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了這麼久(由5月到現在),終於都願意寫寫位於將軍澳市中心的尚德邨了。 以前對於尚德邨的印象,大致上是這樣——經常將它和同區的厚德邨搞亂(因為名字相似)、很典型的和諧式建築大廈設計屋邨、有一間好大好大的迪卡儂、還有數年前周梓樂同學身亡的地方。 起初對於遊走尚德邨,說實的,確實沒有多少期望。曾有段時間我上班通勤必經的巴士站,就是相當鄰近尚德邨,但我就是一直沒有動力到這裡遊走。 直到一日知道日式餐飯SUKIYA新分店在尚德商場開設,那索性吃飯過後核個遊走吧。 嚴格而言,尚德邨是屬於位於將軍澳市中心的首個公共屋邨,在1998年落成入伙,鄰近還有廣明苑、寶明苑和唐明苑等屋苑,故此即使只有9座大廈的尚德邨,加上它設有商場和停車場,還有公園遊樂場等休憩設施,故此尚德邨遊走起來,感覺地方也相當大。 說實的,有關尚德邨的屋邨歷史,跟同區的寶林、翠林、以至健明邨等相比,實在沒甚麼好介紹和寫下,畢竟尚德邨是興建在填海土地之上,故此可說尚德邨的出現就是見證這片土地的開始發展吧。唯一可談談的是,政府在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時,尚德邨一帶算是較為後期發展,在1980年代時,政府先發展寶琳路一帶,然後就是寶林邨、景林邨、厚德邨等。到了1990年代時,將軍澳南部填海完成,政府就開始着手發展今日的將軍澳市中心,而尚德邨就是其中之一。 遊走尚德邨時才發現,原來屋邨也花了小小心思在規劃美化環境上。例如屋邨原來是全港着個採用雀鳥作主題的屋邨,在公園中庭,以至出入口都可找到大大小小的可愛雀鳥雕塑。難得的是即使經過多年歷史,雀鳥雕塑並沒有嚴重走樣,相當管理公司方面都有作定期維修吧。至於為何尚德邨使用雀鳥作為主題,其實已經不可考了,之後有機會可找找看有沒有更多相關資料。 話雖尚德邨是採用雀鳥作主題連貫整個屋邨設計,但不代表它的大廈名稱如沙田沙角邨般,以雀鳥命名;相反,尚德邨跟長沙灣的李鄭屋邨一樣,均以中國傳統美德,即是四維八德為命名的屋邨,例如尚禮樓、尚廉樓、尚仁樓及尚義樓等。 另外,翻查資料才知道,於1998年落成的尚德邨,原來是繼柴灣興民邨後,第二個樓高超過40層的公共屋邨,當中尚禮樓、尚智樓、尚信樓及尚明樓更高達42層。 最後想說說尚德邨的商場。今日的尚德邨商場,已經全面被領展化,成為一式一樣甚無特色的商場。本來想到商場天台層的翻新籃球場看看,但當時尚未開放,只好作擺,唯有當是少拍一個打卡位吧,哈哈! 不過我反倒好奇,未知尚未被全面領展化翻新的尚德商場,不知道跟今日的商場外型相差有多遠呢? 屋邨資料——尚德邨(Sheung Tak Estate) 屋邨類別:租住屋邨地點:將軍澳唐明街2號入伙年份:1998樓宇數目:9樓宇類型:和諧一型、非標準型 樓宇名稱:尚真樓、尚禮樓、尚廉樓、尚仁樓、尚智樓、尚明樓、尚信樓、尚義樓、尚美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屋署 延伸閱讀:
西貢區
西貢原來有公屋?無睇錯。 外觀十足十豪宅的翠塘花園真的是公屋?也沒有睇錯。 探索西貢公屋世界 若不是計劃遊走全港屋邨,我跟許多人一樣,事前完全不知道翠塘花園有出租單位之餘,更是對它零認識,所以未遊走之前,我還以為翠塘花園位置會很偏僻,幸好經google map搜尋和自己從市中心步行一次後,才發現它其實距離西貢市中心很接近。 若以我從西貢公眾碼頭開始步行,沿着海傍慢行計算,大約10-15分鐘就可到達了。(相信有更快速到埗的方法,歡迎指正提出) 然後到戲肉部分:沿着海傍遊走,就會看到翠塘路,然後找找入口,走入翠塘花園內遊走。看到翠塘花園的大廈,已經跟一般的屋邨很不一樣——塗上橙黃或淺綠的大廈,樓層明顯偏矮,平均約7至12層左右;仔細看看,才發現大廈頂部以青綠燒磚瓦片鋪上斜屋頂,甚具特色。 地方雖小但總算有民生配套 鄰近市中心成優勢 再慢慢遊走公共空間範圍:明顯地大廈設計為低密度,至少視覺上已覺得舒服和寬敞得多,裡面有大大小小的園林和戶外廣場,同時設有涼亭、長椅和遊樂場等,並以有蓋行人道貫穿整個範圍,即使身在花園內四周被大廈包圍,亦不覺擠擁,反而抬頭仰望天空,頓時倍覺寫意。加上翠塘花園不是位處最繁華熱鬧的市中心部分,進內就倍覺寧靜。 眼見屋邨內只有一家惠康超市予街坊購買日用品,還有一家幼稚園。不過不要緊,反正附近就是西貢市中心,要購買其他日用品,或是到餐廳飲食亦尚算方便和多選擇。 屋苑設計走中國鄉村風 保留鄉村特色 根據房協影片的介紹,原來翠塘花園設計是以中國鄉村風格為主調,可謂別出心裁。除了上文所述的富有西貢鄉村特色的屋頂外,園林內更有一條如飛龍的有蓋行人道。(弊,當時遊走無仔細留意!) 此外,整體設計佈局為了使更多單位擁有海景,大廈由東至西逐級而上,使它更能融合西貢鄉郊自然風貌。 房協第3個「郊區公共屋邨」主要安置漁排漁戶 翠塘花園是房協第3個「郊區公共屋邨」,土地由填海而來。至於為何出現翠塘花園,同樣根據房協的官方資料解釋,原來90年代香港郊區大規模重建,很多西貢原居民都受到影響。故此,翠塘花園主要是為了安置附近的漁排漁戶。 另外,關於翠塘花園的落成還有另一種說法。根據網站「西貢區掌故」解釋,港英政府在80年代決定興建萬宜水庫。由於水庫的興建,漁民的生計受到極大影響,故此政府就先後興建郊區公共屋邨,以安置漁民,其中翠塘花園就是供未獲任何補償的漁民優先購買。而同樣是屬於西貢公共屋邨的對面海邨,就屬於較為早期為安置漁民而設的屋邨。 與別不同的第11座:原來是出租單位? 最後,嚴格而言,全邨設有11座大廈的翠塘花園,只有第11座是出租單位,其餘第1至10座,則是屬於房協的「住宅發售計劃」內,換言之可在市場上作私人買賣。以上出租單位與發售單位並存的情況,其實不是個別例子,如油麻地駿發花園、將軍澳茵怡花園、北角健康村等亦是同樣處理。 所以我覺得,住在以上屋苑的出租單位的街坊,完全是用相宜的價錢,同時擁有着私人屋苑級數的享受啊! 環境雖優美但交通略嫌不便 當然,環境相當優美的翠塘花園,亦不是十全十美的。環境清幽的代價,許多時候都是交通相對不便,這情況相信在繁忙時間或遇上交通意外時就更為明顯(苦笑)。 不過若果你能選擇,又願不願意住在翠塘花園呢? 屋邨資料——翠塘花園(Lakeside Garden) 屋邨類別:住宅發售計劃(第1至10座);出租屋邨(第11座)地點:西貢翠塘路1號入伙年份:1997樓宇數目:11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房協官網 延伸閱讀
個人認為景林邨是一條頗為有趣的屋邨。 探索將軍澳景林邨的獨特之處,欣賞優美水池景色,內設觀音廟,帶您回到八九十年代的公屋風情。
實不相暪,當我寫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其實已距離自己遊走翠林邨相隔超過半年之久。但作為繼寶林邨後,將軍澳新市鎮的第2個公共屋邨,翠林邨除了是在山上,是少數不是建於將軍澳填海區的屋邨之外,它的背後故事有些也是頗為有趣的,而且畢竟是區內較為早期落成的公屋,在建築設計上亦相對有特色,同時為自己提供了計劃日後再遊走翠林邨的理由。
以往對寶林邨的印象,就是它的屋邨設計,跟將軍澳區內的其他屋邨很不同——嚴格來說,就是它看起來老舊一點,跟翠林邨有點相似,採用的不是今日常見的和諧式大廈設計。後來才發現有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啊,全因寶林邨正正就是將軍澳的第一個屋邨,早在1988年就入伙,歷史比翠林邨還要久呢。
我相信位於西貢的對面海邨,應該是繼沙頭角邨後,另一個不少人都想一窺究竟,但又好似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個神秘屋邨——對啊,遊走對面海邨前,我亦有以上的印象。畢竟屋邨不算接近西貢市中心,要特意走路或乘小巴到訪才可以,實在不怎方便。最後還是趁一次去西貢放鬆心情,順道遊走翠塘花園,還有本文的主角,同時是全港最東面的屋邨:對面海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