於順安邨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它是繼大興邨後,另一罕有採用大十字型大廈建築,即建築物上窄下闊設計的屋邨。由於之前工作關係,我走訪大興邨不下三次,故此當我遊走順安邨時,也不自覺的與大興邨比較起來。
若果稍有留意本港屋邨發展的話,相信都會找到很多有趣的屋邨前身故事。其中較為廣為人知的,相信分別為觀塘順利邨為前七號墳場,還有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其前身為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但其實位於深水埗的麗閣邨,今日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置身鬧市的平凡屋邨,但它的歷史故事可謂一點不平凡,全因麗閣邨的前身,原來是歷盡風雨的深水埗軍營呢。
本來不算很起眼的荃灣石圍角邨,由於今年三月下旬至四月的商戶逼遷事件,還有全港石果僅存的舊式麥當勞面臨大裝修,不少人都擔心全港唯一的1:1麥當勞叔叔像的去向,而成為網絡上的熱話,走進大眾的眼簾中。雖然寫下文章的今日,石圍角邨的麥當勞已完成裝修,亦樂見屋邨麥當勞保留了舊式裝修,但屋邨內的其他無名小店則已結業,已消失了。
我發現自己對大窩口邨其實都有頗多的誤會。 第一個誤會,相信亦是不少人都會有着差不多的觀感,就是以為大窩口邨是位於荃灣區。但事實上,以行政地區劃分,大窩口邨應該是屬於葵青區,故此充其量只能說大窩口邨是最為鄰近荃灣區的一個屋邨。
繼續介紹觀塘區的屋邨。繼之前的九龍灣啟業邨後,今次介紹的是位於觀塘半山,有着超過 40 年歷史,屬於「四順」之一的順利邨。偶然亦會聽到有關於順利邨猛鬼的傳聞,那麼背後會否與它的歷史背景有關?事關有人曾表示,順利邨的前身真的是墳場。經過查證後,發現原來所言非虛,更恐怖是有段時間,曾出現過木屋寮屋區居民與墳場為鄰的情景!
有關中西區的公共屋邨其實屈指可算,除了屬於房協的觀龍樓,另一個公屋就是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於1958年所建成和入伙,現時為房委會唯一中西區公屋的西環邨。若果留意到前文的話,相信已發現西環邨有高達65年的歷史(以2023年計算),故此它亦是繼模範邨後,下一個香港現存最舊屋邨。當然,前提是模範邨和西環邨尚未經歷重建,而大廈維持至今,若果要追溯全港最舊屋邨的話,相信又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