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華富邨

「公共房屋在香港人的集體記憶與精神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我們談的是『獅子山精神』,那麼公共房屋必定是其中一部分。」 (“Public hous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spirit of Hong Kong. I...

對不起,此為付費訂閱會員限定文章。

立即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或按會員登入,解鎖所有文章,遊走在香港屋邨的文字之間。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之前完成了華富(一)邨的屋邨長文章,若果讀者有印象的話,相信都記得之前我逛整個華富邨時,最大感受就是屋邨極大,大得足以分開一二邨兩篇寫作。所謂一不離二,那當然要補回華富(二)邨作為屋邨的完整系列吧。

背山面海的華富邨,素有「平民豪宅」的美譽,更有說華富邨風水好,故此不少人住華富邨後都大富大貴。

較為寧靜的小社區

說回我首次逛華富(二)邨的經歷。第一次踏足時,雖然尚未聞到「富貴味」,但背山面海倒是真的,當時縱然天氣不算特別好,但確實是有種風景很好的觀感。

而且個人認為,華富(二)邨跟熱鬧非常的華富(一)邨呈現的風貌,可說是截然不同的。相對而言,華富(二)邨感覺較為安靜少人,但亦因為如此,所以亦相對舒適。

香港最早期一批井字型公屋的誕生

若果華富(一)邨的樓宇是以舊長型為主,那麼華富(二)邨則是以著名的「井字型」即雙塔式為主,亦據稱屋邨的井字型公屋,最早出現就是華富(二)邨的華興樓和華昌樓。據華富邨的總設計師廖本懷在一次訪問中解釋,他設計井字型公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初設計華富邨時,為了保留附近的山景,並「盡量讓更多人可以享有南中國海的海景」,於是特意將大廈設計成高低不一的井字型公屋,並指「是高低相嵌,就像補牙一樣,不用剷平它。」

寧靜得有點死寂的商場

說回遊走華富(二)邨的經歷。上文已據及過,跟一邨相比,個人認為二邨的環境較為安靜,即使是二期的華富商場,看起來亦比一期商場老舊,連便利店的門口看起來也有種懷舊的氣息,而且很多店舖都沒有開門做生意。現在回想,其實華富(二)邨的商場感覺上有點像象山邨的商場,而且兩條屋邨同樣是老人家居多,環亦同樣安靜得近乎死寂。

在二邨商場平台層的對出位置,可以遙望南丫島「三支香」的景色,加上藍天和海洋,實在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這亦不禁讓我羨慕起住在華富邨的居民——可經常看到這片寧靜秀麗的景色,實在很美好呢。

美麗海景背後的問題

當然,有關華富邨街坊的訪問實在多不勝數,而很多街坊都有指出住在華富邨的真實狀況:由於樓齡已高,不少走廊地板也遍佈了裂痕,而且在1980年代時,華富邨曾被稱為「問題公屋」,故此部分樓宇更要在大廈外牆加設鋼架作支撐,以鞏固結構。

但微妙的是,即使華富邨建築結構問題多多,但不少街坊的訪問,均異口同聲表示他們相當喜愛華富邨,並享受與鄰里之間的不可取替的關係。相信這就是老舊屋邨常有的人情味吧。

每次都很微妙的遊走屋邨經歷

最後繼續說回遊走華富(二)邨的經歷。我覺得跟華富(一)邨一樣,即使遊走了不下三兩次,但每次去還是會有些開心大發現,驚覺自己之前原來沒有走完整條屋邨。例如最近一次到華富(二)邨,才發現其中一個平台層是可以看到四周二邨大廈的景色,而且平台有跑步徑,遊走當日就有小孩在此樂亦不乎地踩單車。

即使到現在落筆這一刻,我也不敢說自己走完了整個華富邨。感覺上華富一二邨有點像出奇蛋般每次到訪都有驚喜發現。

未知道下次到訪華富(二)邨,究竟會有甚麼開心大發現?實在令人期待呢。


屋邨資料

地點:瀑布灣華富道15、18號,瀑布灣道3、8、31號
入伙年份:1970年
樓宇數目:6
樓宇類型:雙塔式
樓宇名稱:華昌樓、華翠樓、華興樓、華景樓、華生樓、華泰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終於正正式式的寫道華富邨了。

對我來講,華富邨的意義,已經不單是香港最為著名的屋邨那麼簡單。有關華富邨的歷史建築研究、街坊小店文化、相片、新聞報導以至與華富有關的專頁和網站等都極度豐富(單是專頁都有 華富一邨民邨新富華 等),在網上隨便搜搜也能看到一大堆。

若果香港屋邨會成為一門學科,我絕對贊成華富邨應該獨立成為一科「華富邨學」。

但先旨聲明,今次重點寫的是華富(一)邨哦,後記就會解釋為何有這個安排。

遊走華富邨前的壓力

其實之前在計劃遊走屋邨時,初期是故意避開寫華富邨。一來太有名的屋邨,幾乎街知巷聞,甚麼「平民豪宅」,還有曾發生集體在邨內目擊神秘UFO事件等,實在太多人都知道了,生怕寫得不好,有壓力;二來我的成長經歷着實與華富邨,以至南區幾乎沒什麼聯繫,寫作時不知如何入手。

說回第一次有印象到華富邨的經歷,相信是在2017年炎夏。

有關華富邨與瀑布灣的過去經歷

當時我仍是雜誌記者,有一期專題是做香港瀑布介紹,然後就經過華富邨,走到瀑布灣拍照了。只記得拍照時正值黃昏,看着那鹹蛋黃般的日落,遠眺南丫島的「三支香」,加上四周只有瀑布哇啦哇啦的聲響,那份美麗實在令人陶醉。(下文會有當時拍下的照片)

反而當時工作在身關係,那時趕往拍攝瀑布灣,所以沒有時間遊走和仔細看看華富邨,只記得前往瀑布灣公園的斜路,果然係長命斜。

後來再到華富邨,已經是2022年,同樣是炎夏,是首次為遊走屋邨而到華富邨。但當時主要遊走華富(二)邨,華富(一)邨也只是匆匆的拍攝數張相片,然後嫌天氣太熱,就離開了。(看看相片也發現當時我皮膚更為黑的哈哈)

數着數着 不止一次的遊走屋邨

下一次遊走就是今年3月初,當時跟 手機攝影 手機拍攝技巧教學課程班 – William Shum Phonetography 的William一起到華富邨拍照,順便偷偷師,增進自己的攝影技巧,但當時沒有很深入很仔細的遊走,相片不算多。(不過相片還是拍得不好啦,絕不能跟William的相比LOL)

於是造就數天前的第三度遊走華富邨,而今次目標很明確,是為了補拍更多一邨的相片。

本來以為補拍華富(一)邨相片很快完成,之後就可直落真正的目的地——華貴邨。但怎料華富一二邨相加,原來有太多地根本沒有走過,沒有拍過,最後一拍就是兩個多小時。

我對華富邨的感受,直到現在還是只有兩個主要的:原來仔細遊走的華富邨真的很大,很大!

還有原來華富邨很像一個無盡的寶庫般,每次去都可有新的發現,有新的觀感想法和拍照角度,實在百看不厭。

單是華富(一)邨,足以獨立出文章再分上下集寫了。但我懶,寧願寫長點算了。(但辛苦讀者啦)

吃盡苦頭的一次遊走:屋邨好大!

說回華富(一)邨,要不是第三度遊走吃盡苦頭,不斷在斜坡樓梯間來來回回,我根本沒有為意單是一邨就已有12座大廈那麼多,還有原來華富邨的大廈是依斜坡而建這回事,連停泊在大廈斜坡外的私家車,看來也是斜斜歪歪的,好搞笑。

而且華富(一)邨是在1967至1969年間落成,大廈都是採用舊長型設計。也就是說,從外面已可清晰地看到每層走廊,偶爾還看到有街坊回家或出門口,感覺相當有趣。再者,當時設計的大廈即使是地面樓層,亦設有多個單位,即使到今日,部分大廈仍是不設門閘,只消直接走到單位門口,拉閘,開門,就回家了,你可說是方便至極,但對我來說會很無安全感(苦笑)。

華富(一)邨的大廈還有另一看點,就是它的正門入口的字體相當具中式色彩,每隻字都採用鮮黃底色,配上碧綠色的八角形粗框及黑字,相當有記憶點,我覺得頗漂亮。

充滿生氣 很熱鬧的華富(一)邨

至於華富(一)邨的商場,先不論外觀。個人認為跟二邨相比,可說是熱鬧得多。可能一來華富(一)邨集中了郵局、圖書館、社區會堂、舊式街市等,二來一邨亦有行人天橋接駁華貴邨,還有鄰近巴士總站,故此相對人流多吧。這亦同時體驗到當年華富邨在設計規劃時的野心——它是港府建設的首個小鎮概念屋邨,以上在今日看起來理所當然存在以滿足居民所需的設施,正正就是華富邨率先開創。

首次發現的老店與舊街市

同時,要在此坦白,其實我是第三次遊走,才發現上述的設施,尤其看到舊式街市和隔離的地舖,原來還有米行、糧油雜貨店和五金行等,那時真的儼如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掩面)尤其看到今日的屋邨竟還有保留濕漉漉,燈光忽橙忽黃紅般晦暗的街市環境,加上濃濃的鹹海水魚味蔬菜味豬肉牛肉味混為一體的獨特氣味,覺得相當難得,完完全全是我小時候認知的屋邨街市的模樣啊!

至於沿着地下電梯上去,就是空間偌大的半露天商場,銀都冰室等經典小店,在此不贅了。是沒想到華富一期商場會有如此多的貓咪願意跟人遊玩,有的貓咪更會伸伸懶腰,出去平台平台曬太陽,相當寫意。

對了,幸好找到當年華富邨在1968年舉行的揭幕儀式的紀念碑,才知道當年是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的。

寫實得很的一件街坊日常小事

最後,想寫下第三度遊走華富邨前,有點點印象的一件小事:在拍攝屋邨戶外羽毛球場期間,突然看到數輛消防車伴隨着震耳欲聾的「嗚嗚」聲起,那時本來在打羽毛球和踩單車的多個小朋友,隨即停下手上活動,上前看看發生甚麼事;同時,住在樓上傳來喊叫跟樓下的小朋友對話,原來是住在樓上的爸爸也探頭望向外面,然後問他在樓下玩耍的孩子(相信是)發生甚麼事,那時我也發現原來消防車鳴也一次的吸引了很多街坊在家中或在走廊好奇看看,那個景象看起來很街坊日常,同時也相當寫實。

上文所說的感受還是比較個人的,之後有時間和機會,再寫寫更多有關華富(二)邨的遊走,以及一些做資料搜集期間,找到的一些華富邨趣聞。

遊走華富(一)邨的後記

其實早在去年夏天,當時有刊登過一些當時遊走華富邨的相片,但當時遊走的為二邨為主,而且開設專頁早期,仍在摸索方向應如何走,當時想做的是「打卡點」下的華富邨,所以拍攝的很多都是有自己在內的所謂打卡位。當然,今日看回就很不滿意這種做法,故此即使之前略有寫過華富(二)邨,但仍會找找機會和時間,好好的深入點寫下遊走華富(二)邨的經歷,記得密切留意啊!


屋邨資料

地點:瀑布灣華富道15、18號,瀑布灣道3、8、31號
入伙年份:1967年至1969年
樓宇數目:12
樓宇類型:舊長型
樓宇名稱:華清樓、華珍樓、華康樓、華基樓、華建樓華光樓、華樂樓、華美樓、華明樓、華安樓、華信樓華裕樓

資料來源:房屋署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