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華邨」這個名字對我而言,可說是別有一番意義。全因在一年多前,我決定開設「遊走香港屋邨誌」(當時更不是用這個名字……),第一個遊走拍照及寫文章的屋邨,正正就是樂華邨。但眼見第一篇文章不論文筆以至內容鋪排都甚為生澀,而且當時遊走拍照亦相當打卡導向,拍照位置亦以打卡勝地:藍色時光隧道和Pantone粉紅外牆所在的南邨為主,故此後來決定不如再一次遊走樂華邨,但今次選擇集中遊走之前沒有走到的樂華北邨,看看遊走感受方面會有何分別。
房屋署
不經不覺,已經寫了超過100篇遊走香港屋邨的文章了。當時選擇寫第100篇的屋邨,就是位於屯門,同時是房委會轄下第100個屋邨的安定邨,作為這個意義重大的一篇文章。雖然安定邨之行不算太順遂,第一次遇上下雨天,而且拍下的相片不算太滿意,相片數量又不算多,但幸好最終第二次都總算成功目標達到,已經算是不錯的一次經歷吧。
若果有留意「遊走香港屋邨誌」的話,也許會發現,沙田瀝源邨的相片的曝光率算是頗高的。無他,畢竟是半個主場,一星期總有至少一兩天會經過它,要到屋邨拍照實在很容易。更重要的是,不知為何就是覺得瀝源邨的美和老舊情懷,就是有種百看不厭的感覺。此外作為沙田第一個落成入伙的公共屋邨,瀝源邨背後當然也有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值得分享。
我承認,粉嶺是個人甚少踏足的地區,充其量是工作關係才會到訪,但亦很少,故此我對粉嶺一帶屋邨的認知近乎零。至於祥華邨,其實亦是因為要遊走屋邨,事前要做些準備時才接觸和認識。不過這樣的前設,反而讓自己在遊走祥華邨時,反而可用遊客角度觀察和感受,頗為有趣的。
本來我對廣田邨的印象是比較模糊,充其量就是以前曾經到邨內的體育館健身。相比起同樣位於藍田的德田邨和興田邨,雖然廣田邨於1992年入伙,跟前兩者的入伙時間很相近,但不知怎的,就是覺得廣田邨並沒有一些很突出的特點教人記住。
實不相暪,當我寫下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其實已距離自己遊走翠林邨相隔超過半年之久。但作為繼寶林邨後,將軍澳新市鎮的第2個公共屋邨,翠林邨除了是在山上,是少數不是建於將軍澳填海區的屋邨之外,它的背後故事有些也是頗為有趣的,而且畢竟是區內較為早期落成的公屋,在建築設計上亦相對有特色,同時為自己提供了計劃日後再遊走翠林邨的理由。
個人一直很喜歡沙田區的公共屋邨,認為區內不少屋邨可說是香港70-80年代時期公屋的最佳示範。除了外型設計或創新或優美,同時能在設計規劃時兼顧用家,即街坊的感受和實用性,做到賞心悅目同時實用。至於大圍的美林邨,早已聽聞過屋邨的建築設計很美,但自己始終都是「過門而不入」居多,直到嘗試認真遊走美林邨,才發現看似平凡的屋邨,其實不單是設計美觀那麼簡單啊!
以往對寶林邨的印象,就是它的屋邨設計,跟將軍澳區內的其他屋邨很不同——嚴格來說,就是它看起來老舊一點,跟翠林邨有點相似,採用的不是今日常見的和諧式大廈設計。後來才發現有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啊,全因寶林邨正正就是將軍澳的第一個屋邨,早在1988年就入伙,歷史比翠林邨還要久呢。
新翠邨可說是我期待遊走已久的屋邨。 原因很簡單,就是從網上看到屋邨商場的樣貌,半圓拱頂部的中庭設有水池,加上樹草配襯,陽光穿過頂部灑落至中庭內,配上碎石花紋的外牆,整個畫面實在很美很有詩意。我想到現場親身感受當中的美和愜意氣氛。
相對順利邨,順天邨的歷史其實跟順利邨大同小異,充其量是它的落成年份較順利邨為晚;至於相對順安邨的標誌大十字型建築,順天邨則較為接近典型的1980年代公屋:有着井字型公屋、相連長型大廈以及坊間較為少見,僅於1980年代出現的I型大廈(天璣樓和天瑤樓就是其中例子)。
究竟香港最舊公屋是哪個?這條問題相信不少人都想知道。但這條問題要解答的話,可能要追溯香港房屋發展歷史有排講都似。不過大家既然如此好奇,先開門見山吧——位於北角與鰂魚涌交界的英皇道的模範邨(Model Housing Estate),是香港現存最老舊的公屋,它現存最早期的樓宇在1952年就落成,換言之已有超過70年的歷史,比被指是香港公共屋邨發展開端及契機:石硤尾大火還要早呢。
我對於順安邨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它是繼大興邨後,另一罕有採用大十字型大廈建築,即建築物上窄下闊設計的屋邨。由於之前工作關係,我走訪大興邨不下三次,故此當我遊走順安邨時,也不自覺的與大興邨比較起來。
若果稍有留意本港屋邨發展的話,相信都會找到很多有趣的屋邨前身故事。其中較為廣為人知的,相信分別為觀塘順利邨為前七號墳場,還有位於九龍灣的啟業邨,其前身為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但其實位於深水埗的麗閣邨,今日看起來不過是一個置身鬧市的平凡屋邨,但它的歷史故事可謂一點不平凡,全因麗閣邨的前身,原來是歷盡風雨的深水埗軍營呢。
首次聽到李鄭屋邨這個名字的時候,相信是小學時期。不知是常識課還是甚麼,就是聽講過李鄭屋古墓,因此順理成章聽到李鄭屋邨這個名字。故此我一直認為,李鄭屋邨是個歷史很悠久的屋邨,加上它的名字,更賦予了點點古代歷史感。但說了那麼多,其實我對屋邨的位置在哪裡是一無所知,還以為它是在新界區,但原來屋邨是在鬧市長沙灣與深水埗之間,哈哈哈! 不過這亦是個很好的契機,給自己利用遊走屋邨的機會,好好了解一下李鄭屋邨以及附近古墓的歷史,順道對社區了解更多。
本來不算很起眼的荃灣石圍角邨,由於今年三月下旬至四月的商戶逼遷事件,還有全港石果僅存的舊式麥當勞面臨大裝修,不少人都擔心全港唯一的1:1麥當勞叔叔像的去向,而成為網絡上的熱話,走進大眾的眼簾中。雖然寫下文章的今日,石圍角邨的麥當勞已完成裝修,亦樂見屋邨麥當勞保留了舊式裝修,但屋邨內的其他無名小店則已結業,已消失了。